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16-04-08 21:01顾德学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顾德学(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顾德学(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积极运用新媒体,发挥其优势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走上更高的层次。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新媒体的特征着手,就如何借助新媒体引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进行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意义。

新媒体;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社会诸多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新媒体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得艺术设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自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得艺术设计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下决心进行教育改革,由此揭开了近代教育的先河。洋务派首先提出了“新工艺”运动,全国兴起创办了各种工艺学堂,尝试新式美术教育。1904年,清政府实行《奏定学堂章程》,仅有“工艺科”;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科;1912年,民国期间教育部门颁布的“专门学校令”中出现了“美术专门学校”名称;同年,刘海粟等人在上海创办了私立上海图画美术院,并于1919年开设了工艺图案科,努力培养专门的工艺美术人才。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开设了图案科等设计相关课程,开始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1928年,在杭州建立了国立艺术学院,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艺美术教育格局。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文革”结束,高等专业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1956年,是第一阶段,这是工艺美术教育的整顿与改造时期;1956年-1961年,是第二阶段,这是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时期;1961 年-1966年,是第三阶段,这是工艺美术教育的调整、巩固时期;1967年-1976年,是第四个阶段,这是工艺美术教育的停顿时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艺美术教育恢复并向设计教育转型,其发展进程加快。1999年,全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空前。到2004年,全国有30多所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600多所综合类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相关专业。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已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设计教育办学特色。然而,我国高等设计教育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今的全球化正逐渐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价值选择与生活方式,无疑也影响着我国高等设计教育发展。“作为一种全球性事实基础上的价值观与文化延伸,全球化作为一种大背景,承载并传递着不同价值观与多种文化,把世界原有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加彻底地呈现在认识主体的面前。”[1]新媒体作为全球化推动的一种媒介,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同时对我国高校设计教育产生深远意义。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媒体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指的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等终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新媒体继广播、电视、报刊以及户外这四大传统媒体而出现的“第五媒体”,具体来说,如数字报纸、移动电视、数字电影以及手机短信等都属于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在综合利用各种高新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呈现出互动性强、内容形式丰富、性价比高、渠道广以及推广范围大等多方面优势,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地位。这无疑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挑战。

首先,在教育观念上的挑战。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变革。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内容上,过去往往以传播经验为主,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包含传统传播知识还包括当代正发生的知识信息。其次,在教学理念及方式上的挑战。新媒体背景下,信息量爆炸,知识更新迅速。面对新环境,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向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获得有用的信息的转变。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设计专业学生更应该追求的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学生获得艺术与设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渠道拓宽了,而带来的问题恰恰是学生真正缺乏的对艺术的领悟、文化与艺术内在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个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时代,都是往往要改变传统的那种“灌输”知识的单一方法,致力于在实践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教学方式。

二、新媒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特征

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为国家和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人才。艺术院校不断扩大设计专业方向,文理科院校相继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了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单科大学所设的艺术类专业主要是设计专业为主。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然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这将无疑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形成新的特征。基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的新媒体,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内容、方法及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一,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的共享。新媒体形式的开发互动性,使得艺术设计的入门学习更加简便,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设计形式,以其丰富的制图软件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设计的传统方式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手绘能力,而新媒体对学生手绘功底的要求较低,在制图软件的帮助下学生也可以以精准、便捷的方式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但,与此同时,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不利于学生把握设计灵感,固定化的软件操作程序使得学生思维形式化。

其二,艺术设计教育手段的丰富。新媒体以其先进、科学的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了更加仿真的创作环境,相较于传统的二维静态设计,新技术所实现的三维空间设计,提升了艺术作品的层次,使得观赏者能够更深入地融入作品所营造的情境中。正如张晶在《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一文中说:“电子传媒制作出的图像所造成的视觉经验是与传统艺术的视觉经验有很大不同的。后者也是创造出可视性形象给人以美的感染,并通过它得到认知的效果,但是传统艺术所创造的形象,是无法呈现出当今电子科技所制作出来的超真实的图像审美效果的。”[2]

