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萍
[摘 要] 本文将安哲罗普洛斯与王家卫的电影进行比较,两人始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电影创作,这两位国内外著名导演都酷爱流浪型影片,但是他们却表达了“返乡”与“离乡”两种不同的情怀。他们的影片中都体现了跨越界限的思维,但是他们一个是要跨过空间的束缚,一个却是要捏合时间的裂缝。从两个人对镜头的运用来说,他们均使用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手法制造出捏合时间、空间的效果,使他们的电影不仅叙事简洁,而且极富诗歌的韵味。
[关键词] 安哲罗普洛斯;王家卫;流浪主题电影;返乡与离乡
安哲罗普洛斯是希腊最为著名的电影人之一,王家卫同样是中国电影界赫赫有名的电影制作人。虽然二人电影的关注点不同,安哲罗普洛斯主要关注的是时间、历史以及命运,而王家卫则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淡漠。虽然他们的电影创作看似没有联系,但是细究二人的电影却能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一、延续与重复
电影界有一句著名的话“每个导演都在重复地拍摄同一部电影。”本文论述的这两位电影导演也不例外。回顾这两位导演拍过的影片,各自好像就拍了“一部电影”,他们的电影主题基本上呈现一致性或者具有连贯性,而影片中的某些特定的人和故事片段都在反复呈现。
安哲罗普洛斯讲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生就在拍摄一部漫长的电影。”这部电影可能没有结局,而他的电影可能就是这部电影中的某个情节或片段,因此一部电影中的某个角色可能会出现在另外一部电影当中,人物的相似或者情节的相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他的电影中有些名字反复出现,比如说“史皮洛”这个名字就存在于《塞瑟岛之旅》《养蜂人》和《雾中风景》这些电影之中,而在他最近拍摄的电影《时光之尘》里面这个名字再次被使用。在他拍摄的电影《流浪艺人》和《雾中风景》中都出现了流浪剧团,同样也是展现出了他电影情节上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纵观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这些影片不只是在人物和故事上具备连续性,而且在电影主题上也前后联系。例如电影《雾中风景》里面的一个情节,主人公亚历山大问他的姐姐薇拉关于国界的问题,当时姐姐并没有回答他,但是这也成为安哲罗普洛斯接下来的影片《鹳鸟的踟躇》的主题。在影片《鹳鸟的踟躇》中国界被刻画成一条白色的禁止线,一旦有人试图越过这条线就有可能被边防守卫枪杀,电影中的上校说过一句话:“越过边界线,到底是意味着抵达一个新的国度,还是意味着死亡呢?”上校的这个疑问在《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中成为电影的主线,电影中主人公为了回到巴尔干半岛,跨过几个国家,似乎主人公的返乡之旅就是为了回答上校的疑问。然而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这样他的电影就如此延伸下去,构成一部永远没有结局的“大电影”。
同安哲罗普洛斯类似,王家卫一生也在拍摄“一部电影”,只不过他更加极端,他的好友杜琪峰说过:“王家卫从始至今只拍了《阿飞正传》一部影片。”虽然好友的说法有点绝对,但是细细想来也很有道理,看王家卫导演的作品总是给人熟悉的“味道”,一部分原因是这些电影中人物名字的重复或者演员的重复,比如刘德华在《旺角卡门》中饰演黑帮打手,到了电影《阿飞正传》中他转变成了警官,而233在《重庆森林》中是警官的编号,在《堕落天使》中成了犯人的编号,此外璐璐、苏丽珍和周慕云等名字几乎在他的每部电影里面都出现过。他的电影不只是人物和演员的重复,影片主题同样也是几乎不变的,就连他自己也说过:“我全部电影的主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这一主题最先在《阿飞正传》中确认,从这以后所有电影都在围绕这个主题论述、延伸,以这样的方式重复拍摄电影,使得王家卫的所有电影看起来就好像是一部电影。
这两个人同样都在拍摄一部电影,但是他们拍摄的手法和内涵还是不同的,也会存在艺术上的差距。安哲罗普洛斯的这部“大电影”具有连续性,能够展现他的电影创作能力的进步,伴随着这部“大电影”中的影片越来越多,故事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对一些问题的阐述也较为清晰,越是后来的电影主题越明确,艺术价值越高。
