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B.施塔贝尔 等
张国新 杨会臣 马贵生 译
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新技术
[德国]
B.施塔贝尔 等
摘要:目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但在坝工界,用于拱坝填筑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30 a里,通过基础研究、试验和实践,大坝建设者成功探索出碾压混凝土拱坝填筑的新方法,开发出的多项创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碾压混凝土拱坝工程建设中。回顾了近年来碾压混凝土拱坝填筑技术的发展,从拱结构和性能方面对比了碾压混凝土拱坝和传统混凝土拱坝的不同特性,总结出碾压混凝土拱坝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程序。以巴基斯坦高133 m的高玛赞碾压混凝土拱坝为例,讨论了包括横向收缩缝的设置和灌浆、碾压混凝土坝的后冷却、 坝肩陡坡碾压混凝土的浇筑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在碾压混凝土拱坝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拱坝;收缩缝;横向缝灌浆;混凝土冷却
在世界范围内,碾压混凝土(RCC)在大坝修建方面的应用正飞速增长,但主要用于修建重力坝,而修建拱坝(包括重力拱坝)仍然面临挑战。截止2013年底,全世界建成的637座RCC坝中,只有35座是拱坝,这主要是由RCC材料的固有性质、施工方法和环境条件决定的。除了常规拱坝的基本要求以外,RCC拱坝还需要特殊的工艺和施工方法。
30 a以来,研究设计人员和承包商都在积极探索RCC拱坝浇筑方法,通过不懈努力、创新与合作,解决了许多问题,开发出许多新技术和施工方法,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RCC拱坝将拓展大坝建设的新前景,并开启了大坝建设的新纪元。
1RCC拱坝发展
RCC技术在拱坝建设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尽管当时RCC重力坝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第1座RCC拱坝为重力坝,于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于南非,高70 m的沃维丹斯(Wolwedans)坝和50 m高的克涅布特(Knellpoort)坝是RCC重力拱坝建设的先驱。
此后,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对RCC拱坝进行了技术研发。巴基斯坦高133 m的高玛赞(Gomal Zam)和老挝高99 m的南俄5(Nam Ngum 5) RCC重力拱坝就是实例。另外,2013年底完工的波图格斯(Portugues)RCC拱坝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RCC技术进入美国拱坝领域。
这些研究与实践深化了人们对RCC材料性能和RCC拱坝特性的理解,促进了技术创新和施工方法的革新,大坝业主也渐渐认识到这种坝型的优势。迄今为止,RCC已应用于包括重力拱坝和双曲薄拱坝等所有类型的拱坝中。
2RCC拱坝特性
拱坝是呈拱形弯曲的坝,利用拱效应和坝体材料强度来支撑作用于其上的荷载。拱坝最适合也最常修建于狭窄陡峭的峡谷,要求有稳定的岩体来支撑上部结构和传下来的应力。拱坝的拱效应将荷载传至坝基和坝肩,因此要求拱坝坝体结构的完整性要好。
传统混凝土拱坝通常分段修建,水库初次蓄水前,需对坝段间的收缩缝进行灌浆,为此,需要使用后冷却技术,将坝段冷却至最终稳定温度。灌浆后,坝段相互结合成为整体结构,获得必要的拱效应。冷却和灌浆的另一作用是迫使两侧坝端与峡谷岩壁紧密接触。
