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雪,陈 靓,张郭微
(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西安 710069)
秦人平民与劳工阶层体质差异研究
——以关中地区出土人骨为例
熊建雪,陈靓,张郭微
(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069)
摘要:关中地区是秦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出土了大量秦人遗骸。这些遗骸保存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对我们了解古人的体质状况有重要作用。以关中地区出土人骨为基础,从人口的死亡年龄结构、平均身高、肢骨粗壮指数及病理四个方面出发,研究秦人平民阶层与劳工阶层间体质的差异。
关键词:秦人;阶层;年龄;肢骨粗壮指数;疾病;体质差异
一般来说,人类的体质状况受遗传及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遗传是人类体质状况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则具有重塑人类体质的重要作用。后天因素包括饮食状况、经济情况、生活环境、劳动强度、职业等。不同阶层的人由于其营养状况及生活环境不同,其体质状况也有所差异。本文以考古发掘的人骨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其死亡年龄结构、平均身高、肢骨的粗壮程度以及病理,探讨不同阶层的体质差异。阶层与阶级不同,阶层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层次。本文所说的平民阶层,即拥有一定人身自由,需服徭役的人群,反映在墓葬上就是有少量随葬品的个体;劳工阶层则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几乎没有随葬品,甚至无专门墓地。两个阶层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体质状况也会有所不同。
一、材料的选取
在诸多文化因素中,墓葬是最能体现社会层次结构的,将墓葬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实质,就在于划分秦文化的层次结构。墓地间级别的不同反映了使用墓地的人群构成的差别。[1]据统计,迄今已发掘的秦墓和含有秦文化因素的墓葬达五六百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今陕甘地区即秦国本来疆域范围内的秦墓,另一类是随着秦人势力向东扩展而在今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出现的秦人墓,从秦文化来说前者是典型的。[2]本文所说的秦人主要是指战国晚期及秦统一后生活在秦国疆域范围内的居民。
本文所选择的三个墓地,包括华县东阳秦墓、[3]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4]山任窑址。[5]华县东阳墓地从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汉,共发现秦墓69座,实际发掘39座。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延续较长时间,共发掘古墓葬310座,其中战国秦墓278座,墓葬形制较为统一。发掘者认为华县东阳墓地与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皆为平民墓地,华县东阳墓地可能夹杂有少数稍微富裕阶层的墓葬。而发现于秦俑馆附近的山任窑址则为修陵人墓地,所出土的121具人类遗骸皆为男性,其中可能包括处于社会底层的一些徭役者和刑徒,属于劳工阶层。通过研究发现,华县东阳秦墓、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以及山任窑址三个墓地所出土的人骨人种上都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这里基本可排除因人种差异所造成的体质状况的不同。
二、体质状况对比
1.死亡年龄结构分析
死亡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一个人群的体质状况。死亡高峰期的提前表明该人群的体质状况呈恶化的趋势;死亡高峰期的延后则表明人群的体质状况较好,生存质量较高。
表1 关中监狱与华县东阳及山任窑址死亡年龄结构比较
从表1可见,关中监狱随机抽取的10个个体中,男性死于中年期的占一半,死于青、壮年期的各占25%。女性死亡的高峰期则在壮年期,这可能与生育有关。华县东阳随机抽取的10个标本男性死亡的高峰期在壮年期,女性死亡率壮年期和中年期各占一半。山任窑址皆为男性个体,其死亡高峰期在青年期,中年期仅占6.6%,不见老年及未成年个体。由此可知,关中监狱以及华县东阳秦墓死亡的高峰期较山任窑址来说有所延后,表明其体质状况略好于山任窑址。
2.身高分析
