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国
如何快速成为网红作者?要么会岁月静好,要么会泼妇骂街。从BBS时代开始,鸡汤和毒舌就已经成了美文圈的两大门派。
2015年11月底接受采访时,调侃自己要红了的咪蒙,最近又出了篇爆款文章,《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短短3日之内,阅读数超350万,连前排的评论都有1.8万点赞。
这是一篇怎样的神文?在求助者看来“理所应当和举手之劳”,被求者却可能异常尴尬难堪,文章以这样常见的七个求助片段,抨击了那些以求助之名给人困扰而不自知的人,咪蒙讽刺道:“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如果善良就是纵容你们这帮傻逼,我愿意一辈子都歹毒下去。”
此文一出,朋友圈又呈刷屏之势,更为有趣的是,自咪蒙在朋友圈公布涨粉过20万后,甚至随之又出现一股“拜咪蒙,求涨粉”之风,自媒体江湖里的“拜咪蒙教”呼之欲出。不过,与此同时,对此文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在少数,首先跳出来的就是专栏作家胡涵——
如何快速成为网红作者?要么会岁月静好,要么会泼妇骂街。从BBS时代开始,鸡汤和毒舌就已经成了美文圈的两大门派。
这几年,两大门派愈发有融合转型的趋势。老年表情包在被年轻人恶狠狠嘲讽后,已经没有人好意思再祝别人每天都有好心情了,绿茶婊名号一出,拿“人生若只如初见”来配图的也少了不少。
根据鸡汤需求守恒定律,鸡汤不会消失,只会改头换面。比如毒舌体鸡汤,咪蒙的这一篇就是如此。
互联网潮来潮往真是没有新事:这明明就只是天涯豆瓣上毒舌吐槽前任和丈母娘文章的微信版而已。这种趋势都流行很久了:说两句脏话,弄两句吐槽,用反鸡汤的方式再灌一碗鸡汤。
这篇以吐槽“朋友”为主的毒舌文,在列举了无数个“朋友”的无耻请求后,成功打造出了“如果善良就是纵容你们这帮傻逼,我愿意一辈子都歹毒下去”的概念。它所能引起的情感共鸣,我宁愿看成是一种错觉:我很忙,我很重要,我没时间包容你们的不靠谱。
接下来咪蒙的第二篇,依旧是吐槽身边的贱人朋友们。有人调侃说,一个人的朋友都是这么多奇葩,真是难得。嗯,人家编剧当然要从身边朋友编起,你去数数,这两篇文章里出现了多少个奇葩朋友?这十有八九是艺术虚构。
这篇文章刚好(或许并非故意)迎合了网络时代的一种情绪。我们的社交关系被社交软件改写:数数你的微信朋友圈,有多少只是点赞之交,又莫名其妙被加入了多少个群聊?原本人际交往中的弱关系被社交软件强行拉近,反而产生了一种错位,一些人误解了关系的强弱,在弱关系的基础上做出了强关系的举动:如果是两肋插刀的兄弟,再奇葩恐怕你也能容忍。
咪蒙的吐槽,正是基于这种错位:我跟你不熟,你凭什么麻烦我?
我有个猜想,任何时候,社交中不识趣者的人数几乎是恒定的,但社交结构的变化让他们的“烦扰”越过了围栏,于是泛滥成全民情绪。
但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吗?今天又有人很快撕了回来,《致咪蒙:别作恶》,文章以善良还击:人类必须建立起给予是快乐的这样的认知。
对这篇以道德高地角度来还击的文章,我深感遗憾。
用圣母的逻辑来还击女流氓是论战大忌。因为除了上帝和圣母婊,没人有义务平等地爱所有人。
我倒觉得人们的热捧体现了一种社交虚伪。咪蒙所遇到的朋友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碰到,但若因此引为烦恼并大加吐槽,就属于自我感觉太良好:我们都有太多“别人需要我”的错觉,以为自己太重要太忙。
咪蒙的撕别人,客观地说,是被新社交结构中的嘈杂所扰,而不客观地说,也是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所谓“歹毒”,其实也是一种浅薄。而她的被撕,又是一场鸡汤界的误会。
歹毒和鸡汤,原本就同属一种。前者营造了虚伪的自我中心感来缓解社交压力,后者则正面突进鼓励爱与正能量,说到底,只是浅薄的杠杆两端。
因此,鸡汤何苦为难鸡汤?
