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学提升政治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2016-04-10 04:40湖北省秭归一中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3期
关键词:张伯苓高中生创设

●湖北省秭归一中

谢树青



暗示教学提升政治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湖北省秭归一中

谢树青

暗示教学法,又被称为“洛扎诺夫教学法”,它是一种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笔者将暗示教学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环境暗示

众所周知,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同样,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大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科目创设不同的小环境,对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这个小环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的时候,我就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高中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在对政府的了解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在他们的意识中,政府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政府的所作所为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且自己仅仅是一个公民,无法对政府进行监督。为了改变学生这种观念,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学生们放映关于群众举报导致某官员落马的视频和新闻,然后假设学生就是举报者,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在学生深入到这个情境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环境暗示就对学生起了作用。之后再进行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问题,教学工作也可以很顺利地开展。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开展教学工作,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受到环境暗示,改变了之前固有的思维,开始向着和所处情境相对应的观点趋近,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课程讲解,学生便能很容易地接受课程内容,学习主动性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行为训练,自我暗示

高中生的独立思考已相对较完善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高中生这种特质,让学生进行自我暗示,是我运用暗示教学的另外一种方式。

行为训练,顾名思义,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观念,通过如辩论、讨论、学生讲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例如,在讲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我把学生以家庭地区分组之后留一段时间让每组学生讨论总结自己所在地区的各方面文化,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一下自己家乡的文化。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这次交流,他们对于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的行为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一定认识,因为参与讨论就是一种行为训练,通过自己的表述进行自我暗示,在无意识中对知识进行了深度的理解,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身作则,人格暗示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潜意识的层面影响学生,根据心理学家克纳普在1972年得出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上课时注意教师姿态的情形是:7%是言词,38%是语调,55%是面部表情。因此,教师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老师的行为来评判老师,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听从老师的话。同时,老师的做法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处事观和价值观。有一个关于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张伯苓先生的小故事。一天,他发现一个学生的手指是黄色的,知道学生吸烟,便劝告学生说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应该戒掉。没成想学生非常大胆,反问张伯苓先生:“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坏处吗?”面对质问,张伯苓先生立即让人把自己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烟袋杆,还十分诚恳地说:“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并且说到做到,再也不抽烟了。学生们也很受感动,纷纷开始了戒烟行为。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暗示学生,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应用暗示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暗示有的时候也不完全都是正面的,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有取舍地进行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的出现。同时,通过不同的目标和情境选择不同的暗示教学方法,配合其他方法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猜你喜欢
张伯苓高中生创设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张伯苓
校长当如张伯苓
张伯苓在教育与政治之间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