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萏(娄底三中 高三269班)
路
文/ 周萏(娄底三中 高三269班)
放月假回家的我,惊讶地发现马路两旁竟然都栽满了花,问了妹妹才得知,原来是在搞“美丽娄底,美丽乡村建设”。回望身后的这条马路,不知不觉它已伴我走过了十六个春秋,感触颇深。
小时候,外婆总喜欢带我在家门口的这条泥路上溜达,边走边给我讲她的故事,我边听边采着路边的野雏菊。溜达时,碰到熟人,外婆便会停下与来人交谈,让我甜甜地叫句“爷爷”或“奶奶”。外婆和他们什么都聊,小到家务事,大到国家政治。每每趁着大人们聊天的间隙,我们小孩儿就会偷偷离开,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嬉笑打闹。那个时候,这条泥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上有水有泥,我们总喜欢用脚踏泥坑里的水,把水溅得到处都是,甚至有时候把裤子变成了“大尿布”。大家玩起兴了,我们便跳到泥坑里,在里面打滚。而这时,不知谁通风报信,我们的母亲便会骂骂咧咧的出现,拎起泥坑里像落汤鸡一样的我们,带我们回家。
后来,村里人接二连三地买了摩托车。下雨天,村里有人骑车外出,车轮打滑,摔伤了。于是,村民们便决定把泥路修一修。几日后,一条崭新的石子路问世了。摩托车在石子路面一抖一抖的就像跳舞一样,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总会跟着节奏哼上几句。石子路建成了,我们失去了踩水坑的乐趣,却有了找石头的兴趣。找到好看的石子便会有小朋友拿零食跟你交换,谁有好看的石子就有了骄傲的资本,小朋友都会崇拜你。于是,放学后,我们一群孩子便会沿着石子路寻找好看的石子,原本只需几分钟就到家的路,我们往往走上几小时。夕阳把我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我们的脚步和背影都留在了石子路上。
“国家号召建设新农村”,在我10岁的时候,村里修了水泥路。这条路便成了我们溜冰的竞技场。我们经常聚在一起比试自己的溜冰技术,挑战着各种各样的花式动作,谁要是做出来一个别人做不出来的动作,便会赢得所有人的掌声和鼓励,做得不好的人便在心里发誓,回去后要勤加练习,下次一定要做最厉害的人。村口大树下,老人们喝着茶眯着眼睛望着玩乐的孩子们感叹道:“世道不同了,做什么都有国家帮忙了,日子是越来越舒服了咯。”阳光透过绿叶打在他们的脸上,让他们的笑容都带上了光辉。
每个人一生都会走无数条路——乡间的田野小路,城市的罗马大道,前方未知的旅途,或是来时熟悉的路,我虽一直在行走,可我走的最多的依旧是家门口的这条路,它虽在不断地转换着,不变的是它在我心中的位置。
此刻,我正牵着三岁的小侄女走在带着花香的马路上,她蹦蹦跳跳地东看看西望望,摸摸这朵花,闻闻那朵花,时不时地回头看着我说:“姨,这花好美,这花好香呀。”我微笑地看着她,她感叹着花的美丽,我感叹着生活的美丽。我知道,我正牵着她走在一条幸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