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斯达抗战画展与《扬州画品录》著述

2016-04-08 19:36:54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尹 文(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周斯达抗战画展与《扬州画品录》著述

尹文(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1931年上海美专艺教系图工组二年甲级毕业生周斯达先生,抗战期间为抗战前线士兵造像,创作《受伤不退的英雄》、《战士》等表现中国抗日士兵的美术作品,在桂林、重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得到陈之佛、梁漱溟、丰子恺、柳亚子、田汉、吕凤子等人的鼎力支持,并在《嘉陵江日报》发表《中国艺术的反侵略精神》长篇论文,鼓舞民族抗战斗志,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美术史的光辉一页。建国以后,周斯达先生潜心于中国画创作与绘画品评理论研究,得到上海美专校友许幸之先生的关注。

[关键词]上海美专;周斯达;抗战美术;《扬州画品录》

周斯达(1909—1988),原名周士达,自号“线条诗人”,生于宣统元年己酉,清代扬州府江都县(今扬州市)人。1916年,吕凤子到扬州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任教,吕凤子与第五师范教师贾剑清,以及朱小云、朱鹏、张度、史鉴等人发起成立美术画会“晴社”,抗战爆发后,以石涛的遗民事迹改为“涛社”。张度先生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民国十五年(1926)毕业生,是周斯达的中学美术老师,吕凤子的入室弟子许辛之先生是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民国十二年毕业生(1923)。1931年,周斯达毕业于上海美专艺教系图工组,据《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同学录》与《同学一览表》,该班学生有:方承栋、虞遒微、张雅、陈忠赓、戴四美、周昆、刘宗铨、周斯达、陈漱琴、杭苇、韩德懋11人,周斯达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是吴甲丰等在上海美专读书时的水彩画老师。

1937年,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周斯达经武汉到达广西桂林,在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任教,教学之余奋力作画,表现抗战期间的军民生活。抗战期间上海美专在渝校友,油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重庆同学会通讯录(附师长及川省各县同学)》,以便保持联系互通声息,周斯达在渝联系地址为北碚黄桷镇相伯女中转。当时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绘画材料奇缺,黑白版画可以印刷复制,成为抗日美术的重要创作手法,桂林云集了来自全国的许多版画家。1938年,周斯达作三十岁自画像,款题“戊寅秋,斯达白描。”其画法凝练犹如刀刻,线条刚劲有力具有版画的意蕴,衣褶如行云流水,有音乐般的旋律节奏,吕凤子先生为周斯达自画像题字,以示勉励。

一、众家介绍,抗战期间多次举办《周斯达画展》

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以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日寇飞机对美丽的山水城市桂林、山城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木结构民居遭轰炸后引发城市大火,生灵涂炭。在国难当头的时刻,爱国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生死与共,积极宣传抗日,组织民众,同心协力,抗日救亡。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周斯达先生奋力作画,画笔为之用秃,为此自刻:“一九四零年创秃笔画于桂林”、“秃笔飘零四十年”印章为记。创中西交融的秃笔画法,将水彩画与水墨画相结合创新国画;将素描与版画相结合创新人物画。并且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举办《周斯达个人画展》,画展参观卷以国防绿色的麻纸印红字:“前上海美专西画教授,周斯达个人画展”,周斯达画展请柬印制内容为:

画家周斯达先生,江苏江都人,曾任上海美专西画教授,为中华全国美术会及广西美术会员,其作风富装饰色彩,敷色尤多妙趣,其作品曾入选教育部二、三届全国美展。周先生除擅长西画外,兼能中画、书法,近因绘画材料缺乏,每以国粹产品寄以民族形式,创新画风,融合中西,以诗情而入画意,以抒写大时代艺术生活之情调,以及坚强之抗战精神与民族气节之流露,论者以为乃善于利用民族形式之民族艺人也。周先生自抗战后,任教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于兹数载,成绩斐然,又因所携杰作尽失,乃于任课之暇偶一挥写,积得作品数十,兹因友好敦促,特举行个人画展,届时尚希同好诸君不吝玉趾,莅临评展,以襄盛举。

