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坝下埋涵(管)除险加固与运行管理

2016-04-07 13:29秦超
山东水利 2016年8期
关键词:病险石坝涵洞

秦超

(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14)

土石坝坝下埋涵(管)除险加固与运行管理

秦超

(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东济南250014)

在水库枢纽工程中,占有相当数量的坝下埋涵(管)结构,常常存在着开裂、渗漏等现象。本文全面阐述了土石坝坝下埋涵(管)定义、分布、病险问题,提出了除险加固与运行管理等方面措施。

坝下埋涵;渗透破坏;加固措施

坝下埋涵(管)是指埋设在土石坝坝体下的输、泄水管道,又称坝下涵管或坝下涵洞。坝下埋涵(管)可用于引水、泄洪、冲沙、放空水库及施工导流等。坝下埋涵(管)由进口、管身和出口3部分组成。按洞身结构断面,可分为浆砌石廊道式、浆砌石方涵式、钢筋混凝土管等3种形式;坝下埋涵(管)按洞内水流形态,可分为无压涵管和有压涵管2种形式;按控制水流位置,可分为坝前控制和坝后控制形式。涵(管)进口有塔式进水口、斜坡式进水口、分层式进水口和卧管式进水口等布置形式,一般在进口设置闸门控制流量,以便检修管道。有压管道多采用圆形混凝土管,如需要承受更高的内水压力时,可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1 坝下埋涵(管)分布情况及存在问题

山东省共有大、中、小型水库6 424座,其中有5 961座土石坝,占各类坝型的92.7%,98%的土石坝存在坝下埋涵(管)结构。2008—2015年,山东省先后实施了大规模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加固病险水库5 316座,占总数的82%,根据安全鉴定结果统计,病险水库中有80%水库坝下埋涵(管)存在不同程度病险问题,主要病险问题分两个方面:结构破坏和渗透破坏。结构破坏是涵(管)整体结构受到破坏,出现结构自身坍塌、管道破裂、移位、裂缝等;渗透破坏,根据渗流水方向分两类:一类为垂直于洞壁方向的。由外到内,由坝体内渗水通过涵(管)的裂缝、接头处进入涵(管);由内到外,坝后控制的涵(管)内压强等于库水位产生的压强,涵(管)内形成有压管道,若结构出现裂隙,将形成从结构内向结构外坝体内的反向渗透。另一类为沿洞壁方向的,沿涵(管)与坝体之间层面进行渗流,严重时形成接触冲刷,导致渗透破坏。

2 存在病险的原因分析

2.1结构破坏

导致坝下埋涵(管)坍塌、破裂、移位、裂缝等结构破坏的因素有很多,从结构自身、上部填土、下部基础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原因。

1)结构自身。涵(管)选取材料不当或施工质量较差,以及常年冲刷、老化等原因导致本身结构强度达不到要求。

2)上部填土。对土石坝坝下埋涵(管)上部土压力会对结构造成不均匀沉降,引发结构裂缝甚至断裂等,但这类现象大多发生在坝高较大的土石坝中,特别要注意坝体加高对埋涵的影响。

3)下部地基。由于涵(管)基础清理不彻底,未开挖至岩石基础,涵(管)基础坐落于结构松散、质地不均匀的土层上,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坝下埋涵受力不均匀而破坏。

2.2渗透破坏

1)漏水现象。垂直于涵(管)壁方向的漏水是由坝体渗水通过结构裂缝进入涵(管)中,压力小时,会出现渗流、滴流,压力大时出现射流。

2)接触冲刷。由于土石坝坝体填筑差、压实度不够,或涵(管)无截渗环,或涵(管)出口反滤措施破坏等原因,坝前水头较大时,水流会将沿着涵(管)外壁与坝体之间的接触面进行渗透,使涵(管)与坝体填筑料剥离,沿着涵(管)外壁与坝体之间的接触面形成渗漏通道,造成渗透破坏。

3 加固措施

3.1原坝址上加固

1)开挖回填。对结构破坏严重,又无法废弃或其它替代方案,需要对坝下埋涵(管)在原址处进行开挖重建。开挖回填能够准确的找到涵(管)破坏的原因,更加合理提出整治和恢复的方案,全面彻底解决病险问题。