RCC拱坝在原理上类似于传统混凝土拱坝,不同之处是施工方法。RCC拱坝作为一个单一整体结构而建设,即坝顶以大概一致的速度加高,而不是分段加高。与RCC施工技术一样,收缩缝和接缝灌浆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大坝后冷却技术也需要研发和应用。此外,由于施工差异,RCC拱坝与传统混凝土拱坝的应力分布也不同。
对于只有诱导缝的RCC拱坝,在诱导缝开启前不会进行灌浆,因此后冷却系统并非绝对必要。由于这种RCC拱坝均匀升高,没有明显的收缩缝,随着施工的进程,拱不断升高,最终达到坝顶高程,拱效应从一开始就在发挥作用,且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都会随着时间而发展,拱效应也会增长。
对于有传统全横向收缩缝的RCC拱坝,收缩缝条件分两种情况:
(1) 收缩缝起始高程以下的坝体,拱效应在施工过程中就已形成,与设诱导缝且诱导缝开启前相同,如前文所述。
(2) 收缩缝起始高程以上的坝体,在RCC填筑时先形成拱并获得拱效应,但在水库蓄水前,通过后冷却技术使坝体冷却至最终恒温时,收缩缝张开,最初形成的拱效应随之消失。只有在对收缩缝进行灌浆后,整个大坝的拱效应才重新形成,之后RCC拱坝收缩缝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混凝土拱坝无异。然而,RCC拱坝收缩缝的形成、灌浆系统以及后冷却系统与传统混凝土拱坝完全不同,由于RCC使用推土机和振动压路机快速施工、薄层浇筑,这些工作必须与RCC浇筑同步进行。
由于RCC拱坝的施工步骤和拱形成机制,混凝土温度变化和自体积变化产生的应力会残留在坝体内,并在坝体中不断积累,而混凝土自重产生的应力并非线性分布。拱坝中的剩余应力与钢结构焊接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有些类似。因此,必须进行详细的有限元分析,模拟逐层施工的全过程,才能正确评估RCC拱坝中的应力。由于拱坝依靠拱效应和坝体材料的强度来承担负荷,拱坝的应力水平通常高于重力坝,因此常需要高强度的RCC,这就导致水泥含量较高。此外,在坝肩陡坡上浇筑RCC混合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克服这一困难,人们已在RCC拱坝的施工过程中开发出各种施工方法。
实际上,RCC拱坝与传统混凝土拱坝在性能和运行方面具有相同的优点,如果地形地质条件允许,RCC拱坝往往优于重力坝和传统混凝土拱坝。首先,拱坝所用的混凝土体积远远小于重力坝,其次RCC施工通常快于传统混凝土浇筑。这就决定了RCC拱坝可在1~2个低温季节完成施工,施工快、工时短,还能简化导流工程,使项目更早投产。这些因素均能显著降低项目成本。
3收缩缝形成技术
3.1横向收缩缝的类型和间隔
与RCC重力坝不同,RCC拱坝横向收缩缝的 形成需要与施工步骤和所使用的灌浆系统一同考虑和设置。收缩缝技术多种多样,对收缩缝的类型和设置技术已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成功应用于RCC拱坝建设中。技术总结如下:诱导横向收缩缝、传统横向收缩缝、短结构缝和铰链缝。其中,诱导横向收缩缝和传统横向收缩缝最常用于RCC拱坝,即可单设一种,也可二者相结合设置。下文将详细讨论这两种收缩缝。
众所周知,拱坝容易受不规则裂缝的损害。无灌浆的横向收缩缝可能会破坏拱结构的整体性,削弱拱效应的发挥,进而影响大坝稳定性。因此,在RCC拱坝设计和施工中,控制裂缝的发生是首要任务。横向收缩缝是人为安置在坝体中的可控裂缝,旨在防止不规则裂缝的产生。
研究和经验表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自身体积变化产生的应力是收缩缝布置和类型选择中的关键因素。当坝高不超过70 m的RCC拱坝不布置传统收缩缝时,此类应力不会影响其稳定性;但当坝高超过70 m时,为避免超应力现象的发生,应布置传统收缩缝或者使之与诱导缝结合布置,以确保坝体的整体性。
原则上,为降低施工成本,RCC拱坝的横向收缩缝数量应控制为最少,距离建基面的起始高程应尽量高,因为收缩缝的施工会与RCC施工相干扰。换言之,横向收缩缝的间距应尽可能大,无横向收缩缝的坝体下部应尽可能填筑得高一点。因此,RCC填筑应安排在低温季节开始,从而增加建基面上无收缩缝坝体的高度。