从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可以明显地发现他的电影侧重点的改变:他较早的电影主要描述希腊近现代史,影片主要侧重点是对这段希腊历史的思考;他中期的电影以“沉默三部曲”为代表,主要描述的是他对生命与历史关系的哲学思考;而他近期创作的“希腊三部曲”则将侧重点放到了人类文明和历史印记方面。从他的电影侧重点的变化可以看出,他的影片逐渐脱离了地域和边界的束缚,向着全人类关于生命和价值方面进发。而以此再回看王家卫的影片,他将所有的影片主题都放到人和人的沟通上,尽管在阐述这个主题过程中也进行了许多尝试,“疏远、冷漠、交流、热情、独立、探索、错过、迷茫、失望、虚无”等探索可以窥探出他的用心,然而每部电影都是对这些探索进行呈现,只不过是每部电影的着重点不同,有详细、简略、隐藏和显现的区别罢了。因此,王家卫的这部“大电影”在主题和内涵上稍显单调,给人一种原地踏步的感觉。
二、返乡与离乡
家乡是许多电影都会设置的重要元素,王家卫和安哲罗普洛斯更是将这个元素深入到了电影的精髓。不过他们对于家乡的诠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展现的是一种思念和追寻,而王家卫的电影则更多的体现出了逃离和离别。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对于家乡的怀念和追寻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就被判处极刑,然而多年以后父亲却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这次意外相遇给了安哲罗普洛斯深深的触动,再加上他在法国居住多年,也萌生了许多思乡情,他在电影《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中提到,“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首先创造的是流浪,其次是疑惑,最后是思乡。”所以这种浓烈的思乡情怀让安哲罗普洛斯电影中的角色毅然坚定地踏上回家之路。影片《塞瑟岛之旅》中的史皮洛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后决定返回自己的故土,但家乡已物是人非,归乡已变得困难重重,史皮洛所乘坐的轮船在大海中漂泊,也隐晦地表达了他已经无依无靠了。而在电影《养蜂人》中,关于“返乡”又有了新的内涵,史皮洛在经历了人生起伏后,决定重操父亲旧业——开始养蜂,伴随着蜜蜂开始流浪天涯,这种流浪可以看作是对父亲轨迹的一种追寻和怀念。
电影《雾中风景》同样也是把找寻父亲作为主题,故事讲述的是姐姐薇拉领着年幼的弟弟从希腊出发到德国寻找梦想中的父亲,但是从旅途的开始他们就获知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这就注定了这场寻找父亲的旅程不会有好的结果。从小缺乏父爱的姐弟俩将这场寻找父亲的旅程转变成了成长的旅程,薇拉被强暴似乎也预示着她悲惨的成人礼,从她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来获得去往德国的费用开始,她就学会了承担作为成人的所有责任,在这场旅程中她在艰难地成熟。而电影《尤利西斯生命之旅》的故事讲述的是寻找三卷胶片的旅程,这个寻物之旅不仅是为了找寻电影的根,更是为了找寻巴尔干半岛的精神之魂,这次旅程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成长,将“返乡”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描绘的是主人公离家或者迷失时的“回家”之旅,表达了作者渴望游子落叶归根的心境。而王家卫对于家乡的情感则是要逃离,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无法修复以后就选择了逃离,踏上“离乡”的旅途。《阿飞正传》中的阿飞一生到处漂泊,没有定居之所;《春光乍现》中的两位主人公为了逃避香港的琐事,去阿根廷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堂”;《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去南洋,逃离上海的喧哗;《2046》更是让人物在时间机器中来回穿行,讲述纷繁复杂的爱情故事;《蓝莓之夜》则直接讲述伊丽莎白离开自己的城市,穿越整个美国寻找属于她的真爱。王家卫的电影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流浪”烙印,而“离乡”也成为他的电影人物逃避现实的方式。
三、跨越空间的藩篱与穿越时间的界限
对于“流浪”情有独钟的两位导演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跨越束缚界线,这个界线包括人为设置的边界,也包括人心灵中的戒备。对于安哲罗普洛斯来说,任何界线都是对人的一种束缚,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包括心理的和艺术上的,同时也包括时空上的。