而凤凰网专栏作者熊志更毒舌——
对于朋友圈流行的这类爆款文章,我向来嗤之以鼻,但老实说,咪蒙的文章读得特别爽,包括后来那篇《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总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把贱人、low逼踩在脚下的那种复仇感,大抵如此。用比较端着的说法,这叫精神上的共鸣。比起味觉和鼻腔的共鸣,它脱离了低级趣味。
但读起来爽的文章分两类,一类是写得好,一类是假装为你好。前者教你逻辑,后者是递给你麻醉剂,让你卸下逻辑,去审视这个苦大仇深的世界。在我看来,咪蒙的文章显然属于后者。她精准地拿捏了人性的弱点,再把弱点放大,然后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打翻它。这种操作手法不需要多大成本,但却很讨巧,就好像一个贱人或low逼站在面前时,咪蒙帮你上去吐了一口唾沫,你爽不爽?
咪蒙自己说这是鸡血,不是鸡汤,说不过去——“不要帮贱人”,“不要理玻璃心”,还是鸡汤学界的流行说法。但似乎换成吐槽的姿势,买账的变多了,可见这是布满贱人、low逼的时代,也是一个亟需精神导师的年代,汪头条那句“你的梦想是什么”真没白问,生活意义上的迷茫,是普世性的,人民群众对于咪蒙有关生活哲学指导,是当下社会主义的深层次需求啊。
问题是,鸡汤达人会给你勺子吗?空气差的时候,于丹说不要让雾霾飘进心里,鸡同鸭讲,当然然并卵。咪蒙让你远离贱人、不理low逼,也然并卵。这些都经不起逻辑上的盘问,把社交上性格、价值取向的冲突,简化为贵与贱、高雅与low逼,还是一刀切、两分法的玩法。站好队了开骂,谁不会?
鸡汤之毒不想多说,愿意交智商税的,还可以尽情撒币。我想反驳咪蒙的鸡汤文本,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在于,它预示着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病毒式蔓延。
当咪蒙吐槽贱人和low逼时,传播链上的接力者越多,其生态越让人奇怪。贱人和low逼面目可憎,每个人都在吐槽,每个人都觉得有共鸣,那最后到底谁是贱人和low逼呢?他们是客观存在,还是因自我中心主义而被我们虚构出来,然后像标签一样贴在“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的朋友”身上?
这个世界并不是如咪蒙所说的那样,充斥着贱人和low逼,而是大众需要贱人和low逼来垫背,来佐证自己的伟光正,来为自己的道德正确背书。所以说,咪蒙的爆款文章像一台机器,按照人性的弱点,定制了一个个贱人和low逼模型,然后把他们安放在鸡汤粉的身边,供批判用。用我的评论朋友的话,就是“帮人民群众打飞机”。
在范玮琪阅兵日晒娃的风波里,我曾一度好奇,画风为何变得如此快,从一边倒的骂到一边倒的挺,转换发生在一瞬间,而主体都被统称在“网友”的大词下。范玮琪的批判者,到最后也都变成了虚无之物。所以说舆论是个酱缸,有共鸣的吐槽和批判,无非就是在我们爽的时候,把人性的弱点拉出来轮。
量身定制弱点当然是可恶的,当咪蒙的文章被众星拱月时,可恶便成了可怕。病毒式的传播,只会让鸡汤粉变得自私起来,至少在思维上如此。它让人在潜意识里完成了我对他错,我完美他贱人,我高贵他low逼的切割,让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来审视生活与社交,这就是它比心灵鸡汤更毒的地方。
(许紫莹荐自《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