应通过详细的坝体热力学分析之后分别确定收缩缝的间距和起始高程,对已建RCC拱坝调查分析发现,诱导收缩缝和传统收缩缝的间距分别为10~40 m和30~70 m。值得注意的是,收缩缝间距常根据温控措施、施工程序和规定的施工进度进行调整。此外,RCC拱坝不需要设置纵缝。
3.2诱导横向收缩缝
诱导缝的定义是,在预定的位置设置防黏结材料而形成的弱面,可减少坝体的有效横截面面积。与周围混凝土相比而言,沿该弱面的抗拉强度明显低很多,当拉应力超过弱面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沿弱面将出现裂缝。在弱面被拉断之前,含有弱面的混凝土结构可照常传递力。一旦弱面张开,其他坝体混凝土中的应力得到释放,从而避免形成不规则裂缝。
经验表明,诱导缝应布置在拉应力较集中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如果不设置诱导缝释放应力,则可能出现裂缝。一般而言,诱导缝处的横截面应比全截面面积缩小约1/6至1/3。在RCC拱坝的发展历程中,开发出了多种诱导缝施工工艺。
在沃维丹斯RCC重力拱坝中,设置了诱导缝,灌浆管、回浆管由高密度聚乙烯片材和管材制成,如图1所示。一个灌浆舱包含8层厚25 cm的RCC,其中3层设置有诱导缝,垂直间隔为50 cm(2层)。灌浆系统布置在下面两层诱导缝下端。在上游和下游饰面混凝土中,在聚氯乙烯止水带两侧布置宽150 mm、厚2 mm的高密度聚乙烯片材,确保诱导缝可穿过止水带中心。横截面面积约减少35%。
诱导缝一旦张开,就应进行接触灌浆。在大坝的运行过程中,诱导缝可能再次张开,因此应进行二次灌浆。实践证明,RCC拱坝的大部分诱导缝都未张开,但也可能在没有布置诱导缝的部位出现裂缝,而诱导缝却保持闭合状态,在诱导缝间距过大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3.3传统横向收缩缝
“传统横向收缩缝”是指RCC拱坝中完全断开的缝,其功能与在传统混凝土拱坝中相同,一般认为坝高超过70~100 m的大型RCC拱坝必须使用传统收缩缝。
有学者提出了1种使用预制混凝土块设置收缩缝的方法。使用2种预制混凝土块(A和B型)设置收缩缝,预制混凝土块长1 m、高0.3 m(等于RCC单层厚度)、底宽0.3 m,后侧设置的“齿槽”可增强与RCC的结合。A型预制混凝土块还设置有灌浆管和通气管。两种预制混凝土块交替安置,将混凝土块对齐,分块用钢筋绑牢固定,每5~6层布置1层A型混凝土块,其他层使用B型混凝土块,将收缩缝对齐,如图2(a)(b)所示。
混凝土块下铺垫层砂浆,以提高其粘结效果和抗渗性。灌浆管在施工现场安装,之后进行RCC浇筑。与传统混凝土拱坝一样,RCC拱坝的传统收缩缝应在水库初次蓄水前进行灌浆。为此,通常需要后冷却系统。
4收缩缝灌浆技术
收缩缝灌浆旨在均匀地填充横向收缩缝,从而使拱坝形成整体结构,充分发挥大坝的拱效应。在RCC拱坝的发展历程中,开发出许多策略和方法。必要时,主要使用以下3种方法:①后冷却一次性灌浆;②双灌浆; ③二次灌浆。原则上,如果RCC拱坝中安装有后冷却系统,传统收缩缝可能仅需要一次性灌浆。RCC拱坝的灌浆规定和步骤与传统混凝土拱坝相似。
诱导缝应安装双灌浆或二次灌浆系统,应谨慎使用传统收缩缝。顾名思义,双灌浆系统指在1条收缩缝内安装2套独立的灌浆系统,第1套用于首次灌浆,如果需要时第2套可用于以后的灌浆。目前,有国家已开发出1种新型二次灌浆系统,专门用于RCC拱坝横向收缩缝的灌浆,这种灌浆系统可多次用于收缩缝灌浆,其原理与欧洲使用的二次灌浆系统类似。
如图3所示,二次灌浆系统的关键部件为出浆口,包括1个橡胶套筒、1根穿孔钢管以及钢管两端的套管接头。套管接头的作用是将沿着收缩缝安置的穿孔钢管连接起来,并与一系列灌浆/返浆管连接,形成灌浆系统。高弹性橡胶套筒紧密地包裹在钢管周围,其作用相当于逆止阀,防止灌浆管外部的水或其他物质进入。只有当灌浆管内部压力超过约60~150 kN/m2时,橡胶套筒才与穿孔钢管断开,形成连通的通道,灌浆管内的浆液能够通过出浆口进入收缩缝。灌浆后,用低压水清洗灌浆管,以备下次使用。开口为0.2 mm或更宽的收缩缝是可灌的。横向收缩缝的灌浆应当在水库开始蓄水前1个月完成。
