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楠
曾有人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深入人心了。14岁之前,孩子的记忆力超强,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童子功,这时候让孩子大量阅读,对其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学生的阅读提升,我校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一、如何尽早实现阅读
人生聪明识字起。要想有效进行“早期阅读”,必须从识字抓起。为了保证一年级学生能够大量识字,2009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推行下,我校引进了《诵读识字》教材。
引入诵读识字以来的六个年头,我校一年级一直坚持课堂上进行诵读识字,课余开展“识字大王”等活动,这使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大幅增加。我们秉承“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使一年级平均识字量达到了1600,最低1400,最多的学生能够认识2600余字,远高于课程标准中对同龄人识字的要求。
过了识字关,犹如掌握了智力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能自如地进行自主阅读。但是阅读的时间哪里来呢?
二、阅读的时间哪里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采取了多种举措:
精简无用、低效的作业,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校规定每天留出半小时的晚自习时间统一为阅读时间,这样就对各学科的作业量有了一定的限制。
比如语文:我校大胆精简无效作业,砍掉了语文大本、小本等课堂作业,只保留了生字、词语本和习作、积累本。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海量阅读。学生每天晚上写完作业,读书就成了他们最热衷的活动。
我校各年级还专门安排了每周两节连堂阅读课,每到阅读课时间学生们就可以进入阅览室尽情阅读,阅读课也已成为学生们每周最期待的一门课程。
除了以上学校专设的阅读时间外,我校还通过多种读书活动,如:导读课、读书论坛、群文赏析等多种课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挤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早自习、课间、晚自习时间,学生们胡打乱闹得少了,更多的是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心阅读。
以上所谈的做法都是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要想搞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必须牢牢守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校依托“语文主题学习”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革备课模式,进行单元整合备课。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先要打破原来逐篇课文备课的固有模式,根据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习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单元整合备课。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法:单元整体预习——课时整合授课——单元回归整理,将一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层层深入,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一课一得。
要想保证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彻底改变原有“少、慢、差、费”的课堂结构,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
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读书,不需要精雕细琢,不要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教材要简化处理,老师们要管住自己的嘴,少讲、精讲,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不搞烦琐的内容分析,从学生的学出发,完成课堂教学。
实验之初,我们分赴潍坊、临朐、青岛等地学习了优秀实验学校的先进经验。经过三年的实验之后,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及模式,即“一课一得”——首先从每个单元或者每堂课中寻找训练点,然后围绕训练点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实现一课一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以《颐和园》一课为例: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很多老师在执教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但是通过解读教材,我们发现本文作者在介绍颐和园时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而这也正是学生习作中的难点。于是我们就把本课的训练点锁定为“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且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找准训练点后,我们就围绕训练点进行教学设计,所有的环节最终都指向本课的训练点。于是,一节课我们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然后用了10分钟的时间感悟写法,领会表达;最后用了10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写作,学以致用。课堂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一课一得,所“得”的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也是相契合的。老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字、词、句强拉硬拽,段、篇条分缕析,把教材挖地三尺,而是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减少无效劳动,课文教学直奔重点,使课堂教学提速、增容,高效、低耗。这样的课堂不就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向往的课堂吗?
现在我校所有语文教师每节语文课至少能完成两篇文章的教学,一篇精读课文带一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或者一篇精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等。通过1+X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等不同课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读什么
阅读时间有了保障,但是比阅读时间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读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先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1.高标准配备学校图书室
学校建成了藏书近五万册的图书室,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大量优秀图书为学生的海量阅读奠定了基础。另外,学校还专门给学生办了借书证,同学们可以定期去学校阅览室借阅图书。
2.搞好宣传,做好图书征订
为保证诵读识字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学校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诵读识字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意义,在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后,《诵读识字》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教材征订工作就容易开展了,我校学生、老师实现了人手一套教材,便于课内阅读的实现。
3.多种举措,保障大量阅读
我校教学楼的每个楼层都建有开放的读书角,每个班级也都建有图书角,学校不惜大量的投资给每个班级统一配发图书,内容是我校的阅读考级书目,每个班级共配发了近七十种考级书目,目前每个班总共配发了约130本书,供全班30多名学生进行图书漂流,保证了学生每天都有书可读。
4.文化建设,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着力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打造书香校园,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校园内的《三字经》《弟子规》阶梯文化,教学楼内的文化长廊,教室内外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每一方黑板上必有一方经典诗文天地,每一面墙壁都变成了会说话的智者,润物无声,师生视线所及之处,墙壁说话,草木劝学,整个校园,书香四溢,打造出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大语文课堂。
5.经典引领,制定阅读考级书目
时间有了,书也有了。但是到底哪些书是最适合小学生读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结合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出了我校的阅读考级推荐书目。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我们又将考级书目进行了合理划分,将70本推荐书目分为十级,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必读书目50本,选读书目20本。每个级别的文字量随着级别的上升而逐渐增加,十级阅读总量共1500万。远远超过《语文课程标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我校从2008年起就分别启动了《关于寄宿制小学低年级探索多种识字途径、扩大识字量的研究》和《关于寄宿制小学中高年级拓展阅读量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两个课题,至今已经八年了,八年的时间我校探索出了拓展学生识字和阅读量的很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如我校一二年级的识字、听写大王活动和全年级全员参与的“双十级”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举措。下面介绍一下我校的识字大王、“双十级”以及阅读活动。
1.定期开展识字大王活动
为培养识字能力,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我校在一、二年级全面开展识字大王比赛。
识字大王比赛遵循全面性、趣味性的原则,全班范围内通过试卷和班级赛的形式选拔出优胜个人参加年级赛,年级赛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形式,寓教于乐。通过识字大王比赛,拓宽了孩子们的识字途径,增加了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热情,为提前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坚持开展诗文考级活动
“腹有诗书气自华”!外海办学十年,就有了十年的诗文诵读!我校诗文诵读活动经过十年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全体语文教师自编了一套《诵诗文,听海韵》诗文考级篇目,这套教材凝聚着外海全体语文教师的心血。诗文集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收入诗、词、曲共300首,古文50篇,《弟子规》《三字经》全篇,《论语》《道德经》节选等。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科学编排。
每周的早自习时间为固定的诵读时间,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每天的大课间时间为固定的全校展示时间,全校齐诵十首诗文。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们基本都能做到熟读成诵。
积累与沉淀,需要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需要不断展示诵读成果,需要不断激励诵读热情持之以恒长期诵读。于是就有了深受孩子们期盼且具挑战性的诗文考级活动。从最初的自主申报,到中期的全员诵读,再到最终的现场考级。每当学生拿到通过自己努力荣获的诗文考级过级卡后,心中充满了喜悦!