人的身高或者生长发育达到的高度与健康有着特殊的关系。虽然“基因是决定一个人身高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对绝大部分人群的身高平均值进行对比时,“任何基因的差异几乎都被抵消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身高实际上反映的是健康状况”。斯特克尔研究显示身高差异更多地归根于环境因素,但营养状况和身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恶劣的营养状况、低下的免疫水平以及较差的营养成分吸收能力可能会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身高的减小可能暗示着个体在发育期内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较差。
表2 华县东阳与咸阳关中监狱及山任窑址身高比较(单位:cm)
备注:根据朱泓先生对黄种人身高的推测公式来推算咸阳关中监狱以及华县东阳秦墓人骨的身高。[6]
由表2可知,山任窑址男性平均身高高于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及华县东阳墓地人口的平均身高,华县东阳个体之间的差异最明显,山任窑址个体差异最小。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女性平均身高高于华县东阳,且个体之间的差异最明显。
3.肢骨粗壮指数分析
四肢长骨的粗壮程度不仅可以反映性别差异,也可以反映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及发育程度。测量、观察其发育程度是了解人群体质状况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通过肱骨粗壮指数、股骨粗壮指数、股骨扁平指数、股骨嵴指数、胫骨粗壮指数以及胫骨中部横断面指数这几个数据来分析肢骨的粗壮程度。
从表3可见,咸阳关中监狱和华县东阳这两批样本女性的肱骨粗壮指数是华县东阳略大于咸阳关中监狱;股骨粗壮指数、股骨扁平指数都是咸阳关中监狱大于华县东阳,且二者差距明显;股骨嵴指数咸阳关中监狱略大于华县东阳;胫骨粗壮指数关中监狱大于华县东阳,且二者差距较大;胫骨中部横断面指数咸阳关中监狱大于华县东阳。总的来说,咸阳关中监狱女性肢骨的粗壮指数略大于华县东阳墓地。
表3 华县东阳与咸阳关中监狱肢骨粗壮指数比较(女性)
备注:山任窑址标本均为男性,缺少女性标本,所以这里仅就咸阳关中监狱和华县东阳两个遗址的标本进行比较。
表4 咸阳关中监狱与华县东阳及山任窑址肢骨粗壮指数比较(男性)
从表4可见,男性肱骨粗壮指数及股骨粗壮指数都是山任窑址最小,关中监狱秦墓最大,但三者差异不明显;股骨扁平指数山任窑址最小,咸阳关中监狱秦墓最大,山任窑址与关中监狱差异最明显,与华县东阳差异较小;股骨嵴指数华县东阳最小,咸阳关中监狱最大,其中华县东阳与山任窑址较接近而与关中监狱相差较远;胫骨粗壮指数山任窑址最小,咸阳关中监狱最大,华县东阳与咸阳关中监狱较接近而与山任窑址差距较大;胫骨中部横断面指数华县东阳最小,咸阳关中监狱最大,山任窑址与咸阳关中监狱比较接近而与华县东阳差异较明显。总之,咸阳关中监狱肢骨的粗壮指数在三个遗址中是最大的,而山任窑址是最小的,华县东阳则处于中等水平。
总体上说,三个遗址肢骨粗壮指数比较结果是男女性基本一致。女性是咸阳关中监狱肢骨的粗壮指数大于华县东阳,男性也是咸阳关中监狱秦墓人骨的肢骨粗壮指数大于华县东阳更大于山任窑址。
4.病理分析
疾病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它反映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些疾病能体现在骨骼上,而有些疾病则可能还未累及骨骼,就导致个体死亡。从出土的骨骼上观察到的病变(如骨骼的增生或破损)能让我们了解那些曾经缠绕着古人的疾病。受骨骼保存状况、发掘面积的影响,我们所看到的人类遗骸可能只是当时人群的一小部分,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出某种疾病的流行程度,但是基本上可看出当时人群的体质状况。本文主要从齿科疾病和关节疾病两个方面来研究人群的患病状况。
(1)齿科疾病
牙齿是人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在人类死后通常可保存较长时间。对牙齿的分析研究可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古食谱、古人的口腔卫生状况、生存压力、职业、文化行为及生计模式等。常见的齿科疾病包括龋齿、牙槽脓肿、牙结石、牙釉质发育不全、牙周病及牙齿生前脱落。本文所关注的齿科疾病主要包括龋齿、牙槽脓肿、牙周病、牙釉质发育不全及牙齿生前脱落。
表5 咸阳关中监狱与华县东阳及山任窑址齿科疾病比较
从表5可见,龋齿在山任窑址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咸阳关中监狱,最小的是华县东阳墓地,龋齿率所占比重则是咸阳关中监狱最大,华县东阳最小;牙槽脓肿在三个遗址中都有发现,山任窑址中所占的比重最小,仅占5.8%;牙周病在三个遗址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华县东阳与咸阳关中监狱;牙齿生前脱落情况在咸阳关中监狱及华县东阳墓地中都占有较大比例,而在山任窑址中未见;牙釉质发育不全现象在咸阳关中监狱秦墓及华县东阳墓地中都占有一定比重,但在山任窑址中则未见。另外需要注意牙周病是导致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但龋齿、牙槽脓肿也可能导致牙齿生前脱落。因此,关中监狱战国秦墓及华县东阳墓地中的牙齿生前脱落现象有可能是牙周炎造成的,但也不排除龋齿及牙槽脓肿对其产生的影响。
表6 龋齿在牙面上分布表