介绍人:苏希洵、陈之佛、周凯华、艾芜、梁漱溟、丰子恺、马万里、雷震、雷宾南、伍蠡甫、欧阳予倩、江澄、柳亚子、田汉、任中敏、梁广源仝启。

作品目录:1、铜像,2、战士(田汉题),3、一笑图,4、敌寇,5、民族精神,6、雪溪图,7、川山风雨图,8、花桥之春(雷宾南题),9、晓山俯瞰(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10、壶峰烟雨图,11、水云乡,12、丛竹远山,13、环湖之夏,14、尧山,15、荷(梁漱溟题),16、梅,17、竹外一枝(马万里题)18、兰,19、楷书一幅,20—30、画竹,(以上国画)。31—43、环湖小景14幅,44—45、自画像两幅,46、杀敌,47、野外生活,48、毁灭者,49、战画(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50、柚子花,51、茶花。52、栀子花,53、果物,54、丽丽花,55、灯,56、书,57、漓水,58、独秀春深,59、桂岭渔乡,60、江村日暮,62、独秀秋风,62、花桥夕照,63、酒壶峰,64、象鼻山,65、山野,66、穿山之晨,67、春雨,68、树荫,69、尧山,70、訾洲,71、晚晴,73、幽径,74、朝云(以上西画)

日期:三十二年十月九日至十一日上午七时至下午。六时地点:桂林依仁路广西省滑翔分会。门卷:国币五元。预展:十月八日下午一时至六时,谨请本市各长官莅临指导,不收门卷,各届同此。①见周斯达画展参观卷。

作品以中国国产的笔墨纸张,以西洋画法与中国画法交融,具有创新中国传统绘画的意义,表现了抗战时期的抗敌精神与民族气节,表达了期盼抗战胜利的民族愿望。抗战期间重庆是陪都,《周斯达画展》于民国二十四(1945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重庆北碚社会服务处开幕,2月28日《中央日报》刊登展览广告,同日《嘉陵江日报》第四版整版为周斯达画展专版,刊载了《画展缘起》、周斯达《中国艺术的反侵略精神》论文、中央大学教授汪东《评周斯达新国画》、《周斯达画展》海报,画展成为抗战胜利前夕重庆具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活动,引起艺术界的关注,文化艺术界介绍人由16人增加到37人。画展介绍人有:

汪东、周谷城、马万里、欧阳予倩、顾树森、陈之佛、杨仲子、藤白也、梁漱溟、丰子恺、朱锦江、傅振伦、吕凤子、田汉、卢兰、任中敏、梁实秋、洪深、华林、苏渊雷、柳亚子、陈望道、马宗融、艾芜、伍蠡甫、陈邦贤、姜琦、崔淑言、高迈、杜召棠、杜英、杜杰、陈定闳、雷沛鸿、苏希洵、周凯华、范远亮。②1945年2月28日《中央日报》刊登展览广告,同日《嘉陵江日报》第四版。

介绍人由汪东先生领衔,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艺术史家、画家、教育家、诗人、艺术评论家、音乐家、散文家,既有中央大学知名教授介绍,又有左派文艺代表人物,名流汇集颇具声势。在抗战期间周斯达还举办过《周斯达新国画展览》,此参观卷以宣纸书签的形式,以朱砂楷体书法,盖“周斯达画展”专用印章,展览前言措辞略有不同,重庆文化艺术界著名介绍人均亲自签名盖章,以示慎重,现录于下:

介绍人:朱锦汇、滕白也、汪东、□□、柳亚子、周谷城、杨仲子、吕溦、吕凤子、伍蠡甫、陈之佛、杨家骆、梁漱溟、梁实秋、丰子恺(15人签名盖章)。③见原件照片,周斯达家属藏。

周斯达画展曾经在多地举办,有印为证:“周斯达新绘画曾在黔、桂、渝、云、武汉、上海等地展览”。在另一份手写画展前言介绍人签名盖章有:

崔占谟、雷沛鸿、陈启修、苏希洵、□□□、马万里、马宗融、雷震、洪深、欧阳予倩、周谷城、艾芜、姜琦、田汉、陈望道、周凯辛、顾树森、华林、胡林异、吴□、刘□消、任中敏、苏渊雷、朱□五、崔淑言、□□□、吴其玉、张耀枢、□履中(29人签名盖章)。④同上。

柳亚子是南社诗人,国民政府秘书。吕澂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原教务长、美术史家、著名佛学家,吕凤子是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四川璧山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著名艺术教育家。伍蠡甫是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之佛是中央大学艺术学系教授,著名花鸟画家,梁漱溟是著名学者,梁实秋是留学美国归国的教授,丰子恺是著名漫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马万里著名花鸟画家,洪深是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组教师,欧阳予倩是著名戏剧家,田汉是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创办人,著名艺术活动家,陈望道是著名学者,任中敏是著名戏曲理论家,苏渊雷是著名文艺理论家。目前收集到的《周斯达画展》前言、《画展缘起》有印刷版两种,手书两种,出于同一文稿,文字有所增删,手稿介绍人均亲笔签名盖章,介绍人签名达60人次之多。

周斯达画展报道还有:一、1945年8月12日至14日,《周斯达桂林山水写生画展》在江津县立图书馆展出,《民言日报》刊登《桂林山水甲天下,尽在周君画图中》,文章说:周斯达于抗战中画后方名胜,极获众誉,尤为人所称誉,兹以复员在即,应江津友人之邀,将所存之桂林山水写生六十幅,假江津县立图书馆展览,参观甚为涌跃。二、10月20日,重庆《新新新闻》报道《周斯达桂林写生画展》在重庆关浮支路国立图书馆展出。三、1946年1月2日,重庆《新民报》报道《周斯达峨眉、青城写生画展》在张家花园沪童中学展出。对于写生与举办画展的壮举,周斯达有“曾写峨眉雪、巫峡云、潇湘雨、广陵涛”印章为记。

二、肃穆敦厚,为抗战士兵造像

周斯达在重庆《嘉陵江日报》发表《中国艺术的反侵略精神——为纪念拙作画展开幕而作》,文章对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精神进行了历史追述,认为古罗马的庞贝艺术与秦始皇的阿房宫,以至清代“四王”的山水画与科举制艺八股文的压迫,是精神的灭亡之路。两汉艺术表现了纯粹的中华民族博大的艺术精神,即一种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和平的象征。反映着自信与自勉的情致,不同侵略者的自大心理。他研究两汉史实,从抗击匈奴入侵的李广、苏武、李陵、司马迁等民族英雄说起,希望树立中华民族崇高伟大的民族气概,寻找民族精神的来源,认为我们民族艺术是经历过无数热烈悲壮的反侵略的史实熏陶,造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肃穆敦厚的精神,所以我们民族艺术具有大无畏的反侵略的战斗精神,升起爱国家爱民族的战斗情绪,如汉光武凌烟阁,汉宣帝麒麟阁,显宗灵台画像,为功臣英雄造像是民族艺术的战斗性表现。汉画像石刻遒劲的线条,表现出和平的艺术象征,肃穆庄严的情致是民族正气的基始,文章说:

中华民族因有五千年雄伟的史乘,为我灿烂文物的始基,即以汉代对外族的反侵略战争,曾经宣扬了中国最英雄磊落的时代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高亢的民族气节的基础,直到近代文人的精神上,尤能坚持着这种反侵略精神,尤其在画人的制作中随着他们每个的修养,而反映着一种不可掩饰的具象表现,一种崇高的民族人格,昂扬的民族斗争的素质,它的来由即是根据我们民族过去的光辉,以及文化教育的熏陶,并历经发扬光大,成功一种民族思想的表现。①1945年2月28日《嘉陵江日报》第四版,周斯达画展专版。

