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斌,肖 力
大余县毛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对策
肖 斌,肖 力
(大余县林业局,江西赣州341500)
毛竹产业不仅是大余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精准扶贫中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模式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毛竹林抚育由原来的毛竹林混交型向纯毛竹林方面的改变,其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毛竹资源构成很大威胁,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给林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对大余县毛竹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统计,系统分析了毛竹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探讨了毛竹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对策,旨在为该县毛竹林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毛竹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毛竹;病虫害;种类组成;防控对策;大余县
毛竹()属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种。中国竹林面积约为世界竹林的1/3,85%的毛竹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400~800 m的丘陵和低山山麓地带[1]。江西省作为毛竹的集中分布区,现有毛竹林面积96.9万hm2、立竹23.2亿株,分别占全国毛竹的25.1%和25.3%,已成为江西省林业生产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已被列为江西省重点十大绿色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2013年江西省竹业产值达168亿元,位列全国第3位[2]。然而,近年来由于竹农经营毛竹的积极性以及毛竹林经营收益的不断提高,造成大量的竹混交林改造成毛竹纯林,使毛竹纯林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毛竹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从而直接影响了毛竹林的丰产经营。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毛竹病虫害将是制约毛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6]。本文以大余县为例,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对该县毛竹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统计,系统分析了毛竹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讨了毛竹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对策,旨在为该县毛竹林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毛竹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中,赣、粤、湘三省交界处,南与广东省南雄市接壤,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层峦叠嶂,东西长约127.5 km,南北宽约25 km,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条形状,境内北部、西部、南部地势崛起,中部与东部凹陷,形成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国土面积1 368 km2。该县森林资源丰富,为重要的生态氧吧,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0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80%,林地面积148.2万亩,森林覆盖率约72.66%,林木绿化率76%,活立木蓄积量492万m3。大余县现有竹林面积约31.7万亩,立竹量4 323万株,每年可产竹量951万株,竹业总产量达1亿元。当前,大余县的毛竹产业得到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大余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毛竹低产林改造以及配方施肥技术,毛竹产业为该县广大林农增加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已发展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模式产业之一。因而,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对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大余县毛竹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危害面积大。通过近十年来的调查与统计,大余县毛竹病虫害的种类有约近百种,其中病害15种,虫害约70余种。这些病虫害对毛竹的各个生长阶段以及各个部位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几年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种类包括:直翅目的黄脊竹蝗()和青脊竹蝗();鳞翅目的刚竹毒蛾()、华竹毒蛾()、竹蓖舟蛾()、竹织叶野螟()、竹绒野螟()和环斜纹枯叶蛾()等;鞘翅目的膨胸卷叶甲()、一字竹象甲()和大竹笋象()等;以及半翅目的黑竹缘蝽()。病害种类有:毛竹丛枝病()、毛竹枯梢病()和毛竹黑粉病()等[4, 6]。这些毛竹病虫害的危害通常导致毛竹生长减缓、产量降低,从而影响林农的收益。在这些毛竹主要病虫害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有黄脊竹蝗、毛竹枯梢病、竹丛枝病等三种,2015年仅黄脊竹蝗的发生面积就达5.3万亩,重度面积达0.46万亩,是大余县当年主要的毛竹虫害,给林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2)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些次要害虫在局部陆续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年年成灾。如膨胸卷叶甲2014年在内良乡的南洲村被发现,现已扩散到吉村镇的沙村,目前发生面积达9 000多亩,受灾面积达3 000亩;环斜纹枯叶蛾2016年5月首次在内良乡的白井村被发现,危害面积达800亩,在当年的8月份在河洞乡的长岭村也发现了该虫危害的竹林,面积达500亩。这2种害虫是当地毛竹主要的食叶性害虫,危害严重时毛竹叶片几乎被食光,甚至造成毛竹的死亡。这些种类也可能成为今后几年大余县毛竹最主要的病虫害种类,需要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
