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黄泛平原区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对策

2016-04-08 14:44孟凡荣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水利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孟凡荣(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济南250014)



鲁西北黄泛平原区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对策

孟凡荣
(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针对鲁西北黄泛平原风沙区实际情况,在分析水土流失形式、成因与危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决策和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鲁西北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鲁西北黄泛平原是由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沉积而成,以潮土为主,包括菏泽、聊城、德州、东营、滨州市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涉及济宁、济南、潍坊等市的部分县(市、区)。总面积5.806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其中风沙区1.513万km2,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和引黄灌区地带。每到干旱季节,风起沙扬,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更大范围内的生活环境。由于沙化危害严重,该区于1978年被联合国环保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威胁区。

1 水土流失形式

鲁西北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类型既有风蚀又有水蚀,以风蚀为主。据调查研究,鲁西北黄泛平原风沙区在气候干燥、地表土壤极度缺水的情况下,一般风速达到4~5m/s时即可产生风蚀现象;风速达到8m/s时,风蚀就会很严重。水蚀主要是面蚀和沟蚀,以1年之中降水最为集中的6~9月最强。

2 水土流失成因

2.1自然因素

1)宏观平坦与微观复杂的地形地貌是产生和加剧水土流失的条件。鲁西北黄泛平原宏观地形平坦,是气流流动的通道。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春季主要为大陆低压控制,而其东南和西面又屹立着泰、沂与太行等众山峰,气流向外扩散受到相当程度地限制,迫使南下北上的气流加速运转,空气流动形成风,导致鲁西北黄泛平原冬季偏北风、春季偏南风,且风大、频繁。又鉴于鲁西北黄泛平原是由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沉积而成,使其微观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土质陡崖、斜坡遍布。

2)土壤质地细、松,抗风蚀能力差。鲁西北黄泛平原风沙区表层土壤质地多为粒径0.25~0.05mm的细沙。土质结构松散,通透性强,保水、保肥和抗风蚀能力差。

3)旱季、风季同步与降雨集中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条件。鲁西北黄泛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仅在550mm左右,且年内降水分布不均,6~9月降水占总水量的70%~80%。此地春、冬是旱季,又是风季,年均起沙风日数一般为71~141d,8级风以上日数达40d左右,多发生在这两季,使得起沙风机率和强度都大为提高。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雨集中的现象使汛期水力侵蚀加剧。受降雨影响,土层持水量处于饱和状态,无力再接受新雨水入渗,势必缩短径流形成的时间和加大径流量,从而给土壤带来更多的冲刷和流失。

4)植被覆盖度低,不能对地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该区由于开发历史较早,原生植被早已被破坏,现有植被主要为人工栽种的树木、农作物和一些自生自灭的杂草组成。树木多为落叶树种,保护体系不完善。农作物多为季节性植被,在干旱多风的冬、春季节,农田地表往往处于半裸露、全裸露状态,遇风暴引起风蚀。

2.2人为因素

有些地表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由于受人口膨胀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度出现较大规模毁林造田、乱砍滥伐等现象,失去了原有的防风屏幛。有些地方因在该地区布设引黄灌区网或向缺水城市输水的工程,从而在引渠两岸和沉沙所在地形成人为的沙源。有些地方因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展,强度不断增加,使地貌、植被及诸项治理成果遭到毁坏。

3 水土流失危害

3.1风力侵蚀挖刨与打压禾苗,导致减产

在风携带沙粒移动和再堆积的过程中,一是挖刨禾苗基部土层,造成禾苗幼根裸露;二是打破禾苗嫩叶和茎杆,甚至还会嵌入茎内;三是埋压禾苗。严重时三者会接连出现,轻者造成作物减产,重者则是绝产。

3.2引起土地沙化,破坏其生产力

在风蚀和水蚀的双重作用下,会导致土地耕作层变薄,质地变粗沙化,透风、漏水和跑肥,使土地生物量减少,生产力受到破坏甚至丧失。据聊城地区不同类型土壤养分普查结果可知,风沙区土壤肥力普遍较全区平均数低,风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8%、全氮为0.063%、碱解氮51.1ppm、速效磷1.8ppm、速效钾85.03ppm。一般区对应养分则分别为1.03%、0.071%、70.1ppm、3.2ppm、130.01ppm。风沙区粮食作物亩产量比一般区要低25~75kg,人均收入较全区水平低40%左右。