2)内衬管法。在原有涵(管)再套入一根较小直径的管道,两管道之间充填砂浆。管道材料有钢管、夹砂玻璃钢管、高强度的塑料管。该方案需注意新管与老涵管之间的充填灌浆,浆液须充满管壁间的空隙,为避免浆液干缩形成裂缝,浆液中应适当添加微膨胀剂。

3)灌浆法。对沿涵(管)方向产生渗透问题,应采用灌浆法,通常采用充填灌浆和高压喷射灌浆。

(1)充填灌浆。适用于处理病险和范围都已确定的局部隐患,进行充填灌浆设计首先要确定涵管的位置和涵(管)外侧空洞或裂隙的范围,根据涵管缺陷情况确定孔位布置,灌浆压力,浆液材料及浓度等设计指标。

(2)高压喷射灌浆。依靠高压喷射浆液可对涵管周围及底板以下土层进行防渗加固处理,防止沿涵(管)与坝体土接触面的接触渗漏,冲刷破坏涵(管)周围土体。

4)化学补强。对断面尺寸较大的浆砌石方涵或廊道,主体结构未破坏,仅表面或局部遭到破损时,可采用化学贴补等补强止漏等办法处理。

3.2封堵与新建

1)封堵法。废弃涵(管)的存在,将危及大坝安全,在对废弃涵(管)加固前,应全面勘察,找准病险问题,根据废弃涵(管)尺寸大小、破坏程度、渗漏形式、工程造价以及施工的难易程度,采取合理封堵措施。

2)虹吸管。绕坝外表新建虹吸管道,利用虹吸作用将库区内水绕过坝顶引入下游输水系统。这种方案适用于小型土石坝工程,因为虹吸管的最高点与进水口低水位的高差一般要求在8 m内,所以较适用于坝高小于10 m的小型土石坝工程。

3)输泄水隧洞。输泄隧洞代替坝下涵(管),能从根本上消除坝下涵(管)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新开隧洞断面尺寸根据用水量及地形选取,洞轴线宜布置在大坝两岸山体中。

4 运行管理

4.1检查养护

重点检查埋涵(管)的土坝坝段,前后坡上是否有无裂缝,蓄水后坝后坡涵(管)周边有无阴湿或漏水现象,涵(管)顶部填土是否密实,坝面是否有裂缝。涵洞基础有无塌陷。能进人的涵洞要检查洞顶有无裂缝、漏水。

泄水期间应注意观察和聆听涵洞内是否有无异常声音,例如有咚咚阵响或轰隆隆的爆炸声,说明洞内有明满流交替现象发生,或者有的部位产生气蚀破坏。

涵(管)出口是否有水流出,如有流水,应判断是否涵(管)漏水还是闸门漏水。设有竖井的平板闸门漏水,应及时检修止水橡皮。

对出口消能工进行观察:有承担泄洪、排沙功能的涵洞,泄流量较大,对下游消能设备要求较高,要在开闸放水前仔细检查是否损坏。

4.2规范运用

应严格按照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运行管护,不能随意改变运用条件,避免使涵(管)内产生有压流或无压流的过渡状态。坝前竖井控制的涵洞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闸门的开启程度,不能随意增设闸门,把无压流涵洞变成有压流涵洞。

5 结语

土石坝坝下埋涵(管)在水库枢纽中分布极其广泛,但也常常存在着开裂、渗漏等现象,病险问题具有隐蔽性、严重性,是水库运行管理中薄弱环节。管理单位应巡查力度,及时采取有效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坝下埋涵(管)安全运行。

(责任编辑迟明春)

TV87

B

1009-6159(2016)-08-0015-02

2016-02-02

秦超(1982—),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病险石坝涵洞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沟埋式矩形涵洞土压力及填土等沉面分析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浅析涵洞的种类及特点
基于响应面和遗传算法的土石坝变形反分析方法
基于二维稳定渗流有限元的病险大坝渗流分析
小型病险水库输水设施加固措施浅析
浅谈土石坝输水涵管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
土石坝基础处理的常用措施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