以画笔唤起民族的精神力量,绘画艺术表现的是民族的精神力量,具有艺术教育的作用。坚持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信心,鼓舞民族的斗志,以崇高的民族人格,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周斯达画展》目录表现抗战题材的作品有国画《铜像》、《战士》、《敌寇》、《民族精神》,西画作品《杀敌》、《毁灭者》、《战画》、《受伤不退的英雄》计有八幅之多,如今仅仅存世有《战士》、《受伤不退的英雄》两幅作品照片。在艰难困苦的抗战时期,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桂系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侵略军,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中,八桂子弟踊跃报名参军,英勇抗敌。目睹在抵御日寇的战场上,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伤亡很大,周斯达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为抗日士兵创作了肖像作品《受伤不退的英雄》,这是一幅珍贵的中国抗战士兵的素描画像,年轻的战士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军帽上有作伪装的柳条枝叶,从敞开的军装可以看到战士身上扎着绷带,一只空袖筒低垂在身旁,肩上横挎着军用水壶与挎包,负伤的士兵没有进伤兵医院,没有后退,轻伤不下火线。士兵的形象显得很疲惫,军装上布满了汗渍与征尘,他从前线阵地的战壕硝烟中走来,脸上的表情顽强而又善良,眼睛里流露出迷茫的神色,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战场。这位年轻的战士本来应当是学校的学生或商店的学徒,民族与国家的灾难使得他扛起了枪,走向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是一幅抗战时期典型的中国士兵的肖像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完全可以铸造成抗战士兵铜像,吕凤子先生亲笔为这幅作品题字。

《战士》是周斯达创作的又一幅代表性抗战人物画作品,画家以浓墨刻画了两名中国士兵,矫健地骑着嘶鸣的战马,手持步枪腰挂刺刀,策马冲锋向前。画展目录上注明是中国画,作品以黑白版画的艺术手法塑造画面形象,战士英姿勃发虎虎生威,草木为之风动。田汉先生见此画大为赞赏,挥毫以草书题写:“为自由与光明而战,题周斯达先生画战士,田汉。”田汉在抗战期间发表《全国美术家在抗敌建国的旗帜下联合起来》的号召性文章,认为抗日战争是世界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争,我们是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而奋斗,《战士》是一幅重要抗战美术作品,足以载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美术创作的史册。梁漱溟两次为作品题词题诗,梁实秋、马万里、雷宾南等人均为作品题词。

三、线条诗人,画为心声的思乡曲

苏东坡说观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王维之画,画中有诗, “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周斯达先生自号:“线条诗人”,表达了绘画与文学的审美意境相通而表现载体不同。线条是中国绘画的要素,中国画以线条取胜,周斯达融合中西进行绘画艺术创新,1945年2月28日,《嘉陵江日报》刊载了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汪东《评周斯达新国画》短文:

国画所以异于写真,盖景物而外,必别有其境界在,若专求形似,则不如摄影之为愈矣,中国画法最重笔墨气韵,此西方所不逮,而写光写影,视之逼真,又非中画所能行。欲兼其胜,殆益甚难,周君斯达,既习西方画术,而勾勒点染,乃以六法为归,自言欲取民族精神,与夫民族特有之点线笔调,寄之以欧美造型艺术,更及于近代世界之新写实技术,愿至闳矣,吾观其杰作,颇能自负所言,爰书数语质之,不知于周兄之意有当否也。②1945年2月28日《嘉陵江日报》。

作为“线条诗人”,他对绘画艺术的线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说:“例如中国画特具一种善于抒写情感的线描,它的表现,能够创造意境,表达人生,更进于民族战斗性的发扬与流露。所以中国画的线条能为生命寄托的作用,仿佛古人说写字为‘心画’,表笔到力到,心力具赴的意思,书画同源,所以中国画亦有‘心画’的作用。”表明了周斯达的艺术追求。