目前,全校共有107人通过十级,一年级约93%通过了二级,二年级也有93人(63%)过了六级,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背出180首诗词,30篇古文,以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
诗文考级活动已成为我校推进校园书香文化建设,丰厚校园人文底蕴,提高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一处亮丽风景。每年毕业生都会带着满腹诗文走出外海校园,带着远远超过语文课标要求的中学生诗文积累的数量走进中学校园。
3.全面开展阅读考级活动
除了诗文考级外,我校还全面开展了阅读考级。这就是我校的“双十级”。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浸润在书香里,海量阅读。
2013年12月,我校全面开展了阅读考级活动,每学期两次。目前已经进行了5次阅读考级。短短一年多,学生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
4.学生阅读活动异彩纷呈
以2013年我校进行的阅读节系列活动为例介绍一下我校的读书活动:低年级有“苗苗剧场”,中年级有“听写大赛”,高年级有“读书论坛”,还有全年级参与的“跳蚤书市”。
此外,各年级自发组织和开展了各项语文学科活动,一年级的“游趵突、览明湖”活动;二年级的“讲故事比赛”;三年级的自制书、百字作文;四年级的“寻访济南老街巷”;五年级的“童眼看书”好书推荐;六年级的“诗王争霸赛”……
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就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被持续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五、教学评价改革
当然,我校的课改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改革之初,老师们有很多后顾之忧,包括我在内。老师们之所以上课的时候面面俱到,把教材挖地三尺,是因为考试的时候课内阅读是必考内容,老师们就怕哪里讲不到。为此,我校在评价方面大胆进行了改革。
为了真正解放语文,给老师们彻底松绑。许校长决定在考试试卷中删除课内阅读,而侧重通过课外阅读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老师们才真正敢于在教学中大胆取舍,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另外,为了督促老师们进行丛书阅读和诗文诵读,我校在试题中加入了丛书以及经典诗文积累的考查等,以考促读,以考促学。
六、可喜的收获
1.教师队伍成长
“观念一变天地新。”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老师们逐渐在实验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执教的多节语文课得到了区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认可。
李莎莎执教的《詹天佑》《习作·把对话写精彩》,王洁琼执教的《菜园里》,我所执教的《颐和园》以及王丽芹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先后获得区小学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录制的四节“一师一优课”有三节课在全区100节语文课里脱颖而出,被评为区级优课向市级推优。
2.学生素养提高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学生们真正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读书,每天都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
读书,也让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改观,提升了内在文化底蕴,待人接物更加文明礼貌,知书达理,男生彬彬有礼,像绅士一样,女生温文尔雅,如淑女一般。在多次外出比赛、参加活动时,我校学生得到了外校老师及社会人士的称赞。
除此之外,我校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日积月累中也有了显著提高,下面是学生写的格律诗词和文言文:
《山坡羊·长城赞》四年级(4)班 郝冉
宏伟长城,千万人建,蜿蜒山中数人攀。无功酬,靠臂肩。杞良建城冒冬雪,姜女缝衣赶进了山。亡,姜女泣;兴,长城赞。
《采桑子·回乡》五年级(1)班 董仕嵩
路漫漫,尘土飞扬黄天乱,一骑南回入乡坎,风影留羁绊。
黄昏暗,沿途风光不复返,落车望,乡土近可观。
夜深阑,金杯酒戈舞影乱,酒渐迷,今宵何忘怀。
出帐门,醉指北疆无边里,人渐醒,旧乡千里外。
《论英雄》六年级(1)班 秦国梁
映月寒梅两三点,鹰鸣长空四五声。易水今日水犹寒,岸上悲歌却已淡。
自古英雄命虽惨,忠心义胆永流传。公瑾气度如能阔,唤作枭雄又何难?
奉先若是可多智,又岂落魄到冥界。茫茫天下谁称王,千古绝唱伯仲间!
《雨中花》六年级(2)班周梓彤
吾于雨日出行,见路旁栽一花也。此花艳丽至极,香气醉人。雨愈下愈大,花瓣落,茎未倒。次日,茎再生花。此时阳光柔媚,俄而,有人观,曰:“此花之美无比。”唯经风雨,才得美丽。花亦如此,况人乎?
3.办学特色凸显
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使书香飘荡在校园内外,在学校和孩子们的书香气息熏染下,家长们也逐渐拿起了书本,进行亲子共读,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书香家庭。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获得了迅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虽然是一所民办学校,但学校生源源源不断,学校已然成为槐荫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经过几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有了些许收获,但也有很多困惑。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诵读识字还是语文主题学习都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实验,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轻言放弃。只要我们认准了实验改革的方向,并且用心去做,就让时间来见证奇迹的诞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