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国建筑学专业教学及反思

2016-04-08 15:50:09
山西建筑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画室建筑学学期

杨 瞳 瞳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德国 布伦瑞克)



谈德国建筑学专业教学及反思

杨 瞳 瞳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德国 布伦瑞克)

从教学体系、研究所设置、硬件设施、教授方式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式,探讨了各教学环节对于建筑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国内建筑教育的建议。

建筑学,教学质量,硬件设施,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德国的建筑,德国的建筑学对于世界建筑来说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院以及其教学模式对世界建筑学教学体系的深远影响,还是密斯凡德罗所引领的少就是多的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启迪,都使得各国建筑学学子对德国建筑产生浓烈的兴趣。诚然,日耳曼民族是有着自己特有的品质,精益求精以及严谨,使得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不俗的成绩,建筑学教育也不例外。

1 课程设置

德国的学制长期以来都有别于世界各个国家,没有本科和硕士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学科,有着4年~6年学时的Diplom学位,近年来为了与世界接轨,促进国际教育交流,德国各个大学逐渐将Diplom拆分为本科Bachelor和硕士Master。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建筑学本科教育阶段为三年即6个学期。

在第一和第二个学期,是一些引导课程和基础课程,如建筑制图和CAD。技术性的基础课程则持续两年时间,即4个学期,包括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历史和理论等。

从第三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需要做一个大型设计,共三个,即偏向城市设计方向的设计项目,偏向建筑空间设计的项目和偏向建筑结构设计的项目。毕业设计的课题每个学期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自己在设计院,建筑竞赛网站等等,寻找感兴趣的课题,由教授提供指导。

此外,还需要修习快题Stegreif共四个,每个1学分,每学期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研究所提出课题,在周五给出题目,周一学生完成以后统一上交。课题涵盖面非常广泛有趣,比如烘焙建筑外形的蛋糕,制作建筑短语内容的卡牌,设计制作减震装置保护鸡蛋从5 m高空坠落而不受到破坏等等。

课程设置中还有专业化课程Professionalisierung 10学分,此类课程每个学期也有所不同,根据一门课程难易程度和学时大概为1学分~4学分,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己手工制作躺椅等木工活,或者亲自灌注混凝土制作艺术品等等。

2 研究所(Institute)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包含16个研究所,由16名在各自领域非常杰出的教授牵头。研究所的数量和涉及之广泛,在德国高校中可以算数一数二的。每一个研究所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包含了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在每个学期初,各个研究所都会提供各自研究领域的讨论和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这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学教育中的灵活性,没有严格的各个专业学科的划分,学生可以选择精通一个领域,或者涉猎各个方向。

3 教学方式及评判标准

建筑学学习过程中,大型设计占了很大比重,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和学习各类型公用民用建筑的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分区的划分。每个学生每周将有一次机会约见助教,进行一对一的探讨和修改Korrektur,探讨的内容则与自身设计进度有关,初期可以是大体的设计理念,后期也可能是细部的空间结构,助教只给予建议以及可能会有所帮助的参考书籍。

教授则一个学期只会出现3次~4次,即平均一个月会有一次与所有学生一起进行的大型教授评图Chefkorrektur。在教授评图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图纸钉在墙上,模型也要求有一定的细致程度来表达自己的方案概念。同时还要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教授则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方案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建筑学非常讲究模型的制作。无论是过程草模,还是终极图纸的正式模型,他们认为,建筑设计是人们对于空间的规划,是非常讲究空间感受的,在二维图纸上的草图,即使绘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再丰富,绘画技术再高超,也无法使得自己或者观众直观的感受到空间和光影的变化,并且,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通过模拟建筑体块和墙体的移动或者摆放,时常会有一些意外得到的空间效果,这是在二维的草图纸上写写画画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的。每一个阶段的草模必须保留,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体方案的变化和方案的细化过程。

大型设计的评判标准就是以设计的概念和深度为原则的。整个设计的概念,是否有前瞻性,是不是环保,有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算是整个方案的灵魂和起点,这在方案的初期就必须尽快形成。接下来整个方案的骨架则要遵循设计概念,由此发源,而逐渐深入。方案的深度则关系到,建筑的内部的动线设计是否合理,空间的划分,家具的摆设,甚至家具的设计以达到想要表达的空间效果;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经济,环保;建筑立面构造,立面材料,建筑外部景观设计,甚至有需要营造氛围的时候涉及到树木花草的种类。

