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2016-04-07 12:35谢钟毓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

谢钟毓

摘 要:我国即将进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的第二十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改革不断调整,但仍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向银行提出提高定价能力、拓展营业收入渠道、加速金融创新等一些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057-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已经历了银行间利率管制放松、贷款利率上限浮动和存款利率上限浮动等改革阶段,基本路径是“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先农村,后城市”。

从长期角度来讲,利率市场化是必须且必要的,但短时间内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直接而显著的冲击与风险也需要严加防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尹雷、郝国胜(2013)通过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督与银行危机间的关系,发现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增加。

国内的学者对利率市场化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提出了思考与观点。卓峻(2013)、蔡逸仙(2013)等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建议;张东辉等(2013)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银行利率水平、存贷利差、净息差及净利差的问题;杨盛昌(2013)探讨了利率市场化中存贷利差、利率风险的影响。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对资金进行整体的配置与组合,进而实现在银行管理层面追求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目标。研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符合了现阶段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需要,对于研究商业银行未来经营方式及思路十分重要。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策。

二、利率化市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活动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种类将增加,结构更丰富;银行资产负债中主动负债的比重将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利率市场化将会推进金融衍生工具向前发展,利率期货、远期协议、利率互换等将会加速创新,商业银行也将更大幅度地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处理、评价系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亟须建设更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之匹配;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定价的难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价并且不陷入同行业的存贷款争夺战,还能走出自己的经营特色。除此之外,银行在存贷款的争夺之中的不同侧重点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的进一步分化,中小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对象,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转型。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管理主动性不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采取比例管理方式,注重总量平衡,相对来说还比较被动,缺乏管理的主动性。银行的外来资金可以分为存款负债(被动型负债)和非负债型存款(主动型负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动型负债包括借款负债、发行金融债券和其他应付款等。从下页图可以看出,我国四大行仅仅客户存款就占到了其负债的80%左右。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主动型负债占得比例较小,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已将主动型负债作为吸纳资金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商业银行还以被动性负债为主,要通过主动型负债扩大吸收资金渠道很有限。

2.过度依赖利息收入。因为我国的负债以被动型负债为主,尽管近年来理财产品获得了快速增长,分流了部分传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主动负债所占的比例提高,但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在负债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利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2013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最低,为69.59%,其他三家银行都在70%之上。可见,目前银行对利差收入依赖,以居民定期存款为主的负债业务,具有稳定性,但也给负债业务带来了被动性,银行过度地依赖于利息收入不仅不利于银行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的调节。

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还有缺陷。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资产负债管理。常采用缺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及压力测试,对市场风险进行计量和分析,将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缺口分析的缺点是计划期的不同选择会使得缺口的绝对值和正负性发生变化,而计划期的选择又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其次,准确预测利率、汇率的变动对于任何一家银行都是十分困难的;最后,即使能合理选择计划期并且正确预测利率和汇率,银行也不可能完全自主地改变风险敞口,因为客户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敏感性分析是静态方法,在某一时刻对资产与负债的久期进行了匹配,但随着时间推移,组合的久期又会发生变化;另外,当利率变化越大时,久期对于利率风险的反映就越不准确;而对于那些附带或隐含期权性质的债券和贷款,久期也很难衡量出其中的利率风险。

情景分析虽然可以使风险管理者充分考虑不利情况的影响,但是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景的构造与选择,有些历史不会重演而有效的情景设定也不可能包含所有情景。压力测试是在分析了极端情况下,对银行承受的最大损失进行模拟,但压力测试并不关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前提条件也比较特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总之,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几种资产负债管理办法都有很大的不足,并不能完全地解决我国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资产负债管理的办法还有待革新。

4.资金市场定价缺乏科学性。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没有自主权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因此也无须过多关注定价问题。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一下子要面临定价的问题,而利率市场化影响最大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也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endprint

很多商业银行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定价机制。合理的定价需要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与内部评级制度以及有效的利率预测模型与利率风险应对机制等。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的定价成为了争夺业务的手段,在此情况下,有的银行甚至违背了价值规律,用规模目标取代盈利性目标,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价格,结果开展的业务越多,亏损越大。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真正高效、科学的资金体系,通过灵活地运用定价策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策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发展,应着力从提高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比重入手。不能因为盈利盲目追求高风险,要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开展新的业务。另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化解利率市场化风险影响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金融监管部门献计献策,改善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向的工作:

1.拓展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营业收入。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提高其所占比重。当前商业银行收入的80%左右来源于利息收入,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入已占银行总收益的30%~40%。虽然这几年中间业务的获利是增长的,但相对于利息收入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这同发达国家的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业务规模小,收入水平低;经营范围窄,品种少;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随着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获利空间的减小,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将是利率市场化后,决定商业银行利润和市场地位的分水岭。中间业务是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与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收益,但不承担利率风险。另外,发展中间业务还可以完善银行的功能,提高对于客户的吸引力。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几种,不仅种类上还是过少,形式上也不够丰富。而发达国家银行的投行业务、财富管理和资金交易都十分先进,在这几方面的创新也很多。中国投行业务的发展十分有限。我国应该通过资源倾斜和管理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开发、创新中间业务的品种,对其进行细化,逐步改变银行大部分的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营业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的现状。这也是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

2.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业务形式上的,如上文所述的关于中间业务的创新;二是管理体系的创新,建立商业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有效成本管理体系;三是风险防范机制的创新,如建立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与内部评级制度、有效的利率预测模型与利率风险应对机制。

3.积极利用各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在识别利率风险之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直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受到期限的制约,可以通过恰当使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期货、互换等工具。而不同的工具用处也不同,利率期货比较适用于规避资产净值的变化,利率期权可以防止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利率互换比较适合规避由于利率变化所引起的净收入变化。商业银行应该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利率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可以灵活使用并可以将这些工具进行搭配组合,进行金融创新。

4.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增大,竞争激烈,涉及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方面。所以要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确保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基本原则是根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期限长短、利率风险大小以及资金筹集成本和运营成本、劳动力等因素,确定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具体包括资产定价和负债定价两个方面。

另外,还要建立起金融产品内部报价机制。使得分支结构了解金融产品的基本价格,从而为客户服务提供成本基准,要提供基本金融产品的报价,如存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全面的收益曲线。

提高定价能力是银行解决稳定性问题的关键,各个银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来规划,建立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定价管理系统。

5.提高利率风险控制能力并加快建设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长期的管制制度使我国银行缺乏关于利率风险的有效数据和信息的积累,无法及时识别利率风险。而无论是利率定价、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还是利率风险的量化,都需要通过对各项业务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获得,必须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技术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应当抓住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前进时期,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在技术上实现进步。

6.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走差异化路线。利率市场化后,因为商业银行对优质的大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强,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健全,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倾向选择直接融资来筹集资金,银行会因此损失很多的客户和业务。因此,扩充贷款客户群体,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提高议价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今年国家在政策上对于中小企业的鼓励,可以预测到中小企业将会迎来他们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这对于中小银行也是业务新的发展点。中小商业银行应利用其在地理上优势,为当地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亲切贴心的服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7.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一方面,银行的存贷业务会受到很大影响,各家银行会通过利率作为手段去争夺存贷款,另一方面,会拓展中间业务与表(下转75页)(上接59页)务业务的发展。银行可能会增大经营风险来获取高收益,政府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该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定性。每次大的经济环境或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银行业在业务上以及经营风险上出现一定的调整,而政府应该严格跟踪这种调整,不应该让这种调整过度,保证对于银行的监督不会滞后太久。

参考文献:

[1]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宋玮.商业银行管理学: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

[4]  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2).

[5]  张红梅,杨明奇.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定价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07,(3).

[6]  江春,刘春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7]  泰翰·菲兹罗,楠斯·颇特,艾得·泰科斯,胡妍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比较与借鉴[J].新金融,2010,(10).

[8]  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9]  刘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2,(4).

[10]  蔡逸仙.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3,(3).

[11]  张东辉,朱天星,徐明圣.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综述[J].金融纵横,2013,(4).

[12]  尹雷,赫国胜.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与银行危机[J].金融论坛,2013,(11).

[13]  吴炳辉,何建敏.中国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J].财经科学,2014,(3).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