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教育的未来
影响上海学校教育格局并使其加速变化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全球化、中产化、信息化。具体而言,全球化使得中国迅速融入世界,学生海外求学有了更多途径;中产化使得更多的家庭有经济基础为孩子在全球范围选择更好的教育;信息化则使得家长的择校更加理性。这三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化学反应”,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巨大挑战。
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的素养∶工具与技能;兴趣与特长;文化与传承;视野与境界;挑战与勇气。同时,我们培养的人才也需具备“五自”精神,分别是∶自主,自由,自然,自信,自省。
在我看来,自主是所有教育的核心,我们的学生终将离我们而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核心的,而非灌输与塑造。自由是人一生追逐的目标,从经济自由到精神自由。自然指的是真实,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学生需要真实地生长。自信与自省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真正的自信一定会自省,自省也能增长自信。
战略思维让我们看问题更清楚,那么,战略思维从哪里来? 这里简单总结了五点。
一是改变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往高往远看,或者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尽量往后退,看事物的全貌。
二是专注。很多人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任何智力正常的人专注做一件事累计一万个小时,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万个小时,以一天8小时,一年200工作日计,大约需要7年的时间。
三是忍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密码是不一样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等待花开。十年磨一剑,修炼的是技艺,也是人心。有的时候,看到问题所在,下决心刮骨疗毒,刮骨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坚忍就成为最为可贵的品质。
四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破坏。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不进行自我破坏,就会被破坏。破坏的过程是解构与重构,先将原有的结构打破,再建立新的结构。
五是真诚。要真正“看见”并抓住事物的本质,需要真诚和诚实。我们提倡大家用真诚的态度,平和地探讨学术问题,打开自己的心扉。
当然,不能缺少的还有理想。在任何领域,总有一批为了理想而做事的人。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文汇报》2016年2月26日 万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