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016-04-07 13:59岳秀芬赵波
山东水利 2016年6期
关键词:镇区行洪河道

岳秀芬,赵波

(章丘市水务局,山东 章丘 250200)

章丘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岳秀芬,赵波

(章丘市水务局,山东章丘250200)

“十二五”期间,章丘市先后有4条河道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目前已完成3条。文章从工程前期规划重要性、建设监督关键性、建后管护迫切性及工程文化相辅性等方面阐述了河道治理情况。

章丘市;工程建设;河道治理

“十二五”期间,章丘市列入国家规划治理项目的河道共有4条,分别是绣江河下游段(水寨段)、西巴漏河下游段、绣江河中游段(绣惠段)、杏花河中游段(相公段)。这4段河道共同特点是:穿过镇区中心,沿线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河道内树木繁多、河槽淤积,河岸无堤防,垃圾侵占,多处凹岸处冲刷,汛期行洪严重受阻,跨河建筑物年久失修。尤其是沿线跨河桥梁,大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漫水桥,已是多年的危桥,严重影响当地居民出行,成为河道行洪的主要瓶颈。为此,章丘市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河道治理的政策,按照“先急后缓,先下游后上游”的治理原则,优先治理重点河段、薄弱环节,对全市河道的重点区域进行摸底调查,沿线镇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拥护项目建设,为工程顺利实施打好了群众基础。

1 规划全面,确保前期设计到位

一项工程的成败与否,首先取决于规划的原则、标准与目的。章丘市河道治理的原则是民生优先、人水和谐,治理一段,达标一段。针对现有河道河窄、林密、水低、岸脏、滩裸、房侵等问题,对症下药,确定了防洪、拦蓄、生态综合治理的理念,倾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生态河流。坚持做好三个结合,与镇区建设相结合、与拦蓄景观相结合、与农业发展相结合,营造人水和谐的良好人居环境,以水利建设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确保治理一段河道,建设一处精品,打造一条绿色景观,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为科学确定治理设计方案,与设计单位和当地政府反复研究,对沿线河段的毎一处建筑物、每一处节点、每一处险工险段都找准方案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既满足防汛行洪要求、又结合当地自然地势,做到拦蓄景观、补给水源。同时,为沿岸镇、村沿线区域开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拓展了较大空间。

2 多措并举,多元监督顺接地气

按国家基建程序要求,工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建设之初就成立了项目法人,建立了以项目法人为质量第一责任人、各参建单位代表为本单位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法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控工作。以建精品工程、做样板品质,真正实现做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为宗旨,做到每一项施工计划,都潜心揣摩;每一个技术细节,都精心推敲;每一项具体工程,都精雕细琢。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以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第三方检测相结合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工程建设用的建筑材料、水工构件、金属结构、设备器材等产品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工程建设期间,严格遵守基建程序,严格执行“四制”管理,与参建单位齐心协力,狠抓工程质量,敦促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安全。

除上述工程措施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沿线镇、村联手,吸纳了部分沿岸镇村的义务监督员,对沿线河段治理的工程建设质量、险工险段处理措施、节点打造方案进行了沟通交流,对工程建设质量从程序、环节,到部门、民众,做到了无缝隙覆盖、监督,对细节方案、节点改造真正做到了与当地政府、沿岸百姓零对接;真正做到了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益为民受、景为民观;真正做到了由规划之初的民生优先到工程建设的民拥、亲民、和谐;真正做到了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3 齐抓共管,认识到位建管并重

目前已治理完成的4段河道,总长22 km,如果仅靠水利部门管理,涉及沿线镇、村较多,建筑物及河道节点分布广泛,加之水管单位人员较少,全线统一管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着手试行三级管理联动模式。即水利部门对全线河道统一管理,特别是汛期,统一调度指挥,统一调配水量;乡镇进行区域管理,对境内所辖河段全面负责河道内垃圾清理、建筑物日常维护、机电设备金属结构正常保养及沿线河道安全巡查;沿线各村对所属范围内的河段、节点、绿化进行分片管护,做到日日有人清、事事有人管,全面摆脱了沿线垃圾成片、河内枯枝成堆、鱼塘密布河中的情景。工程建设过程中,沿线百姓深刻意识到绣江河“母亲河”的重要性,以河道治理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利好,以河道治理为基础,结合全线打造节点,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陋习,使河道治理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升华。

4 因地制宜,全力打造功能齐备水景带

章丘市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坚持生态水利建设,以保持河流水体与河岸的连续性,保持河岸植物群落多样性,增进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化,保持河岸带功能延伸化,延续河流的健康生命。各建筑物关键节点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与镇域经济相融合、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与人文地理相融合,倾力打造行洪通畅、绿色生态、近水亲水、休闲旅游、景观优美、文化浓厚的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河道。

如在绣江河下游段治理工程中,在下游利用闫家水力自控翻板闸对上游水面进行拦蓄,形成长达3 km的绿色水景带,并蓄水达30万m3,借河道治理之机在确保河道防汛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在镇区段形成一个大的自然湖面,为镇区两侧的经济提升、滨湖社区公寓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绣江河作为章丘“母亲河”源源流淌30多公里入小清河。镇政府深挖绣江文化,塑造绣江母亲,为河道治理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再如,在绣江河中游、西巴漏河下游治理过程中,对河道所在地绣惠的古城文化发掘更是淋漓尽致。首先在该期河段建筑物治理的源头,也就是西巴漏河与绣江河两河交汇的地方,与当地政府共同挖掘区域文化,借助自然地势,恢复了章丘八大景之一的“绣江春涨水流声”宜人美景。同时建设地也是元代重臣、著名散曲家刘敏中的故乡,当地政府也借助河道治理之际深挖人文历史、重塑历史人物形象、弘扬当地浓厚历史文化,为河道治理项目锦上添花。对于本期的河道治理更是以河道绿色生态发展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建设生态河道、打造水岸经济,提高河道的防洪保障能力,同时与镇区发展相结合,营造人水和谐的良好人居环境。其中榆林、船王、口盲3座拦河闸均采用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可自行调洪并抬升水位,在绣惠镇形成4级闸坝蓄水、8 km梯级水面,水面面积达50万m2,蓄水量100万m3。同时,沿河修建管理道路,使汛期防洪更加便捷,沿线交通更加通畅。治理完成后,成为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让镇区居民能够亲水、近水、乐水,打造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带。

通过近4年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充分融合、工程建设与历史人文相得益彰,在单调的工程上赋予了浓厚的历史色彩、人文色彩、地域色彩,将一条条传统的防汛行洪河道打造成了集防汛行洪、休闲娱乐、镌刻历史、地域分明、水清岸固、绿色生态的历史文化长河。

(责任编辑赵其芬)

TV85

B

1009-6159(2016)-06-0054-02

2015-11-27

岳秀芬(1977—),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镇区行洪河道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大辽河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