由表6可知,咸阳关中监狱以根面龋最多(如图1),其次是邻面龋和颌面龋;华县东阳亦以根面龋最多,其次是颌面龋(如图2、图3、图4);而山任窑址则以邻面龋最多,其次是颊面龋。即处于平民阶层的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与华县东阳墓地人群皆以根面龋最多,而处于劳工阶层的山任窑址的修陵人则以邻面龋最多,占到半数以上。补蔚萍在《陕西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的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7]中将其研究的平民阶层标本与韩迎星在《两千年前出土人颌骨口腔疾病研究》[8]中的劳工阶层比较,发现平民的牙根面(颈部)龋患最多,而劳工则以邻面龋居多,我们这里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致龋的因素包括细菌、牙菌斑、食物及牙齿所处的环境。[9]劳工龋损的好发牙面在邻面,可能是因为其生活条件较差,食物结构较粗糙,造成牙齿邻面磨损,破坏牙釉质、牙本质而造成龋患;而平民的生活水平较好,食物结构以含糖量较高的粮食为主,易沉积在牙齿颈部,从而导致牙根面(颈部)组织患龋。
图1 咸阳关中监狱M275上颌右侧M2远端齿颈龋齿
图2 华县东阳M6上颌右侧牙槽脓肿
图3 关中监狱M316下颌左右侧C牙釉质发育不全
图4 华县东阳 M1:5下颌牙齿牙周炎
(2)关节疾病
关节疾病也是古病理关注的一个焦点,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骨关节炎。一般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剧烈活动有关。但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部分运动员并不得关节炎,甚至比不热爱活动的人关节炎的罹患率还低。三个遗址关节疾病如表7所示:
表7 关节疾病一览表
由表7可知,骨关节炎在关中监狱和华县东阳随机抽取的10个标本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在山任窑址中则非常少,仅占个体总数的4.1%。从已发表的考古报告来看,山任窑址所出土的个体骨骼均较粗壮,这与修建陵园、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关。然而在这一百多个个体中只有5例患有不严重的关节炎。这一现象表明骨关节炎和剧烈的活动并没有直接关系。脊柱关节炎在咸阳关中监狱(如图5、图6)战国秦墓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在华县东阳墓地及山任窑址则未有发现。
图5 咸阳关中监狱M204右侧锁骨肩峰端关节炎
图6 咸阳关中监狱M204腰椎椎体边缘骨赘
在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所随机抽取的10个样本中,有1例标本腰椎上发现施莫尔结节(如图7),山任窑址的百余个个体中只有两例个体的胸椎上有施莫尔结节。一般认为,施莫尔结节是与椎间盘退化有关的病变,多是由于外伤、机体感染、骨质疏松和癌症等导致椎体表面承受巨大压力所致, 常见于胸椎下段和腰椎上,在椎体表面形成凹痕。[10]
图7 咸阳关中监狱M309第一腰椎椎体施莫尔结节
三、总结
经过比较发现,咸阳关中监狱男性死亡的高峰期集中在中年期,华县东阳男性死亡的高峰期在壮年期,而山任窑址男性死亡的高峰期在青年期。关中监狱女性死亡的高峰期在青、壮年期,华县东阳则在壮年期和中年期。由此可知,平民阶层的死亡高峰期在壮年期及中年期,而劳工阶层死亡的高峰期则在青年期。说明劳工的生存质量较平民阶层的人群差,这与其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密切相关。
从身高来看,两个阶层之间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三个遗址中男性平均身高略有差异,其中山任窑址的平均身高高于关中监狱、高于华县东阳墓地人口平均身高。女性则是咸阳关中监狱人口的平均身高略高于华县东阳。因此,男女性身高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在肢骨粗壮指数方面,平民阶层与劳工阶层的差异较明显。咸阳关中监狱的男性肢骨粗壮指数最大,山任窑址最小,华县东阳处于中间水平;女性肢骨粗壮指数最大的也是咸阳关中监狱,华县东阳略小,男女性的肢骨粗壮指数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两个阶层间肢骨粗壮指数是有较大差异的,平民阶层的肢骨粗壮指数较大,而属于劳工阶层的修陵人的肢骨粗壮指数则较小,这说明肢骨粗壮指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营养健康状况,而非后天劳动的强度。
病理方面,在华县东阳和关中监狱中都发现有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现象,山任窑址中则未见;山任窑址的患龋率最严重,其次是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最后是华县东阳秦墓;龋齿率则是咸阳关中监狱最大,华县东阳最小;牙槽脓肿在华县东阳墓地和关中监狱秦墓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在山任窑址中则少见;而牙周病在三个遗址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华县东阳墓地与咸阳关中监狱战国秦墓。总的来说,平民阶层的口腔疾病种类较多;而劳工阶层齿科疾病的种类相对较少,但较为集中。另外,龋齿的好发牙位在两个阶层之间也有差异,平民阶层以邻面龋为多,劳工阶层则以根面龋为多,这种差异很可能是饮食状况造成的。
