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杰
2016年春节期间,第22届米兰面料展(Milano Unica)开幕,如果与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相比,这个展会的规模就像是土丘见泰山。参展商仅有424家,然而作为一名记者,敏锐的嗅觉让我不得不关注到一点——这个展会上并没有中国展商参加。
坦白讲,如果展会的参展商都是意大利,或者掺杂着些许欧洲其他国家的展商,是不会引起我注意的。恰恰是,我看到了日本和韩国展团参展,而且展会主办方还特意为日韩开设了两大展馆。
为什么没有中国?参展前,我曾勾勒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酣战中异军突起的画面:面料突出中国特色,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当然,这是我对展会不了解,实际上并没有中国企业参展,而在记者问答环节,更让我感受到重重一击。
在这一届展会上,新继任的米兰面料展主席Ercole Botto Poala宣布米兰面料展今后将推出众多新的展会模式和举措,其中还特别提到,“未来,米兰面料展会向全球卓越面料供应商开放”。在记者问答环节,当问到今后中国面料企业会否参与其中时,Botto Poala的回答是“暂不考虑中国企业的加入”。这是对中国面料品质的否定?还是某种意义的“自我保护”?
事后我曾想,在中国的展会上经常能看到Milano Unica的身影,而他们却将我们拒之门外,实在不够开放和包容。但细想或许并不是这样。
多年来,米兰作为时尚之都,甚至是全球时尚的一个“时尚极”,确实有着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哪怕外行人,穿梭于米兰大街小巷的店铺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在纺织服装领域所展现的匠人精神。
比如一家打底裤店,不过20平米大的地儿,却门庭若市,打听后得知,这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店。凑热闹,我也是买了一条,品质确实非常好。
当然,不仅仅在纺织服装领域,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被精致打磨过的皮鞋、细微之处可见惊喜的儿童玩具等等,似乎都散发着意大利制造的“卓越”气息。
就米兰面料展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流行趋势发布,并不像其他流行产生的那样,由设计师、品牌商结合国外的一些趋势,进行二次创作。他们的流行趋势来源很多元,有记者、摄影师、艺术家等等,他们对流行趋势的把握是一种创造而非跟随。
回过头来再说我们中国的面料,就其品质,我能非常肯定地说,在很多方面,很多产品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巴黎、米兰。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与米兰相比确实还有很大差距,或者说,我们离米兰面料展的“卓越”要求还有距离。
不过,在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惊喜。从选材,到加工,再到色彩和设计,中国的面辅料产品频频受到国外采购商的欣赏和赞誉,特别是能称得上“卓越”的面料并不在少数。可以看出,我们的面料水平正在缩短与国际市场的差距。
当然,我们要想成为像巴黎、米兰这样的“时尚极”,尚有一段路要走。如何走?“闭关锁国”显然不行,但处处跟随进行二次加工也无法形成被世界市场所认可的独有体系。
长久以来,相较于精雕细琢,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更青睐“短平快”,追求以量取胜,怕浪费时间和精力。但要知道,匠人精神的可贵之处就是不惜时间和精力,将技术和创意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