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兰
(新疆哈密市第五中学 839000)
故事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内化效果。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家的故事更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它蕴含了科学家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和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呈现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及科学的研究方法[1]。新修订的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所涉及的生物科学家中,中国科学家在“科学家的故事”栏目有12位(例如,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王应睐院士及其团队),在教材其他部分介绍的有13 位。其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4册教材中先后出现3次,足见他对世界人民的伟大贡献。此外,还有国外科学家22 位。教材介绍了科学家对生物学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对学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笔者几年来将生物科学家的故事教育积极融入生物学教学实践,开拓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收获很多。
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科学家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科学家的故事”栏目是进行科学家故事教育的重头戏。可将这一栏目的讲解列为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积极挖掘他们闪光的事迹,力求增强生物学课堂的科学底蕴。
例如,对达尔文、袁隆平、李时珍等著名科学家的生平和光辉业绩进行深入挖掘,侧重于选取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对生物学的热爱、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故事,尤其是科学家在面临诸多困难时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事迹,在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也可动员学生查找其他生物科学家的事迹在课前进行展示,并在生物学测试卷当中进行简单考查。这些举措,能拉近科学家与师生的距离,启迪学生向科学家那样思考、学习和生活。
在生物学课堂上充分展示生物科学的魅力,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神秘的生物世界。而生物科学家犹如生物学教学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教学的大道。初中第一堂生物学课十分重要。教学实践发现,列文·虎克的故事比较适合启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好奇心超强的看门人列文·虎克制造显微镜,并仔细观察研究的故事富有强烈的传奇色彩,他对磨制镜片的着迷程度及用自己磨制的显微镜观察神奇的微小生物的惊喜,可深深地感染学生,并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初一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难度最大。在讲解之前,教师可选取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师生通过共同生成的问题串,初步接触肌肤、血脉、肠胃、骨髓等生理结构,了解扁鹊“望诊”技术的出神入化,领悟我国医学诊疗技术的绝妙,让学生学习人体知识的兴趣油然而生。
在生物学实验中,学生往往出现浅尝辄止、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误区。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中自取唾液的操作始终是初中生物学实验中令师生头疼的环节,学生的畏难情绪很大。对此,教师可抓住契机,简要介绍斯帕兰扎尼是怎样冒着被噎死的危险吞下一个装有面包的亚麻包,以验证自己对胃液功能推测的故事,共同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必备的科学素养。这个故事会震撼学生,减弱他们在实验中的抵触情绪,使实验顺利地进行。
在生物学期中考试后,一部分学生面对偏低的成绩,唉声叹气之下显得一脸无奈;另一部分学生则无所谓。对此,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述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求学时“一定要争气”的故事。当讲到家境贫寒的童第周在效实中学从倒数第一进入全班第一的奋斗历程时,学生一双双惊讶的目光投向幻灯片。当讲到童第周院士一声不响完成了难度极高的青蛙卵细胞膜剥除手术的时候,教室里掌声激荡。学生被童第周自强不息的求学精神深深打动,学习劲头便逐步提升。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引入科学家少年励志故事对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生物学成绩十分有效。
在学生学习压力大时,可介绍孟德尔、屠呦呦的事例给学生鼓劲。孟德尔的学术成果35年间未引起当时学术界重视,直到他离世16年后,遗传学才进入孟德尔时代;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她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都积极主动地完成。科学家尚且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学生则更应该静下心来储备知识和才能。
第二课堂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特色课程。在生物学第二课堂活动中,开设5~10 min的“我所喜爱的生物科学家论坛”栏目,通过学生自主寻找素材、制作幻灯片、互动问答、向科学家表达心声等形式,可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了解生物学发展史的浓厚兴趣。事实上,这种深度开发对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科及课程内容很有帮助。
例如,在以往的生物学课程中,学生只知道巴斯德因否定自然发生说、发现乳酸菌及酵母菌、提出巴氏消毒法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认识比较粗浅。而在生物学论坛中,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巴斯德还是发明狂犬病和炭疽疫苗的科学家,他为了获得狂犬病毒,冒着生命危险跪在狂犬脚下等待,这种献身精神令学生无比感动;了解巴斯德对法国养蚕业及啤酒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在普法战争后毅然退还波恩大学名誉学位证书的爱国情怀——“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学生心潮澎湃。在第二课堂中,还可引导学生观看《李时珍》《神医扁鹊》《药王孙思邈》等优秀影视作品精彩片段。
一轮轮的生物科学家论坛,一个个精彩的影视故事,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提供学习榜样。
目前,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多数学校常将政治领袖、文化先锋、道德楷模请进校园,而科学家则相对较少。科学家的缺席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巨大的缺憾。可在校内专门设立了一处“科学家宣传栏”,其中展示生物科学家的画像(照片)、生平、业绩等,让学生驻足观看。这对于在校园建立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极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