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巧针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课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CIA100166)”,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第一,建国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变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发展变迁过程,探讨影响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变迁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时代变化的因素。
第二,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与反思。从政策文本的角度,从选拔程序、选拔标准、选拔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进行解读。此外,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重点大学校长队伍尤其是“211工程”百所大学校长群体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分析。深入剖析我国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底进行的两次公开选拔高校校长试点工作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四,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从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主体、遴选程序、遴选标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并分析该机制的优劣势,为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有选择地借鉴其优势、避免其运行中的不足做准备。
第五,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与启示。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由于中美两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不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异,大学文化传统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两国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也迥然不同。通过中美两国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分析,最后得出有利于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启示。
第六,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分析。该部分主要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认为大学学术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校长遴选机制与政府、企业等领导者的不同,而基于学术性的内在逻辑所体现出的大学的自治性、民主性和教育性、松散性的特征决定着在对大学校长选拔进行制度设计时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政府和企业的领导选拔制度,而应有自身独特的模式。
第七,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该部分论述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必要性,并根据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阐明社会对大学校长角色的新要求。最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面临的形势、大学校长角色的新要求以及大学组织特性的内在要求,在借鉴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议。
该研究是一个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综合研究课题,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通过大量搜索、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政府、企业的领导产生制度以及国内外大学校长遴选方式、遴选标准、遴选程序等,为构建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提供分析基础。第二,文本分析法。在对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时,主要对现行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政策文本进行详细解读,以此把握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选拔机制中的深层含义。第三,比较法。通过对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比较分析,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挖掘影响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因素,总结大学校长遴选的共同趋势,从而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第四,访谈法。通过访谈我国大学校长、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师等,获得最真实的各个群体对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遴选的现状、问题的看法及理想的大学校长遴选制的描述,以使从技术层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更有针对性。第五,数据分析法。采用数据分析法分析我国的大学校长群体的特征,用数据和图表说明我国大学校长群体队伍的实际现状,为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围绕“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这一研究目标,该报告中的“建国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变迁”为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提供历史的延续性与国情基础;“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与“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两部分为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提供现实的基础和前期准备;“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与“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与启示”两部分是以国际的视野为我国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大学校长遴选经验做准备;“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分析”是为说明大学校长选拔不同于政府、企业领导人的选拔,为我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做理论铺垫。“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构”则从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及对校长角色的新要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完整构建框架和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该研究认为,尽管大学有自身的组织特性,但它一定受本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每个国家的大学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国家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大学校长选拔任用长期以来按着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来进行;而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实行的各大学自主负责的制度。不过,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各个国家的大学都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都有着只有大学这个组织才具有的特性,这就使得借鉴别国大学的经验成为可能。总之,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既要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又要看到现代大学面临的形势对大学校长的新要求;既要考虑到大学有不同于政府、企业的学术性的根本组织特性,又要放开视野,以国际化的眼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适合大学发展的经验,为此,该研究特提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建议。
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但改革获得的利益与成果是潜在的、有滞后效应的,而改革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却是立竿见影和非常直接的。改革和建构意味着破旧立新,它必然会触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和权力,因而变革常常会遇到种种阻力,带来阵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至少需要三个前提:首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特别需要在法律层面加以具体明确和表述;需要在制度层面划清党委和校长的权力边界;大学还必须重建和培养教师的学术权力。
有了以上的三个前提,再来谈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具体建议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制定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及规范性文件。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是由政府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他们对大学校长的选拔是按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要求来进行的。但具体到大学校长选拔来说,这些法律显得有些笼统,导致在大学校长选拔实践中出现很大的随意性。为此,在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问题上,需要首先制定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校长遴选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使校长选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大学校长遴选原则,营造良好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运行环境。一是在选任预备阶段,应向海内外广泛发布相关信息,吸引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应征。二是在选任进行阶段,对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进行综合考察,公开考试、考察以及面试的程序和方案,同时鼓励广大师生的民主参与并接受社会大众、媒体等的监督。三是在选拔候选人的阶段,坚持公开是竞争的前提,竞争必须在公开中进行的原则。四是在选任结束阶段,及时向广大师生甚至社会公布选任结果,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好新老校长之间的交接工作。
第三,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校长标准的制订是校长遴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大学校长候选人与大学的契合程度。但大学校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可能要因时、因地、因校而异,这就要求大学对自己本校的大学校长遴选标准进行细致的研究,尽量客观反映学校所需要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总之,遴选校长不仅要关注应聘者个人的素质,也要关注该校自身的特质及在现阶段对新任校长的需求,力求两者相互适应和匹配。
第四,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校长可以由大学作为遴选主体,由学校提名候选人选,由政府任命与聘任。我国目前大学校长的遴选主体是党政部门,由中组部或其它党委组织部来具体负责。由党政部门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依据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条例来选拔和任用大学校长,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的控制权。因为公立大学由政府投资办学,政府在校长选拔上拥有决定权,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学作为追求真理和探索高深学问的学术组织,其健康发展还需要免受政府和任何外界干扰。任何国家的大学都一样,一方面要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以获得更多支持,但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在我国,大学校长除了是党的领导干部之外,他还是一所大学的领袖和灵魂人物,校长的理念和办学思想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由政府直接按着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直接选拔校长忽略了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政府、企业组织的特殊性,是不符合大学发展的规律。当然,在我国完全由大学来遴选自己的校长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国情的。为此,结合美国遴选大学校长的经验,考虑到大学组织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的遴选可以考虑采取大学选拔和政府任命与聘任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
第五,由广大教师、学生、甚至校友实质性参与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保证师生对于校长遴选的参与权。我国的大学校长选拔,由政府部门来负责,基本上与大学里的广大师生是无关的,教育部两次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进来,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是进步的表现,但这还远远不够。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还需进一步扩大广大教师、学生尤其是教师实质性参与大学校长的遴选。而以大学为主体遴选大学校长,为广大师生参与大学校长遴选打破了多年存在的障碍。
总之,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构不仅是一项改革探索,更是一门新型科学。尽管完善的程序和机制也只不过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在过程中也许充分理性,尽善尽美,不曾掺杂程序不完备所可能产生的失误、偏见等,但找到的新校长也可能是碌碌之辈。但遴选机制的完善,至少减少人为的阻力和不确定的随意性,为选拔出优秀的、适合学校发展的校长奠定基础。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校长遴选机制主要受政府、市场(社会)和大学自身以及传统等四种力量的约束。为此,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建构的基本设计思路是,在选拔主体上倾向学术系统,在选拔标准上强调各校差异,在选拔程序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选拔结果确认环节体现政府权威,谋求建立一种大学、市场、政府多方选择力量较为平衡的校长遴选机制。在这种机制下选拔出的校长,既有民主基础,也有政府认可;既为广大师生拥护,也有党委支持;既考虑到大学自身的需要,又有高等教育形势对大学校长的要求……以此来保证通过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最终建立一支符合时代特色的多元化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先进教育理念,懂管理善协调的高水平大学校长队伍,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奠定最基本和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