在高玛赞RCC重力拱坝中,设置了4条传统横向收缩缝,其中2条位于中心部分的收缩缝进行了灌浆,而另外2条位于坝肩较高的收缩缝一直保持打开状态,以减少部分拱效应,从而增加重力作用,以平衡坝踵处的超垂直拉应力。每个灌浆舱高6.0 m,含20层单层厚0.3 m混凝土预制块,止浆片形成灌浆舱的边界。
5RCC坝后冷却
RCC坝采用循环冷却水来进行后冷却,实践证明,在预埋水管时比传统混凝土坝难度更大,主要有如下2个难点。
(1) 在RCC施工期间,安装冷却水管不应影响RCC的快速浇筑;
(2) 在RCC填筑过程中,压路机或其他重型机械不能损坏埋入的薄壁管。
最近,在RCC施工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新进展,可以做到通过适当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冷却管选材来满足上述先决条件,下面详细说明后冷却技术在高玛赞RCC重力拱坝施工中的成功应用。
5.1管材选择
由于钢管有零配件、弯管和接头等许多部件,连接起来费工费时,不适宜选作冷却管,因此应选择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具有以下优点。
(1) 重量轻。HDPE管的比重仅为860~1 000 kg/m3,因此1根长200 m的HDPE管仅35~40 kg,便于运输和现场快速安装。
(2) 柔软可盘绕。HDPE管的最小弯曲半径为20~25 cm,完全可以满足冷却管柔韧度的要求。
(3) 单管长度大。1卷HDPE管长约200~250 m,若非必要冷却管不需要接头。
(4) 高强度。HDPE冷却管具有相当高的抗拉伸强度,断裂强度超过20~25 MPa,马伦爆裂强度高达3 ~10 MPa。
(5) 高拉伸性。拉伸率至少达到200%才能拉断。
(6) 性价比高。HDPE管价格比钢管便宜得多。
5.2施工区域及舱室布置
平面上,整个RCC填筑区域至少应分为2个单元(见图4),这样就可在1个单元安装冷却管,同时在另1个单元填筑RCC,使冷却管的安装不会影响RCC施工。第2单元RCC填筑面应保持比第1单元的高2~3层,便于冷却管安装和RCC施工。
施工单元应被分为几个冷却舱室,如图4所示,这样每个冷却舱室内冷却管总长度不会超过1卷HDPE管的长度(高玛赞坝为240 m),冷却管的铺设无需接头,安装时间会大大缩短。此外,当使用过长的冷却管时,冷却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配水管与供/回水管的连接是将三通(Tee)钢管插入到3根管子的端头内,HDPE管端头可使用喷灯首先加热,然后使用钢丝将软化的管端头固定在三通管上。此外,应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接头密封带,将接头部位包裹若干层。
5.3冷却管安装、覆盖及冷却运行
安装前和覆盖1层RCC混合料(30 cm厚)之后,均应检查HDPE管是否漏水,方法是向管内灌0.1 MPa压力的水或空气,若有漏水应修复。高玛赞坝冷却系统的1个接头发生了漏水,造成混凝土轻微损伤,对接头方法进行了改良。
在刚刚碾压但还未凝固的RCC表面上,人工铺设冷却管,用直径4~6mm的U形钢筋将冷却管固定在RCC表面,直管段间距2~4 m,弯管段用3件U形钢筋固定。
冷却管安装完成后,覆盖1层厚度不小于25~30 cm的RCC,RCC应从冷却管网的一侧开始浇筑。推土机、卡车和压路机等重型机械不能直接压在裸露的冷却管上,RCC浇筑后才能在其上作业。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RCC坝中使用冷却管的成败。如果RCC覆盖前使用重型机械,可能导致冷却管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使冷却水泄漏或管路堵塞。
在高玛赞坝,冷却管的水平和垂直间距为1.5 m×1.5 m。冷却管不仅用在水平面上,由于使用了倾斜层法浇筑RCC,在倾斜面上安装冷却管也没有丝毫困难。大坝混凝土的后冷却使用2种典型冷却管,外径32 mm、壁厚2.0 mm的管材用作配水管,外径40 mm、壁厚3.0 mm的管材用作供/回水管。
