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趣共生:当数学遇上“游戏”——谈小学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6-04-08 01:48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210028魏俊晨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游戏思维活动

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210028)魏俊晨



知趣共生:当数学遇上“游戏”——谈小学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210028)魏俊晨

[摘要]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整合为路径全面开发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学游戏课程。在数学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寻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知趣共生,寓学于玩,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快乐地探究”,努力达成启智创新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数学游戏知趣共生寓学于玩

数学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将数学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将游戏“有趣”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逻辑性与抽象性较为突出的数学课程融入了“有趣”“好玩”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游戏,让师生互动更自然,学生参与更踊跃,生生分享更流畅,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一、知趣共生——数学游戏的内涵界定

数学游戏,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渗透到游戏当中,是数学内容与游戏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课程资源、一种教学策略与表现形式。数学游戏将数学问题融入游戏中,知趣共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有趣又好玩。作为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与实施数学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一般来说,数学游戏在小学各年级都可以开展,但真正要让游戏内容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趣”中思考。

二、启智创新——数学游戏的课程理念

数学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充分的拓展空间,教师设计游戏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以“学生”为主体

游戏是学生的游戏。数学游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满足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读懂学生对游戏的本能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选择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教学。

2.以“游戏”为载体

游戏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植被”。数学游戏渗透着生动的故事、儿歌、趣味游戏等内容,将枯燥、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与问题转化为生动、直观、儿童喜欢的游戏内容,能以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并实施数学学习活动。

3.以“思维”为核心

以游戏为载体的数学课程开发,积极倡导“启智、创新”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其理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游戏中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活动也为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发展可能。

4.以“整合”为路径

数学游戏教学中的游戏要能让学生喜欢玩,喜欢学,避免单调与重复。以游戏为载体的数学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注意整合,以数学知识为教学主线,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在课堂学习活动、校本课程活动甚至家庭游戏活动中有效渗透,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促其全身心地参与活动。

三、学玩一体——数学游戏的实施原则

数学游戏以师生或生生互动参与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精彩的活动,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分析并探索数学问题、交流并分享研究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数学游戏时,应坚持将数学特质和游戏特点巧妙结合,坚持“有趣且有序、丰富且有效、自主且创新”的实施原则,寓“学”于“玩”,“学”“玩”一体。

1.有趣且有序——为数学游戏引入规则

在数学游戏融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实施原则,在“有趣”与“有序”之间,“激趣”与“传道”之间寻找活动的平衡点,这是数学游戏教学的关键原则。教师要从儿童本位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融合游戏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让游戏活动得到有效实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开展的第一环节,师生必须商讨好游戏的规则,使得游戏活动有章可循,保证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2.丰富且有效——将数学游戏赋予思维

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建构比数学知识的习得更加重要,在数学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数学游戏为载体,使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形成顿悟,学会思考。游戏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引导学生从游戏的表象出发,引导学生按数学的思考方式进行深入归纳、抽象和思考问题。在这样一种“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自然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3.自主且创新——给数学游戏留出空白

数学游戏具有自主性与创新性,这也是数学游戏教学最为显著的原则。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进行再次“加工”,这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内化,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分享加以调整、优化和充实,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体会、追问、研讨游戏经验,及时迁移,形成抽象认识,进而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

四、回归学习——数学游戏的实践举隅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数学游戏是以游戏方式来承载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求得知识,积累经验,提升思维。因此,数学游戏的终极目标是回到数学学习本身。

1.情境式游戏:唤醒应用意识

数学游戏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式游戏,就能给学生提供数学应用的平台,唤醒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的有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开展“争当购物小达人”的游戏。

争当购物小达人

游戏人数:无限制

游戏规则:

(1)出示不同价格的商品。

(2)快速、正确地用人民币学具摆出购买方案的同学获得这件商品。

(3)游戏结束后,组内谁获得的商品最多,谁就是小组的购物小达人。

学生通过扮演买家和卖家,在购物的过程中算钱、付钱,感知了人民币的各种币值,运用了计算的技能,体会了估算的价值,并且还感受到了人民币在商品购买中的功能和作用,其购物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活动式游戏:积累知识经验

活动式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变单调乏味的练习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式游戏。

例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算24点”“拍七令”“抢三十”“一线生机”“争当数学小博士”等形式活泼又有启发性的游戏,以及“开火车”“登山”“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口算接力赛”等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游戏。

拍七令

游戏人数:无限制

游戏方法:从1~99依次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一下手,下一个人继续报数。报错数或拍错的算输,由错的人从1开始重新报数。

“24点”游戏

扑克牌(去掉大小王)游戏方法: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1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

抢三十

游戏规则:

1.两人参加比赛。

2.每个人每次数一个或两个数,从1开始,谁最先数到30谁胜。

制胜秘诀:

1.争取让对方先数。

2.每次数到3的倍数,必胜。即争取数3、6、9、12、15、18、21、24、27。

一线生机

游戏方法:

一次只能拿1~3个相连的棋子,两人轮流拿,谁拿到最后一颗谁就赢。

3.体验式游戏:着力知识生长

体验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去练习,促进学生知识的生长。

例如,小猫钓鱼游戏:

(1)桌面上摆放10张牌作为“鱼”,同桌的两名学生每人手中有5张牌;

(2)两人轮流用手中的牌根据约定的“和”去“钓鱼”。

纵观游戏的整个过程,显然是“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训练,但是学生更愿意把它当做一种游戏活动。正因为把握了学生好胜好赢的心理,整堂计算练习课上,学生始终保持了兴奋的学习状态并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易于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得到体现。

4.操作式游戏:引领深度学习

操作式游戏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火柴棒游戏:

又如,一直深受儿童喜爱的“七巧板”,虽然只有7块,但组合在一起却可以摆出多种图形和图案。

七巧板游戏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组合图形的“割”“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闯关式游戏:逼近知识本质

教师还可将有趣的游戏元素引入数学复习中,例如包含学习重难点、延伸思考点、研究探索点等游戏试题,还可以建立闯关式游戏试题库,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表现形式,开展相应的在线综合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关卡反馈成绩,并及时给予帮助,也可以根据学生闯关的时间快慢赋予不同的互动式评价,实现理想的教学评价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将趣味性与规则性、自主性与探究性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玮.数学游戏:做学生喜欢的数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4(13).

[3]孙明霞.数学课堂:玩出来的精彩[J].教育观察,2014(9).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8-006

猜你喜欢
游戏思维活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