骨性关节炎在华县东阳墓地和咸阳关中监狱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在山任窑址中则很少见。可见,劳工阶层很少有患关节炎的,平民阶层反而更多患有骨关节炎,这说明骨关节炎与体力劳动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而脊柱关节疾病包括施莫尔结节则仅在咸阳关中监狱及山任窑址中发现,华县东阳所选的标本上尚未发现。
总的来说,平民阶层与劳工阶层的体质状况差异较明显。平民阶层死亡高峰期在中年期或壮年期,身高也符合《秦律》中记载的秦人成年身高标准(男150cm,女139cm),肢骨粗壮指数较大;而劳工阶层死亡高峰期在青年期,身高平均值较平民阶层高,肢骨粗壮指数较小,其齿科疾病、关节疾病的患病率较平民阶层低。这种差异可能与两个阶层的生活环境有关,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爽.凤翔孙家南头秦墓相关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7.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县东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78-381.
[4]刘卫鹏.关中监狱战国秦墓群发掘概况究[J].秦汉研究,2012,(第六辑):76-83.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340-395.
[6]朱泓.体质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2-154.
[7]补蔚萍.陕西地区出土2200年前人的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韩迎星.两千年前出土人颌骨口腔疾病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10][英]Charlotte Roberts, Keith Manchester .疾病考古学[M].张桦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53-157.
[责任编辑朱小琴]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Physical Condition between CommonPeople and the Working Class in Qin Dynasty—Taking the Unearthed Human Bones in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as Samples
XIONG Jian-xue, CHEN Liang, ZHANG Guo-wei
(SchoolofCulturalHeritage,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Abstract:The great number of unearthed remains of the Qin people in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ancient Qin people. Taking the unearthed human bones in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as sampl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of physical condition between common people and the working class in Qin Dynasty from the four perspectives of death age structure,average height,body strength and pathology.
Key words:the Qin people; class; age; body strength; illness, physical condition difference
文章编号:1008-777X(2016)01-0030-06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K871
作者简介:熊建雪(1989—),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质人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28
【历史文化研究】
陈靓(1969—),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质人类学研究;
张郭微(1993—),女,陕西宝鸡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学生,主要从事体质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