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小升初”
“小升初”是高年级同学比较关注的话题。国外的情况如何呢?那些同龄的外国小朋友是怎么跨越这一步的呢?我们不妨到几个国家看看。
在美国,各社区对应什么小学、初中已经明文公示了,小学毕业考成绩,对学生升入初中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学校的评估很重要。相对而言,美国的学校和教师比学生更在意毕业考成绩。
英国的公立中学分为普通公立学校和文法学校两种,普通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一般,学生想要上都可以;文法学校则相当于重点中学,其入学考试难度很大,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数学、英语、文字推理和图形逻辑等。为上文法学校,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收费不菲的专门培训班,以期考上。
日本初中分国立、公立、私立三种。大部分公立中学实行“学区制”,根据家庭住址划片,不考试直升。但是,国立和部分好的公立学校,因为资源稀少,则通过“选拔制”录取学生。为升入理想学校,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要去补习班学习学校没教过的内容,非常辛苦。同时,家长不仅要支付昂贵的补习费,还要陪读。因此,日本的“小升初”考试也被称为“家长的考试”,甚至促生了“教育妈妈”等专门词汇。
新加坡小学生凭会考成绩填报志愿,然后由教育部结合成绩和志愿分配,原则上根据成绩高低和填报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如果未被录取,教育部门便根据距离家庭住址远近安排相应学校。升入初中后,所有学生再根据其成绩和所选课程细分为不同的方向,成绩好的学生会在四年后进入大学预科,差的便只能选择其他出路了。因此,新加坡民间有小学会考“一考定终身”之说,家长和孩子都非常重视,课外补习也成了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