在高玛赞坝,RCC层填筑6 h后开始冷却,温度14 ℃的冷却水在冷却管网中循环14 d。在横向收缩缝灌浆前至少1个月,实施后冷却的最后阶段,使RCC温度降低至指定的封闭温度。在某些区域,也可在中秋季节使用冷却系统,加速RCC的冷却,从而降低内部混凝土和饰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降低坝内部的热应力,同时保持RCC较低的弹性模量。此外,冷却后冷却水可在冷却管内滞留时日,充分利用水的残余冷却效果。
单个管道内冷却水的流速约0.8~1.2 m3/h,每12或24 h,将水流方向反向调整,从而降低每层RCC内的温度梯度。24 h温度下降允许幅度不应超过1 ℃,RCC和管内冷却水间的温度差不应超过25 ℃,减少接触冷却管混凝土产生所谓的热振。不过,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这种效应会对混凝土造成损害。
6陡峭坝肩上RCC混合料的运输
6.1RCC混合料的特殊运输方法
由于拱坝常建于两岸陡峭的峡谷,在坝肩陡坡上运输RCC混合料是建设者面临的难题之一。迄今为止,与RCC重力坝一样,在RCC拱坝修建中,将RCC混合料从混凝土配料机运至填筑地点的主要工具仍然是自卸车,并常和其他运输工具联合使用,如各种皮带输送系统、缓降象鼻管、真空溜槽、全管导管、M-Y箱和M-Y箱管系统。从原理上讲,缓降象鼻管、真空溜槽、全管导管,M-Y箱和M-Y箱管系统均依靠重力运送混凝土混合料,所消耗的能量少,运送成本较低。所有这些运送方法都要依赖于当地条件而定,且各有优缺点。选择运送方法和设备的重要标准是,RCC混合料的离析应降至最低,运送应快速、可靠、有效,成本最低。
坝址地形是影响运送方法选择的关键因素。根据经验,卡车通常可将RCC混合料运至坝的下部。当坝肩不是很陡(即坡度不超过约40°)时,可将坝座上、下游削成斜坡,从而使用卡车和/或传送带将RCC混合料运送到不同高程。
缓降象鼻管是一种柔性橡胶软管,可安装在传送带的出口端,从而垂直运送RCC混合料,但运送高度限定在15~20 m以下。当坝肩坡度介于40°~70°时(理想坡度为45°~55°),真空溜槽或全管导管可能是最佳选择,而M-Y箱或M-Y箱管系统可用于坡度为60°以上的陡峭坝肩。总之,RCC拱坝往往使用各种设施相配合的综合性运送方法。
6.2M-Y箱和M-Y箱管系统
M-Y箱又名M-Y搅拌机,是一种垂直降落衰减搅拌箱,由日本研发并首先用作持续搅拌和运送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机和运送装置,由2排扭曲的箱体组成。M-Y箱的每个箱体有2个平行垂直入口和2个平行水平出口,由钢板隔开。从入口到出口,横截面的垂直尺寸逐渐减小,而水平尺寸以相同的比例逐渐增加,从而使全程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当混合料灌入箱体后,在穿过各个箱单元时,M-Y箱的内部结构使得混合料受到重力的揉搓,从而在非常陡峭甚至垂直的斜坡上运送混凝土混合料时能够持续搅拌,同时混凝土混合料的下落速度逐渐降低。
M-Y箱管系统是M-Y箱的改良版,专门用于垂直运送混凝土混合料,一系列M-Y箱和长6~15 m的钢管串联起来,其长度取决于斜坡坡度。穿过M-Y箱的混凝土混合料互相摩擦,重复拌合,下降速度减缓并能防止离析,然后穿过钢管。在混凝土混合料的运送过程中,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直至混合料到达出口。M-Y箱和M-Y箱管系统现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传统混凝土混合料、RCC混合料、水泥土或水泥砂石的垂直运送,施工实践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卓越的性能,并具有性价比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有人认为,在狭谷修建RCC拱坝,M-Y箱或M-Y箱管系统是在坝肩陡坡上运送RCC/混凝土混合料的最佳选择。
6.3真空溜槽和全管导管
真空溜槽是1种封闭的半圆形导管系统,主要包括下列必要配件(见图5)。
(1) 带径向阀的进料斗。料斗体积通常为6~10 m3,可存放RCC混合料,并调节混合料运送强度;
(2) 过渡段。过渡段不受柔性盖的限制,以加速RCC混合料的拌合;
(3) 带柔性盖的溜槽体。真空溜槽的主体,在运输RCC混合料的过程中形成真空;
