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春芝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四)
文/张春芝
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很多同学读不通顺,觉得古人写文章是典型的“有话不好好说”。没错,文言文在特定情况下句式会发生变化,但你只要掌握四类特殊句式,就基本上能做到心中有谱。这四类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等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初学阶段,记住几个判断句标志即可。肯定判断的标志有“者……也(者也)”这种形式和“是、乃”等副词,否定判断的标志词主要是“非”。例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标志词主要有“于、见、为”等;若没有标志,可根据现代汉语的顺序去理解。例如:
(1)王建禽于秦。(王建被秦国擒拿了。)
(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3)茅屋为秋风所破。(茅屋被秋风吹破了。)
所谓省略句,就是句中有成分省略。这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只是在古代汉语中的现象更多,同学们要多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的省略,翻译时应该补充完整。例如:
(1)(秦伯)与郑人盟。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倒装句,是文言文学习中较难理解的句式,主要是语序和我们现代汉语习惯的“主——谓——宾”、“定语(状语)——中心词”这两种句式不同。初学阶段,主要记住两种:一种是为了突出表达强烈感情时的主谓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一种是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大概格式如下:
(1)时人莫之许也。(否定句,正常语序为:时人莫许之也。)
(2)沛公安在?(疑问句,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
(3)何陋之有?(疑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