艰难困苦的八年抗战期间,中国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受尽了战争、轰炸、疾病、饥饿与死亡的磨难,中华民族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周斯达亲历了日寇飞机对桂林的大轰炸,举目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古城扬州已经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沦陷七年之久,画家与家人相隔万里日夜思念故乡亲人,期盼抗战早日胜利。为了排遣沉痛的离愁与哀怨,周斯达写寒梅一枝聊寄乡思,并题宋末遗民谢皋羽诗曰:

春过江南问故家,孤根生梦半槎牙。到无香气飘成雪,未有叶来开尽花。

吹老单于月一痕,江南知是几黄昏。水仙冷落琼花死,只有南枝尚返魂。

宋末遗民谢皋羽倜傥有大节,闻天祥殉国,登子陵西钓台哭祭,作《西台恸哭记》,传颂人间。所咏梅花诗,悲惋凄恻,满纸泪痕,如“孤根生梦半槎牙”,“江南知是几黄昏”等句,足见其忧国之焦切心怀,其他如“只有南枝尚返魂”等句,又可见其渴望复国之深情,今人读之可以激励民族气节,可以坚强抗战精神,兹绘此寒香一本,并录其遗诗两首,以祝早复失地,返吾等江南故乡也。周斯达写梅并题。①见周斯达照片原件照片,家属收藏。

此图以扬州八怪的画梅手段,枝条稀疏,全然是风雨梅花,又以宋末诗文典故,反映了抗战期间的民族心声,获得文艺界人士的强烈共鸣,为作品题词唱和。梁实秋题写标题:“江南黄昏,甲申八月梁实秋题”。朱锦江题“南枝返魂图,甲申八月应斯达画家之属,冰尘锦江”。焦云林题诗两首抒发感怀:

朱鸟魂归夜运终,西台恸哭起悲风。笔端无限遗民泪,化作枝头数点红。

马月羊年事莫论,天荒地老一声吞。展图满眼红鲜血,疑是冬青树上魂。②同上。

绘画是作者的真实情感的流露,周斯达的绘画作品表现了抗战时期民族的灾难,表现出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对战争杀戮、人民离乡背井的痛苦哀怨,作品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引起当时饱经战争磨难的文艺界人士强烈心理共鸣。梅竹双清,梅有寒香,竹有气节,周斯达画竹抒发民族气节,梁漱溟题周斯达画竹:“其志干云”;欧阳予倩题其画竹:“气节凌霄”;任中敏题其画竹:“清风高节”,相互引为同调。

四、整理乡梓文物,著述《扬州画品录》

抗战胜利以后,周斯达先后在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徐州邳县运河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59年3月,国画作品《瘦西湖之雨》入选邳县美术工艺品展览会,获个人优秀作品奖。196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书画展览,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黄胄、马万里等著名画家参加画展,盛况空前,周斯达《风竹小雀》、《花卉横幅》两幅作品入选画展。1961年因夫人去世,周斯达调扬州市第二中学任教,同年7月1日,扬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处、扬州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徐凝门何园举办《扬州市1961年美术展览会》,周斯达国画作品《潇湘图》入选。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以后,周斯达先生收集考订扬州八怪史料,为研究扬州绘画作资料整理工作。在其收藏的《高西唐自刻拜石图竹腕枕》拓片题诗曰:“诗人画中称十哲,渐江嫡派数新安。南徐山色青无数,一担春前酒未闲。”考订此腕枕《拜石图》是高翔于乾隆十九年刻制的晚年小品。题《金农精刻写梅竹腕枕》诗曰:“两峰弟子收遗笔,历劫人间两百春。为结墨缘细寯刻,惊人杰作枕中成。”认为金农“翰墨生涯在此漆墨,并挥汗漫淋漓之腕枕遗迹,可见先生去世后,弟子罗聘收集其遗作,虽面馆货担皆加以寻访,此自用多年之遗物,或未经其收罗也,线条诗人周斯达考藏。”周斯达先生收藏扬州绘画、文物用于研究,做到实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