(4) 出口弯管。其功能是改变RCC混合料的运送方向,降低运送速度,使RCC混合料能够排放至卡车上。
真空溜槽系统由刚性的钢桁架支撑,如图5所示。首先,将RCC混合料倾倒至料斗中;然后打开径向阀,使RCC混合料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到过渡段,混合料的运送速度加快;当混合料进入带有柔性盖的溜槽,其速度会因重力而进一步加快,同时封闭溜槽内的压力下降,形成真空。反之,溜槽内、外的压力差会阻碍混合料的运动,降低混合料的运送速度。当RCC混合料沿溜槽向下滑动时,该过程重复进行,产生一种类似波状运动,从而使RCC混合料的下降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为10~15 m/s)。可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来调节真空度和混合料运动速度。使用真空溜槽来运送RCC混合料,可避免混合料离析。真空溜槽垂直运送RCC混合料的效率很高,运送能力可达200~550 m3/h。此外,其制造成本较低,便于使用和维护。
全管导管(full-tube duct)也称为整仓系统,也是从真空溜槽改良而来。与真空溜槽类似,全管导管由进料斗、全管导管主体、径向阀和出口弯管构成,由钢桁架支撑在斜坡上。全管导管主体横截面呈方形或圆形,尺寸为40 cm×40 cm ~80 cm×80 cm或 直径为40~80 cm。与真空溜槽不同,径向阀安装在溜槽末端出口附近,控制混合料运动。在运送过程中,管中完全充满混凝土混合料,通过调节径向阀的开度来调节混凝土混合料的运送速度,下降速度逐渐变慢可防止混合料离析。全管导管的应用条件与真空溜槽相同,在垂直运送混凝土混合料方面效率较高,广泛应用于RCC坝坝肩陡坡的浇筑。
6.4实例分析
高玛赞RCC重力拱坝高133 m,建基面高程630.0 m,坝顶高程763.0 m,坝顶长231 m,坝底最大宽度达78 m。河床坝段布置4孔溢洪道,每孔长17.5 m,两侧为非溢流坝段。在坝中心高程680.0 m建有冲沙底孔,直径3.0 m。大坝位于长800 m的克久里(Khajuri)峡谷段,坝址处峡谷呈对称的“V”形,谷底宽25~40 m,两岸边坡上缓下陡,左、右岸下部谷坡平均坡度分别为75°、65°,上部平均坡度40°~45°。该坝RCC浇筑总方量为40.9万m3,另外,还浇筑了8.5万 m3的传统混凝土。
在高玛赞RCC重力拱坝建设过程中,成功运用了多种运送混凝土混合料的方法。
(1) 从建基面高程630.0 m~696.6 m,使用自卸卡车运送混凝土混合料。
(2) 高程696.6~736.0 m,从混凝土配料机至真空溜槽,以及在大坝浇筑区,使用卡车水平运送混凝土混合料,而长54 m的真空溜槽和出口弯管下接的长10 m的缓解象鼻管用于垂直运送混凝土混合料。真空溜槽倾斜70°,运送的RCC混合料总量达125 000 m3。
(3) 从高程736.0 m至坝顶,使用皮带运输机和卡车运送混凝土混合料,以克服溢洪道部分的障碍。
(4) 通过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泵输送传统混凝土。
7结语
RCC拱坝的成功建设实践证明,RCC是建设拱坝的合适材料和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建设工期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横向收缩缝的设置与灌浆、使用后冷却技术进行温控、在坝肩陡坡上运送RCC混合料、在坝址施工场地狭小的特定环境条件下施工管理。本文总结了最先进RCC施工经验和最实用的技术,为RCC拱坝技术的扩展应用铺平了道路,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RCC技术在拱坝建设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张国新杨会臣马贵生译
(编辑:唐湘茜)
收稿日期:2015-11-06
文章编号:1006-0081(2016)05-0013-07
中图法分类号:TV642.4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