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6-04-07 12:30史宇佳吴维山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色西施晴天

史宇佳+吴维山

【课前思考】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六单元“水”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苏轼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的西湖景致。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不论怎么打扮都宛如那美丽的西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五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一定的经验,曾用过抓住注释和关键字词了解诗意的方法,也用过通过想象画面感悟诗人情感的方法。教学本诗,笔者重在继续巩固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初步感受诗歌在语言文字上的凝练、生动,感受诗人对西湖的独特情感,为第四学段学习鉴赏诗歌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读通古诗,书写生字

1.交谈启发,读懂诗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一起读读课题。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题目有点长,从中你能知道关于诗的哪些内容?

生:我知道了起初是晴天,后来是下雨。

师:天气的变化。还有吗?

生:我知道作者写的湖是

西湖。

师:结合题目,了解写作的地点,不错。还有吗?

(生沉默)

师:有不懂的吗?

生:“饮湖上”是什么意思?

师:首先看看这个“饮”字,谁能用它组词?

生:饮料。

生:饮水。

师:除了饮水,古时候的人喜欢在湖边饮什么?

生:饮酒。

师:那“饮湖上”是指在哪里饮酒呢?

生:在湖上饮酒。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自己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

生:作者在湖上饮酒,起初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把诗歌读正确流利,相机学习生字

师:整首诗四句话,28个字,把它读正确流利,需要多长时间?

生:1分钟。

生:我已经会了。

师:练一练,能完全读准确的,请举手示意!

(生自由练习)

师:谁来试试?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每一个字音都读对了,特别是“潋滟”读得很准确。

师:还有谁想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真好!字正腔圆,尤其是生字“亦”的四声和“宜”的二声读得很准确。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亦”,一点,一横。书写这一横的时候要注意稍微斜一点,中间的撇和竖钩靠近一些。“宜”字要注意宝盖头要宽一些,下面的“且”字要窄一点。生练写。)

师:写好了吗?

生:写好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注意,字音准确,吐字清晰。

【点评:本环节注重了两“读”。读诗题环节中,史老师让学生自己先努力读懂诗题的意思,在学生不懂的地方,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读明白。可以看出史老师的别具匠心,即由“教”向“学”的转变。】

二、读懂诗意、积累古诗

1.回忆读诗的方法,巩固结合注释读懂诗歌的方法,自读

古诗

师:诗读正确了,要读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生:我觉得要先读懂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想。

生:我们可以看文章里面的插图。

生: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也可以查字典。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很会读诗!的确,结合注释读懂诗意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现在我们就一起用这种方法,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开始读吧!

(师课件出示课文注释,生自读古诗。)

师:谁来汇报?

生:我读懂了诗歌写的是西湖在晴天的时候,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很美。雨天的时候云雾迷蒙,也很美。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因为它们不管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很美丽。

师:你很能干,能够在注释的帮助下,自己就把诗的大意读明白。

师:还有想汇报的吗?

生:晴天的时候,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很美。雨天的时候,西湖云雾迷蒙也很漂亮。作者觉得西湖和西施一样,不管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很好看,所以把西湖比作西施。

师:不错,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相互帮助。已经会了的举手示意。

(生在四人小组内说)

2.引导学生读懂关键字

师:大家都知道了诗歌的大意。我们现在重点来关注这几个地方。

(师课件出示:“方好”“亦奇”“总相宜”)

师:注释里是怎么说的?

生:“方好”是刚刚好。

生:“亦奇”是很奇妙。

师:“总相宜”呢?

生:总是合适的。

师:谁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特别要注意这几个地方。

生:西湖在晴天的时候,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美是刚刚好的。雨天的时候云雾迷蒙,也很奇妙。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因为不管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很合适,总是那么美。

3.展开竞赛,积累背诵

师:非常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诗,看看谁先记住。

(生自己背、汇报背、齐背)

【点评:这一环节史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诗意,既让学生再次明确了结合注释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又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运用。当学生出现理解不准确的时候,史老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更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读出情感,欣赏诗歌比喻的精妙

1.激发学生兴趣,确定学习任务

师:孩子们,会读、会背、会理解,你们已经三会了!接下来,还学什么呢?

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你们觉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赞美,喜悦。

生:我们还可以看看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好。

师:同学们提到了很多想法。学课文、学诗歌都一样,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关于这首诗本身,的确如最后这位同学所说,那就是这首诗究竟妙在哪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静静地读,慢慢地品。

(师课件出示:仔细读诗,把你认为作者写得妙的地方打上小圆点,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这里写得妙。)

2.感受“西湖”“西子”之妙

师:谁来汇报,你认为哪里写得妙。

生:我觉得“欲把西湖比西子”写得妙。因为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是呀,西湖很美,西施也很美,所以作者把她们相比。但是美女那么多,作者为什么不把西湖比作貂蝉,比作王昭君,而要比作西子呢?再读读这两个词,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因为都有一个“西”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关注到“西子,西湖”这个比喻,还关注到她们名字中的相似之处,这也正是苏轼写得妙的一点。但是,关于这个比喻还有一点,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来,我们先从西施这个美女说起。老师把她的图片都带来了。

(师课件出示西施画像)

师:美吗?

