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及初步效果分析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2016-04-10 14:45:39潘向萍孙志梅平兆艳
山东化工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基本操作大学化学精品课程

李 莉,潘向萍,孙志梅,平兆艳

(淮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大学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及初步效果分析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李 莉,潘向萍,孙志梅,平兆艳

(淮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总结了淮南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大学化学实验》实施一年多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建设方向。

大学化学实验; 初步成果; 建设方向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2009版的人才培养方案里首次设置,由原来的《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合并而来,面向大学一年级的化学类专业,如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以及生物类专业,如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园林等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每学年年授课人数可达700人左右。合并之后,学时有所削减,所以实验项目进行了精简,确保“少而精”。 该课程以内含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实验作为素质教育的媒介,来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在基础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构建综合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训练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该课程2014年获校级精品课程立项(2014hsgxkc06),2015年获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015gxk055)。为把该课程打造为优质的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组成员团结一致,认真调研,仔细揣摩,将改革渗入到课程的每一个细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已初具成效。具体表现在:

1 课程的持续建设情况

课程建设中,我们侧重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要符合教学规律,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化学基础不同,实验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和理解。本实验课程设置重新编排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化学实验、化学常用软件及拓展知识学习三部分。

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基本仪器的洗涤与干燥、加热的方法,量筒、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试剂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蒸发、结晶,固液分离,天平的使用,抽滤装置的使用,水浴锅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

化学实验部分包括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基本原理的验证,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离子的分离鉴定,化合物制备、提纯、分析检测,综合应用和设计性实验,仿真实验。

拓展知识部分包括常用仪器介绍,常用数据表,常用指示剂的配制和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常用化学软件的学习以及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和学生的科技制作。这种编排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浅入深地理解化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在教学内容编排时基本操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配有教学录像的前提下,教师亲手演示,确保基本操作人人过关。注重将基本操作融入实验内容中,如“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实验训练学生固液试剂的取用、沉淀的分离、洗涤、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离心机的使用等,“氯化钠的提纯”实验训练学生称量、溶解、蒸发、结晶、过滤(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干燥等基本操作,“化学平衡常数测定”、“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等实验训练学生溶液配制、移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课程内容设置中将实验原理与实验技术紧密结合,用实验原理指导实验操作,注重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融合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过程中,在参考经典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综合应用型实验、设计与专业相融合的实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已经编写了10个难度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包括1)铁化合物的制备及组成分析;2)三氯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分析3)混合阴阳离子的分离、鉴定;4)水的纯化及其纯度测定;5)水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6)由废铁屑制备莫尔盐及其组成分析;7)Fe3+和I-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8)碱式碳酸铜的制备;9)新鲜蔬菜中β一胡萝卜素的分离及含量测定;10)纳米光催化剂系列粉体的制备及其结构、颗粒特性的表征。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一设计实验方案一教师指导一具体操作一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和直接归纳,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建设更新情况

2.1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情况

针对地方大学既培养基础型应用型化学人才,又服务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本课程提出了构建化学及生物类本科各专业一体化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又包括化学及生物类各专业通修的化学综合实验和分专业选修的专业综合实验两个层次。包括内容有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形成的科研综合实验、介入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研究课题和与后续专业相结合等几个层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能力,以满足基础性和应用型两种类型学生的需求,同时体现"加强基础、服务专业"的教育理念。具体归纳如下:

①在课程内容中多方位、多渠道的开发综合性实验

②课程内容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③课程内容应与应用型为主,与各专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2.2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课程组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确保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课程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热爱教育事业、发展后劲强、充满活力。课程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资建设水平。目前,从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经验丰富,50岁以下硕博比例100%。多人次获得校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校级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课程组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对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帮助,组织听课,定期组织教学观摩等方式进行,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在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又有两位老师取得了博士学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拥有一支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本课程沉淀了悠久的历史底蕴,中青年教师继承并发扬教研室的优良传统,在教学中责任心强,兢兢业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3 在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建立了较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课程建设组许多教师参加了《大学化学实验》讲义的编写(院内部教材)。在近几年,课程建设组还结合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特点,研究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合理教学结构形式,并积极向社会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一些新的结构型式,把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不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共享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录像、例题案例、作业、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演示实验与仿真系统及其他可以为学生提供的扩充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的资源,以及师生在线互动和各种教学资源的链接与使用等),以及充分利用“安徽省省级实验室”、“化学省级特色专业”、“低温共烧材料省级实验室”、“应用电化学实验中心”等教学示范中心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基本验证实验、综合型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等各种实验训练,并努力实行开放型实验教学,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在教学手段方面

课程组的教师都是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他们善于将科研成果及科研资源引入育人过程,使得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课程组善于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凝练为教学方法并撰写相关论文。近五年发表了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课程组科学而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引入多种形式教学工具,如精品课程网站、网上虚拟实验室等,形象生动地诠释课程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网上答疑、建立QQ、微信群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教与学的交流,改进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2.5 在教材建设方面

课程组老师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本课程组组织相关教师于2009年编写了符合我校实验条件和学生实际的实验讲义--《大学化学实验》。参与编写的老师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和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进行了认真的编写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在课程建设期间,又对该讲义进行了修改、更新,主要包括力争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部分毫无瑕疵,又加入了部分综合性实验和教师在实验室做的最新科研成果。目前的《大学化学实验》讲义已基本定稿。

3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大学化学实验》精品课程网依托于其理论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精品课程网站。经过一年多的课程建设,该精品课程网战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授课教师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习题和考试样题、实验基本操作录像、授课教师录像、网上答疑等。课程以后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包括建设网上虚拟实验室、实验网上预约、实验理论考试网上测试系统等。

4 结语

《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及生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唯一一门教授学生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而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前期努力和一年多的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已初具成效。但是显然,《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实施与改革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和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全体成员会结合我校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同时,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课程的改革继续深入和更加完善。

[1] 陈华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120-121.

[2] 肖小华,邹小勇,张杰鹏,等. 基础化学实验(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3,28(4): 36-38.

(本文文献格式:李 莉,潘向萍,孙志梅,等.《大学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及初步效果分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山东化工,2016,45(16):172-173.)

2016-07-11

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化学实验"的资助,项目编号:2015gxk055;淮南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化学实验"的资助,项目编号:2014hsgxkc06;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础型综合化学实验与科研训练体系",项目编号:2014hsiyxm05;淮南师范学院校级课程建设青年项目"大一基础化学课程群"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hsqnxm36;淮南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一化学教学团队"的资助,项目编号:JXTD201102

李 莉(1978—),女,安徽寿县人,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

G642.0

A

1008-021X(2016)16-0172-02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大学化学精品课程
致广大 尽精微——实验基本操作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点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考查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创新科技(2015年3期)2015-12-24 06:23:34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31
钳工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操作的分析与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8:53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大学化学》编辑部新网页开通的通知
大学化学(2012年1期)2012-03-31 2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