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刘 杰
把握高考命题导向 有效开展一轮复习
重庆 刘 杰
由于各地选择的教材版本和模块不同,进入一轮复习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从9月份开始,次年3月份结束。战线拉得很长,师生尽显疲态。因此建议适当压缩一轮复习时间,同时也要避免复习效果打折扣。那么,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让一轮复习更有效,如何在新授课和二轮专题复习之间做好承上启下。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一轮复习的一些想法。
1.全国卷命题规律(试题顺序可能稍有不同)
2.试题特点
(1)选择题
高考选择题以能力立意,侧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知识考查来看,选择题主要考查重要章节、重要概念,可以是某个单一知识点内的综合,比如蛋白质的考查可综合必修1、2、3,又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从题目本身来看,试题具有明显而确定的答案,没有偏怪题。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往往以良好的知识结构为命题素材,固定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生态学、遗传学以及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多角度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考查学生记忆理解、知识迁移、综合分析等能力。
3.对考点的分析
高考题由于试题有限,无法追求知识覆盖面,往往考查高频考点,知识内容一定以教材为依据,没有学科之间的大综合,科技新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也很少进入当年的高考试题,有争议的或者尚处于研究之中的内容一般不会出现在试题中。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生物学科秘书杨帆所说,高考题追求不出错、不创新。正是这样的原则限制了试题的难度与新颖性,但是也给备考带来了方便。
1.知识过关
一轮复习,往往是地毯式扫描,学生最终应该达成的能力是能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内容,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应能力的培养,既不能拉着学生走,也不能推着学生走,而是教会他方法,让学生努力去做并做到擅长。
开展一轮复习,可以尝试教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法既适合知识传授,也适合习题评讲。比如复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可采用一个植物细胞模式图,将细胞结构为细胞膜区、蛋白质合成、加工与运输区、能量代谢区、水分代谢区以及细胞核区。复习分泌蛋白时,可以跨越章节,以核糖体为起点,拓展到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如下图)。这样的处理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是有利的,再次遇到相应的试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记忆作答。
仅仅构建网络还不行,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框架图的认识和理解,如下图所示,学生看完这个完整的图以后,就更容易理解细胞内的诸多化学反应了。
2.精选试题
没有任何一套试题或者教辅是完全适合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适当增删。考题的选择很重要,一轮复习除了需要检测学生复习成果以外,还需要对反复错的知识点不定期覆盖,也就是错题重做,当然最好是换不同角度设问,这也能检测课堂是否有效。此外,在选题时还需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不可盲目采用其他省市的高考题。
3.科学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灵活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是还是手里的教材。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是教师过分依赖教辅,回归教材也仅仅是浏览,没要落实到笔头。同时,理科生往往喜欢用做题代替看书,这是不对的。教师可以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样效果会更好。比如教材关于酶的定义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如何把握这个核心概念呢?学生需要掌握酶的内涵:①活细胞:是否活细胞都能产生?②生物催化作用:酶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哪些异同点?如何证明其各种特性?③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组成单位是什么?合成场所在哪里?④其他:酶分布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场所在哪里?从温度和pH分析,应该如何保存酶?高中生物涉及哪些重要的酶?这些酶能催化什么反应?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建立起长期记忆了。
4.应试技巧指导
应试技巧(包括答题技巧、卷面排版、心理调适等)的指导需要长期坚持,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不同学生情况不同,这一点就不赘述了。
5.关注高考新动向
2016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撰文指出,今后高考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重点考查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是个重磅消息。生物教学中如何通过以上“一点四面”实现育人导向,找到落脚点,值得思考。从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比如《齐民要术》对于农业增产的叙述,苏轼在《格物粗谈》中有关乙烯催熟果实的记载,这些都可以是试题的载体。
有效的一轮复习,能帮助学生将新课学习中掌握不好的知识很好地弥补起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可为二轮专题复习做好铺垫。教师需要制订好复习计划,深入研究高考题,找准了方向才不会南辕北辙,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知识要点,方能决胜高考。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