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平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 400700)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的插图数量多,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图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或生物体结构,或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规律等。教师备课时,应精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插图的设置目的,弄清插图的画面内容,理清图意,从学生的认知、观察、理解水平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找准有效运用插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看图、说图、绘图等方式为抓手,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挖掘插图的知识内涵和外延,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
所谓看图就是观察理解插图,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观察原则。对于教材中的实物照片图、示意图或模式图的观察,首先要明确看图目的,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全面进行观察。为了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可带着问题观察。
例如,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先观察认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图标,区分它们的差异,再思考食品包装袋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包装食品都有这个标志。此外,食品包装袋上还有哪些信息,在购买包装食物时应该关注哪些信息等,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包装食品安全的兴趣。
关于生命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学习,如果用视频或动画与教材的示意图动静结合呈现,学生更易理解,也利于长期记忆的保持。例如,在“细胞的生活”中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知识用动态视频与示意图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可将插图与看实物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用真实的花按照图示进行结构的解剖和认识,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可使学生兴趣盎然。
有些知识,可以利用插图与立体直观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学习。如蚯蚓运动的观察,静态的插图不能直观展现肌肉和刚毛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用立体的活动的模型配合插图就可以解决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习后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说图就是对教材插图浓缩的丰富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准确的语言描述。教材中,每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主要是以文图结合的方式出现的。说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静态知识再加工和再生成,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说图,往往会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落实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比较复杂或新知识点较多的插图,如血液循环示意图,教师可先结合教材示范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模仿,最后抽取个别学生进行讲解来反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此外,教师可利用插图中的内容,设定相应的情境和角色,引导学生情境表演,通过活动,吸取知识。例如,在“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中,血细胞的生理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易混淆。设置情境表演,学生表演再现医院看病的场境,“医生”拿着血常规化验单给“病人”作解读,解释不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功能,解读血细胞异常的常见情况及后果。这样不仅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可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内涵丰富的插图,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描述说图,小组成员间相互辨析与指正,探讨与交流,教师在必要时进行补充和点拨。这样的同伴互助式学习,可避免学生长久孤立学习的单调乏味,有益于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效果。
绘图是用清晰、简洁的线条,绘制生物简图及相关内容,从而快速、形象表达对生物结构、生命活动过程的理解。学生绘图能将记忆的材料变成生动直观的画面,促进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落实。
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材现有插图理解的基础上,科学的再加工,化繁为简自主绘图,把教材的插图加工转变成学生自己的插图,从而增强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将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化繁为简,绘成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表达对血液循环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文字作图绘图,梳理知识。例如,应用教材“生态系统”中这样一段文字“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的十分茂盛,兔的数量会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呢”,引导学生分析,利用坐标曲线图描绘兔子的数量变化过程:先增加后减少直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坐标曲线图的绘制可帮助学生梳理并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一知识。
生物与环境、生物体内各系统或器官间是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一个整体。学习不仅要掌握具体的单个知识,也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学,善记忆,缺整合,掌握的知识易零碎、片段化。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零散知识再加工,梳理知识纵向横向的联系,点、面结合或绘制思维导图,或绘制概念图、或绘制知识网络图,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