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力破坏现如今已逐渐成为全国各地电网面临的共同难题,随着地方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脚步的加快,输电线路走廊旁高速公路、铁路、立体景观在建工程增多,运行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它如果突然性的发生跳闸而造成的停电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其不同于正常的计划停电,往往造成的破坏程度、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如果频繁的发生外力破坏,不仅严重威胁了电网的安全,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社会发展留下了极大隐患。本文结合输电线路保护区实际施工现状,明晰各种造成线路外破的原因造成外破的隐患成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创新防范措施,改善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输电线路;创新管理;新技术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7.076
张家港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 始终位于全国百强县前三,区域内电网规模十分壮大,光220千伏线路就达54条,2014年,张家港市全社会用电量283.05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407.69万千瓦,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各地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楼宇新起,施工工地众多,吊车和建筑塔吊数量迅速增长。很多工地周围都有高压架空线路,而往往建筑施工设备如吊车等在线路防护区内擅自作业、野蛮吊装,造成的碰线故障和事故时有发生,给区域电网安全生产和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往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均暴露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施工、野蛮作业屡禁不止,虽然每处工地供电公司都会与业主或施工方签订安全协议,发放隐患通知书,但很多工程通常存在多层转包关系,对转包队伍未进行相关的安全交底,未重视贯彻安全措施。
针对问题,我们积极进行探索,拓展思路,尝试比对,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深刻剖析,下面本人就管理经验和技防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 注重一体化的管理
(1)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流程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各项管理措施。
1)加强临时用电会签。由线路运维部门与营销部、安质部共同参与所有临时用电方案的会签,第一时间知晓待建工地位置情况,如果边上有高压线就提醒其注意安全,尽量在导线边线外侧15米外作业,确保各个环节均落实责任。
2)推进行政审批办理。营业厅在受理临时用电申请时就要告知用户办理行政审批,在临时用电通电时完成行政审批手续。
3)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的签订。所有的临时用电都必须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做好与施工单位对接交流,明确告知各类施工器具的作业位置点。
4)建立联络机制,对每个施工工地的业主、施工负责人、工地安全员建立联络台账。以便及时了解施工动态信息,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线路巡视人员在发现重大隐患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等,告知用户实施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未造成事故,但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可实施中断供电。
5)苏州供电公司在管辖区域内提出建立 “一点一措”、“一患一档”台账并滚动完善、规范的新思路。强化各类线路通道危险源的深入排查。重点对线路保护区周边范围可能对高压线路产生威胁的施工作业做好动态巡视和分析,完善保护和警示措施。对滚动巡检排查出的动态作业危险点逐一建立规范管理措施。
(2)细化第一责任人巡视的质量要求。进一步加强巡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对动态或临时性施工的预判能力和现场沟通能力。很多社会企业对电力设施防护意识不强,之前知晓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内容,但仍未落实到基层。日常巡视时,巡视人员要加强主观能动性,对于施工地段多查多看,对现场施工人员多宣传多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有效制止事故苗头。
(3)加强外协值守队伍管理。对值守人员要进行督促检查。少数值守人员沟通能力欠佳,不能较好的沟通,影响现场的实际管控效果。张家港公司要求外协值守单位安排责任心强并有一定沟通表达能力的人担任值守任务,在值守人员上岗前安排必要的考核项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值守能力。相关的管理人员每月开展督查、抽查点评,扩大监察性巡视的范围。同时第一责任人在对A类施工点巡视时,应在与值守人员对接并在记录本上签字留底。
(4)预防工作做到关口前移。着重做好事前预防、过程管控,除对施工工地继续做好塔吊限位、装围栏、专人监护等技防人防措施并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外,还要重视对通道内鱼塘及有车辆、行人撞杆等突发性危险区域的管控,做好禁止钓鱼、涂刷防撞警示标色的设置和补缺工作。同时根据施工过程情况,合理变动施工现场警告标识牌尺寸和竖立位置,确保醒目。另外我们开展不间断的收集流动吊车司机号码这项工作,并积极通过公共短信平台、微信公共号等形式定期宣传、推送。
(5)加强电网预警管理。在调度发布电网预警后,我公司将根据为己有电网运行方式,把可能造成7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风险,全面纳入预警范围,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专业部门和人员职责,健全现场监控、危险点分析,认真落实安稳、监控、巡视、看护等防范措施,要求整个过程实行痕迹化管理,流程必须有记录。多部门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共同做好电网预警下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2 采取新技术防范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移动施工机械误碰线路一直是引起线路外力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夜间施工碰线所占比例又达到了50%以上。有时虽然采取了现场安全技防措施,如限高装置、侧向限位、警示标识等多项措施,但大型施工现场的诸多动态临时性作业依然缺乏对施工现场的全景观察和安全距离的预判,因此通过广泛应用多种新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防范事故发生,避免在巡检的间隙期发生跳闸。
2.1 防外破声光警示装置的应用
多数夜间施工现场无充足照明电源,机械操作人员的频繁更替及在靠近高压线附近作业时往往忽视安全存侥幸心理,使得输电线路的通道防外破形势变得异常严竣,通过查询国内有红外声光报警装置,类似变电站围墙上的那种,但在线路上应用存在一定缺点:比如架设在杆塔上一旦受恶劣天气影响后出现轻微移动,无法对焦报警,而且施工机械无法预先判断安全距离,机械进入红线区后听到报警声时往往已有可能发生了放电跳闸事故。为此我们采用了输电线路声光报警装置这一新技术来应对错综复杂的线路运行环境。该装置先经设计计算后在导线下方6米处架设一道防护线,再在防御导线上等距离悬挂有若干闪烁发光灯,在天黑时自动感应发出闪烁灯光,警示施工人员注意,白天自动关闭。而后在一侧铁塔上安装控制箱,通过检测阻抗
(下转第110页)
(上接第87页)
的变化以判断是否有异物碰线,如发生异物碰防御线情况,通过控制箱内的控制器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警告,同时通过信号传送装置传输至预先设定的接收器上使得电力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赶赴触碰发生地。如下图所示,夜间施工机械可以明显的有参照物判断与导线的安全距离。
2.2 视频监控
在线路通道危险点区域杆塔上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可第一时间掌握已知区域的施工状况,一旦出现吊臂转向异常等情况,可随时通过远程喇叭警告或指挥附近值守人员现场管控制止,大大降低运维人员不停奔波的劳动强度。
2.3 无人机航巡
对于区域内长距离、长时间的大型工程如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传统的人员巡视已无法实现短时间内覆盖各施工段,而无人机由于装配有GPS定位及图传、数传通信等技术设备则可按轨迹沿着电网飞行进行空中快速勘察,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回,监控人员在电脑上能够同步收看和掌控地面无法判断出的导线与各类施工物件的空中交跨距离,大大提高了发现危险隐患的速度和效率,尤其是机带红外测温仪更能使沿线施工交跨点耐张段接头温度一目了然。
3 结束语
通过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我们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需要推敲的地方,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高速发展,带来的将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思路的不断拓展、方法的不断完善。预防外力破坏事故任重道远,希望与同行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多交流学习,前置把控,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以创新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切实改善输电通道防外力破坏管理手段,保障电网安全。
作者简介:宋政(1979-),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助理工程师,送电线路技师,主要从事张家港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运检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