1972年,孙超学长由苏南煤矿调回扬州工作,任大东门派出所户籍民警,告诉我在他管辖的片区有一位深居简出的老画家,是位迂夫子,可以去拜访观画。于是相约来到旧城僻静的中小街,叩响了周先生家的柴门,进屋看见桌上、条案上、墙上都是国画,画的是残荷与风中的杨柳,粉红色的荷花瓣像一片片的小舟落在湖水中,有落花流水,风雨残荷的气象。当时我在学画素描速写与水彩画,提出想看素描、水彩画、油画。孙超学长说:“今天是私人造访,慕名看画,与公事无关,尽管放心地展示在上海美术专的大作。”周先生犹豫了片刻,转身到卧室取出了一大卷画来,就地铺开,是典型的上海美专30年代课堂作业,其中有一幅女人体以木炭作画,线条优美奔放,不同凡响。水彩水果静物鸭梨画得特别富有质感,周先生说:“这幅画抗战前在上海四马路橱窗展出,得到徐悲鸿先生的赞赏。”静物画《锦鸡》色彩斑斓,玻璃器皿的光感,葡萄酒与丝绸的质感美轮美奂,吸收了庞贝壁画的古典画法,构图饱满,色彩细腻,造型坚实无浮泛之笔,几幅油画没有装框,布面油彩已经开裂。后来周先生移居汶河路108号之58号,在汶河路盐阜路口。一天我对周先生说:“我和孙超到你家看过画,你的水彩与速写画得真好!”周先生听了以后一脸木然,答非所问地说:“楼上中央美术学院的张老师画得好。”当时张世椿老师住在二楼,追随张老师学画的年轻人很多。“文革”中饱受惊吓的周先生,当时心里肯定怪我少不更事,居然在马路上提起看画的事。

“文革”结束以后,耄耋之年的周斯达先生老当益壮,着手编写《扬州画品录》。清代扬州有李斗《扬州画舫录》、汪鋆《扬州画苑录》、安岐《墨缘汇观》等绘画著作,现代扬州绘画著述不应是空白,为此他与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许幸之先生讨论扬州画派画家品评问题。许幸之认为袁江、袁耀是中国绘画史上浪漫主义的先驱者。研究十八、十九世纪中国绘画,扬州画派的意义非常显著,1982年2月19日,许幸之在给周斯达、季之光的信中关心地询问:

斯达同志的大作进展如何?对袁江、袁耀二家应多多加以推广,我特别欣赏二袁的作品,虽然是学院派风格,但作品的精微,远远超过宋人院画,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二人果真是中国绘画史上浪漫主义的先驱者。可惜他们一生为僵硬的正统院画所打击,被一些功力不足的文人画所排挤,迫使他们离乡背井,依附豪门,这也是出于封建社会环境的不得已的生活手段,他们的作品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故在扬州画派中,应该予以一定的地位和评价,未知高见以为如何?

他日有暇,我也很希望对二袁作品作一些专题研究,这一次故宫陈列的扬州画派的一些专题展览,颇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可惜斯达同志未能参观画展,他日若再次举行,我定预早通知,希望斯达同志能亲自来京一饱眼福也。①见1982年2月19日许幸之《致周斯达、季之光的信》原件。

1983年3月,周斯达以扬州画派立论,自费油印了《扬州画品录》书稿,章节有(一)扬州画派的兴起,(二)历代画品概况,(三)关于顾恺之的争论,(四)逸格曾被重视,(五)清代扬州画派是怎样兴起的,(六)五个画品的解释。1961年至1962年冬春季节,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扬州画派专题展览》,后在南京江苏美术馆展出,展览在“扬州八怪”以外,加闵贞、高凤翰、华岩、陈撰五人,共十三家作品,展览标题是扬州画派,因为闵贞是西江派,华岩是新罗派,已经超出了八怪。1983年,故宫博物院《清代扬州画派》专题展览,在十三家的基础上,又加袁江、袁耀诸家作品,袁江、袁耀是在宋人界画山水基础上发展的“袁派”,从“扬州八怪”之八家扩展到清代扬州画派十五家。

