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性,因此在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服务要求不断发生变革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更应该做好档案的创新与改革工作,使其成为实现发展的助推力量。本文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意义所在,然后说明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所呈现出的现状,最后从人才建设、信息化平台、服务能力以及管理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与措施。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当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真正意义上便于其工作开展的方法与措施,进而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创新
事业单位虽不属于政府机构,但是作为我国所独有的单位其档案管理有着一套鲜明的特点和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以及人文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需要基于自身的发展和工作展开情况,有效地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以此来突破传统管理方法对于单位发展所产生的瓶颈与制约。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其日常工作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浪潮,席卷了各个产业领域,不仅改变了社会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也迫使越来越多的产业以及事业领域开始思考自身能够展开变革、迈向现代化的可能性,可以说,对其进行改革正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首先,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必然要随之加强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技能以及面向信息化、科技化以及数据化的电子信息培养。这些内容不仅是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同时经过特训的工作人员也将成为事业单位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和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改革必然意味着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设备渠道,必然会基于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所引发的人们思维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引入网络以及数据化平台。这意味着档案管理可以走向数据化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精准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能间接提升整体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再次,档案管理改革一旦开始,就意味着从事改革的工作人员和要求启动改革的管理层,必然已经对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现状与问题有了清晰的认知。而其后所进行的改革、策略的变更、操作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于设备的补给、工作人员的匹配必然都是在基于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改革,这样更会促使其一切工作的开展和对方向的把握,更加具有理论性和目的性,不会因为其它因素所干扰。
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
简单来说,所谓的档案管理就是对实体档案或信息档案进行管理,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各类型服务的工作总称。从其工作流程来说主要包括收集、整理、价值坚定、保管、编目和归档、检索与研究。对于广大管理者而言,其每天所从事的正是将混乱无序的档案资料、将分散质杂的内容进行统一的整合,是其按照统一的管理要求进行排序和归档,便于使用者查询和借用。
首先,事业单位投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资源有着根本性的欠缺。这里所谓的资源不单指为实现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科技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与档案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这两方面资源的匮乏导致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质量、效率以及专业性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缺陷,甚至在工作当中出现和偏差,最终不仅将影响到档案的使用,还会为整个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次,事业单位的档案利用率低。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调查、收集、归档工作尤其重视,但是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则不以为然。对此,笔者认为档案只有被利用才能真正凸显出其价值所在,否则那将变成毫无用处的展品,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再次,档案管理工作未形成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率低。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真正展开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经常性出现档案借阅不归还、重要资料丢失、电子信息泄露,不仅严重影响到管理工作本身的质量,甚至会为涉及到档案的个人、项目甚至是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
3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路径
(一)加强人才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归根到底也要依托各类工作行为来完成,因此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接踵而至的今天,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其个人的综合素质,让业务能力与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轨迹相吻合,使之更加符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其它各项事宜发展所需。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全面而细致的人才培训制度,要根据其具体落实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与修正;其次,要面向社会广泛吸纳档案管理人才,完善并落实人才引进制度,将档案管理专业、或拥有高级档案管理职称的人才纳入单位,储备人才资源。
(二)构建信息化平台
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与局势的大环境,因此当外在环境所构建的信息技术发展愈发迅速,各类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技术不断作用于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作时,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开始想要将信息技术手段作用于档案管理过程当中以实现管理的快捷和高效,而这也就是构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途径与最终发展目标。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基于自身的发展实际,引入与其发展状态相适宜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其次,依托网络平台,在保障单位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向网络汲取或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实现优势共享。
(三)拓展档案服务能力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事业单位,或其它专项进行档案查询和服务的机构,对档案的使用方式大多以收集和存储为主,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其内在加之开发和使用的却不多,档案利用率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信息内容从归档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死档”,陷入永无止境的“休眠”进程中,而这恰恰是一种极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发展以及价值生成的行为。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要从根源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重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在其固有展开档案服务功能和业务的基础之上,拓展其服务职能,比如利用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实现对档案信息内容的检索和利用功能;再比如依托单位的对外网站或其它网络终端、自媒体平台灯,实现对外可借阅档案的线上查询和在线服务功能,在实现档案管理和利用信息化的同时,提升其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彻底变革,更需要在基于保障日常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首先,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工作特点及业务经营属性,构建与之发展相适宜的管理体系,既要明确其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内容,还要对所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权责上的规范与划分。其次,在秉承“约束的地位平等”这一原则下,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换言之,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进程当中,不仅要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也要对领导权责进行明确规范和要求,以此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整体的独立性。再次,要明确赏罚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成果以绩效形式纳入到管理人员的考核绩效之中,以此产生激励与督促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事业单位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改革,就必须正视其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缺点和弊端,通过加强人才建设、构建信息化平台、拓展档案服务能力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来实现对于其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辅助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与经营的推动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大众。
参考文献
[1]孙凤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2(2X):6-7.
[2]尤丽.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J].山西档案,2014(06):63-65..
[3]麦燕红.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与现代化路径[J].黑河学刊,2011(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