3.3淤积水利设施,加剧旱涝灾害

2006年,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调查测算,鲁北黄泛平原的徒骇河、马颊河等5条主要河道淤积泥沙1.5亿m3,由于河床抬高,河道排洪能力普遍降低10%~30%,极大地威胁着防汛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泥沙淤积,减小调蓄库容,在丰水季节使相当量的降水不能入库而流失,在降雨偏少的干旱季节里又会出现无水可调、用水告急的局面。同时,泥沙淤积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破坏也是很严重的,夏津县先后有20余座闸门和扬水站因遭受泥沙淤积停止运转。

3.4恶化生态环境,危及人们身心健康

鲁西北黄泛平原风沙区在冬、春季节,特别是在作物收获后新苗刚长出期间,每遇大风侵袭,沙尘蔽天,而且易诱发和流行疾病。随着近30年连续治理,上述问题在不少地方已有所减轻,但有些地方至今还相当严重。风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限于所在地,往往会波及影响到更大范围。

4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4.1更新防治观念,实现三大转变

1)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向改善当地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的目标转变。风沙区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不只限于当地,周边广大地区也深受其害。再者,防治任务单靠当地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明确新防治目标,以期引起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援助。国家对重点风沙源的治理,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近年来,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小流域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由单靠人工措施向人工与自然修复并举转变。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加大封育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我修复。由于人们习惯于对大自然征服的思维方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识,对此,还需要从生态演变与发展的理论和生态自我修复成功实践经验等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等问题,以保障风沙区各项封育措施落到实处。

3)由先易后难向易、难兼顾转变,并尽快调整到优先治理难点上来。过去对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先易后难的指导原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限于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现在国家和山东省这二者都有所好转,防治原则也应随之转变。更重要的一点是风沙区治理的难点也正是给人们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区域。难点不解决,风沙区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的整体面貌就不能得到根本改善。

4.2推进综合治理,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

1)水土保持措施与推广新科学技术相结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科学配置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同时还要紧跟科技前进步伐,不失时机地将水土保持措施与推广新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风沙区在搞好田间工程,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林网的同时,通过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引进吸收新科学种植技术,将防治水土流失的植物措施与耕作措施融为一体,推行林果与粮棉油、瓜菜花等不同作物之间的带状间作、套种、混种等技术,较好地利用不同植物之间形成的高低差、疏密差、时间差(早、晚熟),既提高和延长了植物对地表的覆盖度,全方位减少了风蚀和水蚀,又推动了种植业从平面栽培、单一种植的低效状况向立体、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

2)治理措施与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经济相结合。将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一并寓于治理措施之中。如对田间围堰、地埂(简称为堰埂)的开发性治理:水土保持田间工程整地时,往往每隔一定距离,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培修堰埂,因堰埂高于地面,更易遭受风蚀和水蚀,部分比较宽厚、占地面积相当大而且需要较长时间保存,这种情况在风沙较为严重的地方更为多见,灌溉不方便。

对此,在相对宽厚的堰埂上栽植枣树、花椒等树木,在坡面上栽种黄花菜、玫瑰花等植物,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述植物不仅固土作用强,耐瘠薄,对周边的农作物生长影响小,而且经济效益高。种植黄花菜与小麦相比,净收入前者是后者的3.76倍。

3)发动广大民众与组织专业户相结合。高唐县的做法是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指导。一方面动员广大民众向沙地进军,一方面采取“迁民移户、沙荒安家、专业承包、政府给予一定物质补助”的办法,从1982年开始,在其清平镇北部的重风沙区创办了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示范区。示范区坚持长、中、短效益结合,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并举的指导原则,每2hm2的沙荒地为一个承包治理单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先治后包。经过8年艰苦奋斗,综合治理沙丘荒地530余公顷,安置本地和外地承包专业户233家,700多人。

4.3加强预防保护,实施五项监控

1)完善法规体系建设,实施制度监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风沙区实际情况,由当地人大、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规范性文件,使风沙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和深入化。

2)严格方案的编报审批,实施源头监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作为项目立项前的一项外围支撑文件,是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第一道防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把关。

3)加强检查力度,实施过程监控。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这项责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抓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实施竣工监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标准,尽全力杜绝已验收的项目出现较严重的水土保持质量问题。对水土保持设施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产使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

5)注重宣传,实施舆论监控。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是搞好预防保护、防止或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通过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在风沙区形成浓厚的舆论监控氛围。

5 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措施非常重要,但还要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靠各级有关部门长期不断地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给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给风沙区广大群众搞好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等服务事宜。总之,只要全社会上下都能认识到风沙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找准工作中的重点和切入点,真抓实干,就能把风沙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张玉燕)

作者简介:孟凡荣(1980—),女,主任科员

收稿日期:2015-10-12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6)-02-0017-03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桐柏县小流域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