周斯达《扬州画品录》仿照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从清代至现代近600位在扬州从事绘画的画家中,选择一百五十六位画家,分为神品、妙品(一)、(二),能品(一)、(二),逸品(一)、(二),佳品(一)、(二)九个品级,在神、妙、能、逸四品的基础上加上了佳品,除神品以外,各分一、二两品。参用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条文,包世臣《艺舟双揖》的品评观点,对五品九级分别加以说明。《扬州画品录》品评曰:

神品。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廻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机,非谓开橱已走,拔壁而飞,故称曰:“神品”。仿佛包世臣说:和平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

石涛、华岩、颠道人、金农、黄慎、闵贞、郑板桥、李复堂、汪士慎、李晴江、罗聘、高翔、袁江、袁耀。(计14人)②见周斯达《扬州画品录》油印本原件。

神品画家以石涛为首,扬州八怪画家金农、高翔、黄慎、汪士慎、郑燮、李鱓、李方膺、罗聘,以及华新罗派、闵贞江西派、界画山水袁派、颠道人,列为第一等,是思与神合,开创派新的神品。

妙品。画与之人,各有本性,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称曰“妙品”。包说: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

妙品(一):顾符祯、王云、萧晨、李寅、颜岳、颜凙、张赐宁、査士标、方士庶、边寿民、禹之鼎、陈玉几、虚谷、蔡嘉、张宗苍。(计15人)

妙品(二):虞沅、唐志契、尹兄弟、管希宁、李志熊、钱东、朱本、李育、阎世求、祝昌、张道渥、吴令、黄正川、方嵩、方婉仪。(计15人)

妙品以师法唐宋山水、花鸟派的顾符祯、萧晨、李寅,虞沅、二颜,寓扬新安派的査士标、小狮山水派的方士庶、白描写真派的禹之鼎,师承华新罗的海派虚谷等人,其特点是绘画风格传承有序,技法精妙超绝。

能品,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称曰“能品”。包说:逐迹寻源,思力交至曰能品。

能品(一):陈崇光、王素、吴克让、李庆、郑箕、徐度、玖父子、褚木田、朱龄、朱英、薛怀、倪璨、周序培、徐峨、胡铁梅父子、陈康侯、金镕、成沂。(计19人)

能品(二):汤禄名、嘉名兄妹、虞蟾、莲溪、王维翰、宣哲、朱沆、程莺、张四教、卢栋、炘父子、刘彝、王陶民、汪圻、姚琛、严启德、汪继声。(计17人)

绘画达到形象生动的能品画家有陈崇光、王素、倪璨、王陶民、莲溪和尚等,皆是晚清至民国扬州的画坛高手,已经融入海上画派。

逸品。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称曰“逸品”包说: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

逸品(一):李葂、高凤翰、高其佩、吴让之、许滨、管粤秀、蒋璋、朱青雷、杨法、巴慰祖、尤荫、吴鼎、张鏐、周瓒、董洵、童钰、鲍皋、彝父子、鲍楷、道存、李佳言、林鸿、陆骖。(计23人)

逸品(二):吕潜③吕潜,字孔昭,号石山农,四川遂宁人,明崇祯癸未进士,明亡后隐居扬州,著《怀归草堂》集。、团冠霞、团时根、吴叔元、程邃①、孙逸、屠悼、潘桐冈②、朱冕③、磬山、方元鹿、理昌凤、徐采、伊秉绶、徐上、胡翰、方华、黄允中、徐兆丰、吉亮工、赵复先。(计22人)

逸品的位置很高,是自创风格的画家,而不是继承前人风格的画家。李葂、高凤翰、高其佩、杨法、程邃、伊秉绶等人都是风格独特的书画艺术家。所以逸品在创造性方面来说,在能品之上。中国画论有逸、神、妙、能的四品分类法。周斯达先生依据包世臣的观点加上了“佳品”,在佳品之中,收入民间画工李匡济,当代画家贾观霄、吴笠仙、鲍娄先、石楚青、涤缘等人。其文曰:

