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 唐 茗
活动课程
少先队活动课程助力队员幸福成长
□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唐茗
自从全国少工委编发的《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在全国试点实施,各中小学都将少先队活动课纳入课表,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我们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少先大队,以 “温暖心灵,启迪智慧”为基调,以队员的幸福感为目标,全面打造了“五色花”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让活动充满“甜”的味道,让课程绽放缤纷的色彩,让队员的梦想从这里启航。
1.发挥自主性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我们的活动课程只有力求顺应儿童的本性,着眼于队员的长远发展和社会需要,才能让队员们的个性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个性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
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传统的课标课程完全不能满足队员们的多样性爱好,那为何不用少先队活动课对此做一补足呢?当我们尝试走进队员的世界,倾听队员的心灵呼唤,关注队员的个性发展,我们才了解,他们更期盼一种自主性的课程,一种可以自我选择的课程,就这样,“五色花”少先队活动课应运而生。大队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将46门课程按年级分类,做成课程“嘉年华”,让队员们自由选课。授课计划以一个学期为完整的教学时段,每周两课时,安排在周五下午,以“走读”的方式开展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选择的自主性既遵循队员自主性的意愿,又满足了队员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就这样,我们看到:爱好体育的队员在花样跳绳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性格沉静的队员在茶艺中品味静谧。还看到:小淑女厨房,爱与乳酪的芳香交织弥漫;埙声悠扬中,美和音韵绕梁不绝;机器人教室,竞技与智慧不断较量。活动课的自主性目标使队员从中获得更为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
2.强化实践性
蒙特梭利曾说过: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到了也就理解了。道出了实践对于儿童理解、认知事物的重要性。习总书记也曾在“六一”讲话中要求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而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正可以为队员提供丰富的学习生活,让队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欣赏和创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以活动课为基石,让队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
在“五色花”活动课程中,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实践加体验的形式来呈现的。在这里,有观察昆虫、研究果实的小科学家;有亲手烘烤出一炉炉蛋挞、曲奇的小烘焙师;有会打中国结,会钩漂亮桌布的小艺人……队员们在不同的活动课中体验着、实践着。尽管稚嫩却无比执着,那种沉浸于课程中的投入令人动容。
3.增强趣味性
活动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参与者的参与度及活力,与其让队员适应活动课程,不如让课程顺应队员的兴趣及爱好,因为面前的这些小小人儿,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模样,我们不得而知。未来的摄影师、剧作家、茶艺师需要什么样的童年生活?或许只是埋下一颗胚芽,就足以蕴藏日后成为参天大树的养分。因此,基于兴趣的教育,才能使生命充满期待的热情,才能使生活因热衷而乐此不疲。打造以趣味性为目标的活动课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活动课程成为一座欢乐的智慧宝库。
在这里,我们看到队员们因兴趣而坚持,因兴趣而投入。那一幅幅国画扇面,一盏盏兔儿花灯,每一次烹茶闻香,每一回赛棋归来,队员们因有所得而啧啧不休的讨论,因有所获而晶亮璀璨的明眸,无不传递着一个信息:趣味是最好的老师。
“五色花”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灿烂开放,展现出无穷魅力。在“温暖心灵,启迪智慧”办学宗旨下,辅导员老师热情投身课程的建设与运转,充分体现自我建构的自由与创意,激发他们源源不断的热情,保证活动课程的精彩运作。
1.尊重辅导员爱好,呈现课程
每一位辅导员老师在学科教学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仅帮助队员从中获益,还成为这份爱好开花散叶的催熟剂。正如执教“小淑女厨房”的韦老师描述的:原本就喜欢烘焙厨艺的她,上起活动课来,比所带学科更有热情和激情。和队员们一起,手把手地教授、学习,共同将各种配料变成香喷喷的蛋糕,不是一场教学,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之旅。语文教师雷老师极其擅长板报设计与美化。在她开办的“我是小主编”的活动课程中,每节课学生都在期盼中开始,在不舍中结束。队员们都说,以前老师让出手抄报,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现在自己能顺利完成一份漂亮的手抄报。这一份小小的爱好,带来雷老师极大的成就感。
2.鼓励辅导员突破,设计课程
抛开繁杂的教材教参,回归活动课程的原始目标,辅导员也可以设计自己的课程。教授传统节日手工的佀老师,别出心裁,按农历节日先后,编排了一整套节日手工教材,春节教做鞭炮结,元宵节学做兔子灯,清明一起编网袋,端午齐缝布老虎……结合不同的节日民俗,制作应景的手工作品,队员们不仅学习了传统的民俗文化,还可以动手制作和创造。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的课程既受队员欢迎,同时也意义深远。
4.激发辅导员创意,评价课程
评价决定课程的品质,我大队专门为所有课程设计了独特的印章,颜色亮丽,图案生动。而每个队员的《成长记录手册》中活动课记录那一页就相当于列国护照,每上过一门队活动课都能获得一枚印章,走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小小印章会记录自己少先队活动的成长历程。由于活动课程没有办法量化考核,但是队员的付出需要认可,突破需要肯定。由此辅导员们想尽办法,用一张张小小证书,用一个个小小竞技赛,用一个个DV记录来记述队员们在课程中的成长路程,让他们的努力被看见,被记忆。
40余门课程分属5种不同色彩的花瓣,蕴含不同的课程味道,任队员采撷,任队员品尝。红色象征活力与正能量,绿色象征蓬勃的探究力,蓝色是心理镇静剂,棕色是沉郁的文化底蕴,橙色象征智慧的、明媚的创造力。
1.红色育人活动课:追寻理想的真味
红色育人活动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教育,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努力让他们迸发五彩的魅力光芒。依托地方特有红色资源,矿区历史场馆,煤矿资源,以及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加上一批高素养爱钻研的辅导员,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对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绿色探究活动课:探求未知的奥秘
以贴近大自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来获得自然知识为目标,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实验、操作、展示、交流、总结等,满足队员的探索需要、动机和兴趣。依托学校周边的公园,以及校园的果木资源为完成绿色活动课奠定了坚实基础。辅导员充分尊重队员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科学与技术及生活的联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使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
队员们在科学探索及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保持一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科技意识教育培养科技兴趣,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严谨求实、严肃认真、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
3.蓝色心育活动课:体察生命的本真
作为一所教育部挂牌的心理健康示范校,我大队依托集咨询、训练及自助发展于一体的学校心理社区,充分运用团体辅导室、思维训练室、感统训练馆、快乐屋、心理DIY、沙盘游戏室、心理测量屋、档案资料室等专业场地。同时邀请专职心理教师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名,专业感统训练教师4名,作为心育团队专业辅导员,共同打造活动课程,以育心护心为直接目标,即优化队员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给队员积极的心理支持,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系列心育实践活动。
4.棕色文化活动课:品读传承的况味
汉文化是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我大队依托徐州著名的两汉文化渊源,发掘丰富而灿烂的汉文化资源。邀请一批校内外有专长的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通过课程传播“汉文化”,实现“活动课程”与“地域文化”的双向互动。通过一系列课程让队员感受地域文化,丰富其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关注、热爱自己的家乡,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在过程中合作、分享、积极进取,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基本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整体地发展。
5.橙色智慧活动课:捕捉灵动的音符
依托学校茶艺社、咖啡屋、烘焙厨房等场馆,将辅导员们的业余爱好课程化,共建大家喜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操作空间上因地制宜,拓宽了队员学习领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
通过橙色智慧活动课的设置,为队员学习潜能的开发搭建平台,激发他们个性发展的欲望,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队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活泼、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