因此,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旨在打破“边界”的约束,在他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对时事政治的不认同及婉转的反抗,实际上是表达了对于打破束缚界线达到心灵互动的渴望。作者镜头下的主人公永远是那样敢于挑战,打破常规,就大家熟悉的《雾中风景》而言,主人公不畏艰难,尝试跨越国界去找寻失踪已久的父亲,而剧中雾气弥漫使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让观众不禁为姐弟俩的前途担忧,谁知画面一转雾气尽散,前方依稀可见的高大树木让观众重燃希望,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打破常规、挣脱束缚的信心。
电影《永恒的一天》再次展现了渴望打破界线的思想,但与之前电影不同的是由空间界线上升到心灵界限。主人公亚历山大因始终心怀戒备使得妻子抑郁而终,当他得知真相后,不禁陷入深深的自责,渴望用各种方式得到心灵的解脱。作者在影片中多次展现的打破界限、反映其希望实现人们之间心灵沟通的愿望。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是以尝试打破地域界限,内心界线的方式使人们得到心灵上的交流,而王家卫导演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打破时间的束缚来表达现代都市的悲欢交错。这种情感方式的表达与其1997年香港回归之经历存在密切的关系。1997年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因而对亲身经历这一历史事件的王家卫而言自然影响深远。“跨越”的表达方式正是香港回归下的产物。电影中对过去的回忆,深刻地表达了回归后的香港人由于政治问题所产生的恐慌心理。
电影《花样年华》就着重描写香港回归后大众对当时社会的焦虑。影片将香港回归之前的社会风貌重新呈现于观众眼前,华丽的服装、地方的特产、端庄优雅的行事作风无一不使观众迷醉其中,而当画面一转才意识到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从侧面折射出作者对昔日岁月的怀念。《2046》更是以鲜明的时间跨越方式演绎自1966年至2046年,从过去到将来的情感交错。回到过去,穿越未来。主人公的感情生活打破时间界限,挣脱束缚,追根究底还是因为香港人由于香港回归所产生的不安焦虑所致 。2046年,也就是回归50年之后的香港究竟是何面貌大家不得而知,正是由于这种对未来形势的不明朗让王家卫的作品富含浓厚的忧郁情怀,同时为身处同境的广大群众染上焦虑不安的色调。人们所要打破的不仅是心灵上的距离,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打破界限的结局总是美好的,值得推崇的,但王家卫所展现的结局却是不尽如人意的。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即使积极地尝试放下戒备,跨越界限,为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沟通做着不懈的努力,但结局却是如出一辙的差强人意。例如《重庆森林》中的警官使尽浑身解数假意靠近毒贩,但最后还是没能如愿将他缉捕;再如《东邪西毒》里的欧阳锋即使深深思念爱妻,但仍旧为了维持自己的男人尊严不肯回家。王家卫作品中的跨越界限体现的是人们心灵碰撞的大胆创新,重点说明了打破界限的理想性。
四、结 语
安哲罗普洛斯和王家卫都在自己的国家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全球的电影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凭借着自己对文化、对学术的灵敏触觉,在作品中创造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与文化内涵,发人深省,意义重大,这也是他们的电影能够享誉世界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顾瑜.一脉经年的流浪——初探中国“流浪汉”电影[J].名作欣赏,2013(32).
[2] 周霞.艺术流浪:反叛·回归·整合——张艺谋电影创作走向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3] 陈墨.香港导演王家卫生命的呢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J].当代电影,2001(03).
[4] 李道新.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J].当代电影,2001(03).
[5] 赵春霞.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艺术——以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为例[J].电影评介,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