佳品为妙品之续。本品画格,不乏笔精墨妙。也能曲尽玄微。故称之曰“佳品”。包说:墨守迹像,雅有门庭曰佳品。

佳品(一):陶鼎、朱鹤年、魏畹、吴唯父子、陈瑗、张百禄、毂兄弟、张春峦、王应祥兄弟、潘恭寿、潘圭、唐淳、汪廷儒、张春雷、赵九鼎、刘繁荣、刘玫、李卉、李墅、朱影梅(真)、贾观霄、程远岑(莲公弟子)(计21人)

佳品(二)裴楷、李匡济、李誉、徐震甲、史康、顾海林(大桥人)、凌直之、徐子兼、张之溶、倪墨耕、史常镳父子、吴笠仙、洪善之、鲍娄先、石楚青④石楚青(1895—1963),名淮,字楚青,以字行。毕业于江苏省第五师范,曾任教于上海务本女中,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江苏省立镇江师范等学校。曾与江轸光、张宴公、赵八雁、蔡巨川等人组织国画团体“晴社”,任会长。、涤缘⑤涤缘,扬州佛教界僧人,擅长画兰花竹石,作品参加1961年美术展览。。(计17人)

《扬州画品录》的品评梳理归类不乏创见,以扬州八怪的出神入化的写意画为神品,以传承流派,画技高超的绘画为妙品,以职业画家作品为能品,以创造个人风格的文人画为逸品,以优秀的当代画家为佳品,分类理念明确,可以成为一家之言引起画评讨论,所惜几无声息,未能够出版发行。依照传统著述方式《扬州画品录》已经完成,按照现代读物要求《扬州画品录》注释工作量还非常大。许幸之一直在关注着周斯达《扬州画品录》的著述情况,1984年4月28日,在给周斯达的信中关切地询问:

你的大作《扬州画品录》工作进展如何?是否已成定稿?你家藏品那么丰富,可惜前年来扬时旅途匆匆,未能够一饱眼福为憾…。在扬州文联和画院的领导下,我看到我家乡在文艺工作方面,特别是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方面人才济济,包括你的繁重而艰巨的理论工作在内,是值得我和年轻一代人学习和钦佩的。将来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新的扬州画派及其理论体系。有待同志们进一步地攀登高峰。⑥1984年4月28日《许幸之给周斯达的信》原件。

1985年,《许幸之先生画展》到扬州展出,许幸之为周斯达题写《扬州画品录,周斯达著》书签。许幸之在上海美专同学录中的学名许达,长周斯达五岁,民国十二年(1923年)西洋画系毕业,与周斯达有上海美专校友、扬州同乡之谊,他们惺惺相惜,切磋艺事,互相关心激励,勇攀艺术高峰,保持了终身友谊。1986年2月,周斯达收藏汉青铜器、瓦当拓片入选《江苏省文物普查成果展览》。周斯达拟出版的书稿还有孙龙父、桑宝松题写书签《线条诗人印谱》、《扬州古瓦当砖饰集》。

结 语

20世纪上海美专校友史料是现代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斯达先生在抗战时期举办画展,为中国抗战士兵造像,发表《中国艺术的反侵略精神》论文,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这是周斯达先生的不朽业绩,也是南京艺术学院校史与中国抗战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周斯达先生的艺术人生,早年幸遇良师,孜孜不倦地学习艺术,抗战期间奋发有为,展现其艺术才华,众名家题跋唱和。晚年收集画史资料与乡梓文物,倾心于扬州画家的艺术批评著述,默默无闻于乡里。弘一法师入室弟子扬州书法家黄福海先生赠周斯达联语曰:“斯文乃是宝,达道足称贤。”孔子的学生颜回居于陋巷而不改其志,周斯达先生的一生,生逢战乱与“文革”运动而保留上海美专闳约深美的艺术之路,可称之为杰出校友与乡梓先贤。⑦本文史料由周斯达先生家属提供。

(责任编辑:吕少卿)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6)02-0087-06

收稿日期:2015-12-23

作者简介:尹 文(1956-),上海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水彩画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美术学、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