4 教学硬件设施

1)模型工作间Modelwerkstatt。正如之前所提到过的,德国建筑学教育非常看重模型的制作。从管理到运营,模型工作间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而里面的工作人员则是建筑学的学生兼职。工作间拥有各种制作模型的仪器和工具,从2D的激光切割机,大型图纸打印机到3D打印机,木工车间,大型精雕仪。每一个仪器通过所完成模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细程度收取一定的费用以保证机器的日常维护和人工开销。学生需要提前两周预约时间,这对于学生把握和管理自己整体方案的进程和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画图室Zeichensaal。德国的大学乃至欧美国家的大学,都没有一个规定的区域划分,大学的建筑都是置身于城市中。大学中会有大约6个~7个画图室分布在大学的各个建筑中,每个能容纳10人~30人不等。画室的条件非常好,有打印机,小型的模型工作间,可供热饭菜的厨房和可供休息的沙发,学生有自己的隔间和位置,可以堆放和制作模型以及图纸。然而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画图室里面汇集各种建筑设计资料,有画室每一代更替的学生订阅的期刊,或者集资购买的书籍,相对于在独立的空间里闭门造车,在画室中和处于不同学期的建筑学学生交流,将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画室的经费一部分是由学校下拨,来完善和维护硬件设施,如维护和购置打印机,泡沫切割机等,另外一部分则由画室成员自己筹集,来完善和提高工作空间质量,如订阅杂志或者啤酒。画室的管理者由学校的行政人员和画室内有资历和有担当的学生共同担任。画室位置总体数量上并不宽裕,而每学期每个画室根据毕业生人数,能给出的新位置更是少之又少,每个位置都需要竞争才能获得。

5 反思和建议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学科,建筑职业和建筑体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近代洋务运动中留学海外学习建筑的归国学生,把国外现代建筑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带到国内来,形成了第一代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家,各院校的建筑教育体制和模式就是由他们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批海归派建筑师奠定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教育制度[1]。西方的建筑教育在发展,中国的建筑教育也需要在遵循国情的情况下吸收和采纳国外最新的建筑教育方式和经验,来提高建筑教育的质量,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筑师为目的。

5.1教育和学习方式

国内的教育方式早至初中阶段就一直是以授予为主,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讨论思考能力的培养欠缺,然而建筑设计属于发散型思维,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思考和互相启发。而不仅仅是单向传输知识和经验,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评判甚至修改学生的方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达到给学生提供建议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分享。

5.2设计和教育重点

在国内的建筑设计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视空间在整个建筑中的比重。 建筑内部空间和外立面的设计和发展,应当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互相印证性,一个建筑方案应当是看作一个整体来设计,比如外立面的变化应当是由空间的变化提供逻辑支持,同时为了得到内部空间的光影效果或者空间体验,而选择不同的立面处理手段,而不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另外,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强调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进行大量的钢笔画,绘画基础训练,诚然,这对于表达方案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二维的空间表达始终无法传达更加丰富的三维空间感受。在今后的建筑教育中,应该更加加强培养学生的三维模型制作和表达能力,无论是过程思考模型,还是最终表达模型。由此而涉及到硬件设施的配备需要更加完善,管理需要更加的系统。

5.3硬件设施完善

从硬件设施来说,模型工作室的普及,管理和完善在笔者看来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培养学生三维模型制作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画室的建立也是对于培养热爱建筑的一批学生的激励性的硬件设施,在国内,学生基数的庞大导致无法做到所谓有教无类,统一中庸的建筑教育模式限制了一部分拥有创造力和热情的潜在优秀建筑师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近年来选择出国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加的一大部分原因。

5.4周边课程设置

建筑设计需要发散性思维,只要是设计行业,都有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的地方,国内的建筑教育中,应当提供更多的涵盖面广泛和充满趣味性的课题或者课程,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雕塑艺术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6 结语

国内建筑教育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遵循国情的情况下,仍然有着非常大的潜力,能够培养出高,精,尖的建筑设计人才,重视国际教育资源交流的情况下,不盲目模仿,而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创造性的结合[2],从软件到硬件上,逐渐丰富,完善和改进建筑教育资源,逐渐提高中国建筑设计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中国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

[1]钱峰.近代海归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影响[J].时代建筑,2004(4):20-25.

[2]赵立志,鹿静静,张鑫,等.关于法国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J].室内设计,2012(1):64.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and reflection of architecture in Germany

Yang Tongtong

(ArchitectureSchoolofTUBraunschweig,Braunschweig,Germany)

From the teaching system, institute setting, hardware facilities, teaching wa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way of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in Germany TU Braunschweig,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link to architecture teaching quality,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domest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rchitecture, teaching quality, hardware facility, course offered

1009-6825(2016)21-0239-02

2016-05-16

杨瞳瞳(1989- ),女,硕士

G642.0

A

猜你喜欢
画室建筑学学期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12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老鹰画室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7:54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第一批孩子慧智画室随笔
少儿美术(2020年5期)2020-12-06 05:52:36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2:58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创意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