近几年来,毛竹病虫害在大余县毛竹林区呈常态性频繁发生,一些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尤为猖獗,发生日趋严重且有上升发展趋势,给林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投资毛竹林产业的积极性,已成为制约毛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竹林生长环境发生改变。大余县毛竹林病虫害主要种类的改变,与大力发展毛竹纯林关系密切。竹林经营者盲目追求效益最大化,长期对毛竹林实行集约掠夺性经营,砍除竹林中阔叶树及其它伴生树种,使毛竹混交林成为纯毛竹林。致使毛竹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一方面随着集中连片的人工毛竹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为毛竹病虫害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为其繁衍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害虫的种群数量快速增长,从而猖獗危害暴发成灾[7];另一方面由于毛竹纯林结构简单,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从而降低了竹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毛竹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林内有益生物数量和种类大为减少,竹林自身抗御病虫害能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都为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条件适宜,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1, 6]。最后,竹林密度稀疏,使竹林内相对湿度小,温度偏高,土壤干燥,不利于有益致病微生物生成,却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
(2)抚育管理不当。精细的抚育管理对毛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不考虑毛竹的生长环境进行粗放管理,反而助长了毛竹病虫害的危害。有的毛竹林采伐强度过大,只保留2年生以内的毛竹,由于嫩竹较多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食物来源;有些边远地方的毛竹林由于没有通公路,只能采取粗放经营,每次采伐的年限过长,导致毛竹的立竹度过高,老竹、病虫竹不能及时清除,成为次年的侵染来源,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另外,不合理的挖笋和采伐使小竹、老竹和病竹等存于竹林中也削弱了竹林本身的抗病虫能力[5, 8]。
(3)气候因子适合病虫害发生。毛竹林病虫害呈现严重发生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与异常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6]。暖冬和极端异常气候有利于病虫源的越冬,为翌年大发生提供了条件;夏季闷热多雨,容易滋生病害的发生,也使得毛竹病害的发生成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连续干旱高温、酸雨或大气污染可以直接危害毛竹,造成毛竹的衰退和死亡,并促进有些病虫害的发生,导致发生频次增加。
(4)防治措施的偏差。种植前,没有对调运的母竹进行严格的检疫,导致一些病虫母竹进入新区并扩散蔓延[5]。在竹林种植区,林农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缺乏了解,预防意识薄弱,防治工作不到位。往往出现重治轻防,低病虫害情不防,小灾或轻灾不治,病虫害大发生时,盲目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往往存在“平时不过问,灾时忙一阵”,处于灾后救灾或被动应付的局面。这种防治方法不仅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防治效果不佳,杀伤天敌,污染环境,进而害虫发生周期变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6, 7]。
(5)防治手段落后。目前,竹农所使用的药械落后,防治技术过于简单。毛竹林地形复杂,竹高林密,水源匮乏。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因而劳动力工资昂贵,防治害虫时仍采用人工喷粉、喷雾,其防治作业难,防治成本高,且防治效果不理想,从而挫伤了竹农防治虫害的积极性,在防治工作上形成被动[7]。
(6)防治观念落后。在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毛竹林权属比较分散,多年来都是分户经营,林农全局观念和意识较差。病虫害的防治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谁受益,谁防治”,在发生毛竹病虫害时你防他不防,或防治时没有联防群治的意识,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病虫害依然大面积发生[7]。
为了有效的控制毛竹病虫害在大余县的发生,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才能达到控制毛竹病虫害不成灾的目标,保护和促进毛竹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1)病虫害发生区域,由政府主导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防治。提高认识,由原来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生态效益,改变那种“谁受益,谁防治”的观念。针对当前竹农时间、资金和劳力上的不对称,导致的分散防治不理想的状态,从竹林能更好的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政府要从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有病虫害除治资质的社会力量对病虫害发生区域进行治理,这样才利于对病虫害的联防联治,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并确保生态安全。
(2)适度采伐,调整毛竹的林分结构。加强对竹林的采伐管理,不管是道路远的还是近的竹林都及时的对竹林进行采伐,以便增强竹林的通透性,过密的竹林不利于毛竹的生长,一般每亩竹林不超过150株为宜。年龄过大的竹林易生病虫害,应及时伐去小、弱、病竹,做到“存三去四不留七”的原则,改变竹林的结构,增强竹林防病能力。
