◎ 叶萱
好日子才刚开始
◎ 叶萱
仲夏,我的导师请门生们吃饭,结果凉菜还没上齐,导师就乐呵呵地宣布:“我请大家吃饭,是想跟大家说一声,我要去S省一所大学做博导,以后非寒暑假可能不在济南了,想聚聚就没那么容易了。”
众人面面相觑,我作为大师姐代表大家提问:“您现在不是已经在N大做博导了吗?”
“两边一起做,反正我也习惯了跑来跑去。”导师向我们描述目前的生活状态,“你看我上周在N大给博士生做毕业答辩,周五去北京参加研讨会,周二回济南,给这边的硕士生做毕业答辩,周六还要去云南,那边有个论坛……”于是我迅速脑补出一个60岁、个子不高但精神极好、行走如风的大爷拖着行李箱满世界赶航班、高铁的样子。
在某高校做教研室主任的师弟很惋惜,导师解释说:“是因为北大的某教授,他被那所高校挖去建设一个新专业,几年之内要从本科点、硕士点到博士点都建设好,想邀请我一起参与。”我们张口结舌,就这两个老爷子可以搭建起这个研究领域内最顶尖的学术团队。
师妹很担忧:“那里跟我们这里的生活习惯大不相同,您还要跑来跑去,您的身体吃得消吗?”导师很有底气地说:“我的身体很好,每年体检都没有什么问题。他们还给我租了房子,生活上很方便。南方那边机制很灵活,某教授说,他要用四年时间把专业建设好,到时刚好70岁,就卸去行政职务,带几个博士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导师很开心,继续说:“70岁,好日子才刚开始呢!我才60岁,多年轻!”
我们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弟子差点就一起跪倒了。导师感慨道:“有想做的事情就有力量。我现在对要建设的专业很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学术生命可以一直延长下去。”
有些人一旦政治生命或职业生涯终结,便会突然经历人走茶凉的哀伤;可还有一些人即便退休,学术生命或艺术生命也仍在继续,60岁不再应酬俗务,好日子果然才刚开始!
然后我想起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我25岁尝试写人生第一本随笔集的时候,曾忍不住对朋友感慨:“写作真好,因为我不得不用更理智的态度看待问题,不得不多阅读多思考,时间久了,心理年龄就比生理年龄起码成熟5岁。”
30岁时,我回头看自己写过的长篇小说,突然有些惊讶:哎哟,这个段落好眼熟!哇,曾经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么多细节历历在目,如果没有文字这种方式,我或许永远也想不起来,我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写作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静静地记录生活。
及至35岁,我恍然大悟,原来对我而言,写作最大的意义不只是启发思考或记录生活,还是丰沛生命,甚至延长生命。
(摘自《让一切随遇而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图/千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