其三,艺术设计教育空间的拓展。新媒体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丰富、方便地存储与传播方式,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打破了传统固定时间、地点所造成的限制。正如彭欣在一文中说:“网络应用的广泛使用拓宽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相较于传统的报刊或电视媒体,新媒体占据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化即时传播和多元化互动交流,并突破了传统媒介之间的传播界限。”[3]同时,数字化的新媒体技术使人们更新了思维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审美理念。开放式、融合式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艺术不再是神秘的领域,设计者与欣赏者之间,以及不同国家、群体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也满足了社会大众对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三、借助新媒体引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否还能在这股媒体的变革风暴中独善其身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已不知不觉地被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包围。正如英国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每当我们使用或感觉到自己的技术延伸时,都必须要拥抱这一延伸……除非我们逃避这种技术延伸,逃亡到一个隐居的洞穴里躲藏起来,否则,我们就不能逃避对日常技术的永恒的拥抱。”[4]根据新媒体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如何借助新媒体来引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依托新媒体为载体,更新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往往只能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有限渠道获取信息,新媒体的拓展应用拓宽了我们的渠道,与此同时,新媒体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的变革,冲击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新媒体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设计,需要从自身内涵、风格着手来提高整体艺术水平,数字化技术对创作形式、内容带来的根本变化,使得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资源、材料以及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符合新时期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要求,并且满足了广大受众及创作者本身的需求。新媒体下的艺术设计以创作需求为核心而展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实用性,改变了传统的封闭教学理念与模式。同时,新媒体自身较强的开放性、组织性特征,要求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为重点。而新媒体带来的多元视觉空间以及网络环境,则拓宽了艺术设计的领域。

(二)挖掘新媒体内在功能,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其一,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比如,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将艺术设计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良好地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和继承的同时,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大教师应从更广的视角对新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把握,积极利用新媒体环境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在新型的艺术传播媒介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意念,引导学生注重利用新媒体的艺术创作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量化的结果。

其二,新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资源。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实践性的专业,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其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打击。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为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新媒体技术下丰富的信息资源、图文资料,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以动态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促使艺术理论与技术应用良好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

其三,新媒体丰富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基于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通过丰富教学资源,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丰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可以激发更多的设计灵感,在不同的媒体形式下设计多样的艺术作品,并且能够对新媒体的构思、主题等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形成积极探究的精神。

其四,新媒体提高了艺术实践设计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结合范图与理论知识进行授课,学生以范图为标准及手绘的方式完成作业,这使得“创意”这一艺术设计中的关键因素被忽略。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其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等十分重要,要求学生能够对多样的新媒体技术及要素进行识别和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丰富多样的制图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创作空间与强大功能,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对作品的艺术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使得艺术设计的方案及方法多样化,满足广大受众不同的审美需求。

(三)把握新媒体正面效应,妥善处理艺术创作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的到来为艺术设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环境,东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艺术在新媒体技术下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创作者们应用相同的软、硬件,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在技术沟通上更加畅通。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重视,数字艺术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等学习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的新兴专业,也逐渐开设起来。艺术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开始更加趋向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各个艺术院校更加重视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艺术设计的本质,即创作性。

处理好艺术创作与新型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不应当将科学和艺术之间画上等号,让科学变成艺术。艺术的特征包括了个性化、创造性以及审美性,而科学的特征则在于标准化、可证伪性以及可复制性。艺术在满足了人们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绪。但科学技术的应用却是追求客观规律的探索,最终实现可复制的批量化生产。在艺术与技术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可将一类新形式的艺术当作一类新理论、新技术的发现或是发明。英国现代艺术研究中心的Benjamin Will认为:在艺术的表达中,最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者的思想与情绪,而后再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以及对应的技术手段,制作出最符合创作者意愿的表达方案,并完成艺术表达。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创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绪,若只是依靠各种技术手段而得到的作品就无法称之为艺术作品。所以,新媒体艺术及数字化艺术设计类专业将是各高校未来发展的重点。同时,新媒体所带来的蓝海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各高校也带来新的机会。“媒体不仅是信息、文化、思想、政治,也是经济的组成部分,因为信息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经济领域的范畴。如今,新媒体不仅仅作为传递信息的单一工具,在实现人人交互和联系世界的同时,也卷入了相关共同体的利益、地位、声望的分配问题,成为社会进步的助力。”[5]。为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媒介的沉默大众,而应积极面对,接受挑战。新媒体将对高校艺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在培养符合职场要求的学生时,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得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满足了创作者及欣赏者的艺术需求。相较于传统设计教育模式,新媒体手段以及数字化技术为教学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全新的平台,在这多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利用开放、互动的新媒体不仅突出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对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广大高校教师应将新媒体作为深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处理好新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本质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

[1]束霞平.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等艺术教育互动发展研究[M].苏

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12).63.

[2]张晶.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J].现代传播,2009(1).17-24.

[3]彭欣.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33-238.

[4][英]阿雷恩·鲍尔德温(Elaine Baldwin).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99.

[5]方玲玲、韦文杰.新媒体与社会变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9).229.

(责任编辑:杨身源)

J502

A

1008-9675(2016)03-0110-04

2016-03-10

顾德学(1967—),男,江苏睢宁人,苏州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