生:美。

师:还有呢?

(师课件出示西施多张不同的画像)

师:都是美女呀,哪一幅是西施呢?

(生自由猜)

师:答案揭晓,其实啊,她们全都是西施。猜猜为什么?

生:我知道了,因为西施在每个人的想象中都不一样。

师:你真聪明!其实西湖也一样,即使是在晴天或者雨天,每个人看了,美的感受也会不同。原来这个比喻还妙在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生带着这种想象读这两

行诗)

3.感受“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之妙,想象写话

师:诗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妙?

生:我觉得“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写得妙,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特点。

师:“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是一种怎样的美景?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跟随音乐去看一看。

(师课件播放音乐,生闭眼想象画面。)

师:此刻,泛舟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湖面的景色,你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就像洒在湖面的金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云雾缭绕在湖面,就像仙境一样。

师:多么有画面感呀!

(师课件出示其他作家描写西湖雨天的诗句与语段)

师:你也可以拿起笔来写写你想象中的西湖的晴天或雨天。

(师课件出示:根据“水光潋滟”或“山色空蒙”写出自己心中想到的画面。生跟随音乐,练笔写话,师展示两个学生作品。)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注意读出画面感。

【点评:赏析诗歌的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史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西子”之妙时,由浅入深,通过“猜西施”的游戏,把原本深奥的知识,变为了直观感受,可见史老师教学方式的巧妙。在感受“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时,史老师又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把原本简单的几个字想象成了丰富的画面,诗歌的凝练之美也在其中显现。】

四、总结拓展,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通过这堂课的交流,你知道你们达到了谁的高度了吗?

(师课件出示武衍诗句:“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师:诗人武衍就是这样评价这一句经典描写的。来读一读!

生: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师:苏轼曾多年在杭州为

官,对西湖有独特的情感,曾写下数首描写西湖的诗。千百年来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西湖的诗。(课件出示部分描写西湖的名句)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些诗。

师:最后,请把这首诗积累在你的作业本上,注意书写的时候字迹工整、美观,行款整齐。

【点评:开放的环节,让学习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激发了学生阅读西湖古诗的兴趣。教者用心良苦。】

【评析】

一、“读”为线索,层层深入

古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读古诗、背古诗是学生最喜欢和最常用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然而,诗意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诗歌的一个难点,如果方法使用不当,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在本课整体教学中,教师作了如下考虑:

1.学生要读懂一首诗,并要获得情感的体验,首先要过生字关。把诗读正确、读流利,才能为后面的进一步感悟做好铺垫。

2.史老师考虑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已不是难点,因此在理解诗意板块,设计的仍然是学生自学,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摒弃繁琐的讲解。

3.《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学生应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于是,在“品读”这个环节中,史老师既让学生想象了画面,在课堂上进行了练笔,又让学生初步赏析了词语的精妙。

4.最后史老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重在激发学生兴趣,为丰富课外阅读做准备。

本堂课,从一读知音,二读知意,三读品句,四读悟情,层层深入,使“读”贯穿了整首古诗的学习,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巧设猜疑,感受意蕴

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就是赏析“西湖”与“西子”的比喻精妙。这处比喻妙有三层:一是突出了西湖之美;二是比喻中两个“西”字的运用注重了音韵的朗朗上口;三是比喻的内在神韵在于西子的美在人们心中各不相同,而西湖亦如此,这样作比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第一层“妙”学生显而易见,第二层“妙”稍加启发学生也能看到,第三层“妙”要让学生领悟却不容易。为此,史老师巧设了“猜西施”的环节,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学生在猜西施的环节中,积极性很高,得知这些画像都是西施后感觉不可思议,再一回味立即恍然大悟。

三、巧用音乐,激发想象

本首诗的学习还有一大难点,即是想象“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的画面美。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史老师选用了与古诗意境高度契合的古筝旋律,加以语言的描述,帮助学生“走进”西湖。学生在营造的氛围中,头脑中自然浮现出了湖光美景,史老师再加以引导,并用名人名篇引路,学生笔下生花,一篇篇西湖美景片段自然而成,实现了由读到想再到写的学习。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小学/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山色西施晴天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一起来写“雪”
夏日雨后
秋行
南沟朝阳坡早春
小小的一片晴天
“西施舌”的诱惑
《庄子说》(十三)
露比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