(3)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竹林的抚育首先是调整砍杂垦覆时间。以前竹林的垦覆时间一般在春夏季进行,此时众多害虫正准备进行越夏或带育,砍杂垦覆后害虫容易潜入深层土壤中越冬,害虫的自然天敌无法对其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因此,只有在越冬前进行砍杂垦覆才能破坏害虫的越冬场地,清除林下害虫的卵块,减少害虫的越冬代虫口数量,有效的降低来年害虫对竹林的危害。其次,砍杂垦覆时不能一味追求毛竹纯林,要做到“七竹三阔”的混交竹林结构,并适时施用有机肥,改善竹林的土壤肥力,从而增强毛竹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4)推广防治新技术,提高无公害防治率。针对各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毛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推广新的防治技术与措施,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善施药技术。根据丘陵山地竹高、林密、水源匮乏、劳动力工资昂贵等因素,制定出环保、高效、经济与林区林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防治方法,解决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在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选择低毒、高效、用量少、选择性强、对环境副作用小的药剂和防治技术。防治毛竹病虫害要优先考虑采用生物药剂,同时利用毛竹害虫的习性进行诱杀,保护和利用好竹林中原有的害虫天敌。倡导竹林内套种阔叶树,保留和种植一些蜜源植物,以保护和改善益虫益鸟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其生存繁殖发展。大力提倡和引导竹农使用无公害药剂,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主,采用生物、物理、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少用或慎用化学药剂,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利用好天敌资源,维持竹林生态平衡,使竹林自身抵御能力得到加强[7-8]。
竹林是江西省重要的森林资源,也是构成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竹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竹类,大力发展毛竹生产不仅增加了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是边远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抓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毛竹的高度集约经营,毛竹纯林面积逐年扩大,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毛竹林病虫害发生频繁,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竹林遭受的危害日趋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大余县把科学防控毛竹病虫害作为主要抓手,通过调查和摸清毛竹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探讨了这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确保了大余县毛竹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对于开放的毛竹林生态系统,由于遭受外界环境条件、毛竹自身生理生态以及人为扰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毛竹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等仍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野外跟踪调查和研究,探讨更科学的防控策略,以保障毛竹林的健康生长,确保发挥毛竹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罗建明. 毛竹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讨[J]. 农业与技术, 2012, 32(10): 63-64.
[2] 王海霞. 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西5个毛竹之乡的调查分析[J]. 世界竹藤通讯, 2016, 14(2): 43-46.
[3] 丁丽萍, 王丽文, 陆登广. 福建省毛竹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对策[J]. 江苏林业科技, 2000, 27(2): 62-65.
[4] 徐天森, 王浩杰. 中国竹子主要害虫[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5] 熊彩云. 江西毛竹林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J]. 世界竹藤通讯, 2006, 6(4): 40-42.
[6] 林久光. 武夷山毛竹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 华东森林经理, 2007, 21(2): 26-28.
[7] 夏德全. 福建沙县毛竹主要害虫发生成因与防控对策[J]. 世界竹藤通讯, 2016, 14(3): 27-30.
[8] 邓玉英, 吴浙东, 陈忠泽. 浙中地区竹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J]. 林业科技通讯, 2000(10): 21-22.
Major Pest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tin Dayu County
XIAO Bin, XIAO Li
(Dayu Forestry Bureau, Ganzhou,Jiangxi 341500, China)
Bamboo industry is not only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ies, but also one of the mode industries in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to help poor people lift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in Dayu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pest species ofincreased year by year along with the mixed bamboo forest changing into pure bamboo forest, which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the bamboo resources and brought a serious damage to the forest ecosystem, and thus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farmers. In this paper,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ests in, as well as the main reasons for occurrence of these pests were analyzed. The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these pests were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guidance to the management of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 pests; species composition; control measures; Dayu County
S795.7
A
2095-3704(2016)04-0265-04
2016-10-20
肖斌,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948147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