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媛
劳动关系矛盾源头预防和治理的现状与思考
罗媛
以《劳动合同法》为主体的有关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等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由工会、人社部门、企业家联合会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建立,初步实现了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为保持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必须看到,劳动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从长期从事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劳动关系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劳动关系确认困难。用人单位为了规避风险,劳动者的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及其提供的劳动均不属同一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取证困难,权益难以保障。
劳动者地位与利益诉求存在差别。目前企业的用工方式既有直接用工又有劳务派遣用工,既有全日制用工又有非全日制用工,既有长期用工又有短期用工,造成劳动者在企业实际地位及其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别。
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职工权益。很多用人单位不按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有的违法,有的过于苛刻;生产条件恶劣,劳动保护条件很差,致使一些职工患职业病后又被辞退等。
劳动关系的集体争议数量增加,处理难度增大。2015年,金牛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64件。2016年已开庭7件集体争议案件涉及的7家用人单位中,未出席参加调解和庭审的占6家,仲裁处理难度加大。
据人社部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集体争议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劳动关系一旦产生矛盾,双方以提出争议或者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劳动关系的矛盾是劳动者的生存权和资本的财产权之间的矛盾。劳动者的直接追求是工资最大化,资本的直接追求是利润最大化,如果双方的力量或利益对比失衡,便会出现矛盾。
劳动力的市场化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削弱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由于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双方自主选择决定的,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幅度提高,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制的原则,从政策完善、法律规范、体制变革和观念变化上下功夫。
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劳动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利互惠机制。
完善劳动法律,加强普法教育。
大力拓宽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渠道和覆盖面,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
健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可以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和劳动矛盾多元调解机制。深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改革,要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宏观调处作用,强化协调联动。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一要经常举行三方联系例会以讨论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劳动争议处理情况;二是针对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召集三方进行安全研讨分析和会审;三是三方共同组织企业领导、工会干部、劳资干部进行劳动关系争议预防研讨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学习。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企业需要强化依法用工意识,做好预防、调处、救济等工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其合理的薪酬和福利。而劳动者应当树立利益共同体观念,强化责任感,增强综合素质,依法理性维权,保护自身利益。
总之,我们需遵循市场经济社会处理劳动纠纷的一般规律,通过健全和加强劳动立法、劳动执法和劳动司法,来保护劳动者权利,稳定劳动关系,以减少劳动争议;在劳动争议发生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使其能够公正、有序的解决。要认真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做好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强化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促进劳动者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资互赢。
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源头预防劳动关系矛盾的发生值得各级人社部门深入思考。本文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从分析劳动关系现状入手,对如何预防和治理劳动关系矛盾源头提出对策思考。
(作者单位:成都市金牛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