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茜(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反思新时代音乐带给我们的影响
■沙 茜(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21世纪给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的社会生活、人类和大自然(现在已经不仅是和地球的大自然,而且是和围绕我们的宇宙空间) 的相互关系,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变革。文化、艺术及它的组成部分—音乐,从全球背景上看,它的发展也非常具有革命性。它对人的精神道德面貌,以及相应地对最广阔领域内的习性反应活动的形成,比起过去来要积极得多。艺术对千百万人的智慧、心灵、感情的影响,与人类文化史的所有各个时期相比,它已史无前例地增长了。
我们还记得,仅仅在一百年以前,音乐的大多数体裁,对于今天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广大听众的人来说,实际上是难以接近的,甚至可以说,从前的那些伟大作曲家们到底是为谁而创作的呢?其实,经典作曲家是为人民而创作的,他们极力要用自己的 音乐影响生活,使生活更纯洁,更美好。正如格林卡认为人民创造音乐、贝多芬认为音乐应当使人的心灵迸出火花、柴可夫斯基认为他热切地期望有尽可能多的人在他的音乐中得到慰籍和鼓舞。但是,人民群众的音乐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独唱、重唱、集体合唱歌曲,而且只有在寺院、教堂和礼拜堂唱的广义的宗教歌曲。因为,所有更有形象、内容更加丰富的世俗音乐体裁,从交响乐到钢琴奏鸣曲,从器乐独奏曲到弦乐四重奏,直到群众性的传播手段产生以前,都是狭小的上流社会的享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施展影响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它与为之创作和表演的人的联系更加复杂和更加牢固了。现在,无论什么体裁和题材,无论形象多么深刻的音乐,对所有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以享受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打开电视,音响或者其他设备你都能随时随地欣赏到由举世闻名的团体、独唱独奏家、指挥家表演的任何古典歌剧和交响乐。我们听着、欣赏着、接受着它的形象内容。
我们现代人的确在开始“消费”,似听非听,不注意,也不想注意它的形象内容,听了,但没有听进去。可以这样比喻我们正处于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更确切些说,我们正处在音乐的海洋之中随波逐流。随着它的流动把我们带到音乐作品形象感情内容极其丰富多样的“气候带”。这海洋是变化多端的,在通向有高尚审美趣味的听众伙伴只岛的途中,会遇到使心灵变得冷酷的、无所事事、墨守成规的一潭死水,也会有破坏而不是造就我们的艺术感受。现代的摇滚乐音乐会上,我们听到的已经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欣赏美的旋律、和声及乐队的音色色彩,已经不是美学上的享受,而是纯生理上的感受。摇滚乐是外国乐坛的主流,相等与台湾的流行歌曲。美国一位牧师在他的著作“The Devil‵s Disciples”公布了他的研究所得,发现在流行歌曲中,隐藏着两个阴险的潜意识洗脑方法:一种是可以跨过人的意识之防卫网,去破坏人类的下意识及潜意识领域的一种技术。其方法是用嘈吵的音乐声、叫声、歌声,去覆盖着另一把声音所唱的另一些歌词。另一种是指用录音室技术,把一些特别的歌曲,用倒转的方向录入一首歌中,在正常播放下是无法听出,但把录音带或唱片以逆转方向播放,就可听到有另一把声音唱另一些歌词。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把歌词直接送入人的潜意识中,人用正常意识网是无从发现及过滤。在不觉间,人就完全吸收了歌词之内容讯息,其行为、性格及习惯就被扭转过来。一位叫Stephen的少年,于十三岁时,开始爱听Kiss及AC-DC′乐队的歌房里满是乐队的海报,晚上往往边听边睡,不久性格开始变得自我,沉默寡言,不受父母管教,放学回家就进房里,塞着耳去听歌,其后便开始食迷幻药,几个月,他竟然拿起父亲的抢,向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自杀死了。
只要将一首带有不洁,低级趣味,颠倒黑白,迷惑人性,充满色情,具有暴力倾向等破坏人灵性的歌听数十次,唱数十次,加上电视画面的帮助,极易将一个本来纯良的年青人变成一个滥交、磕药、脾气暴躁、悲观愤世的人。音乐界其实是物质界与灵界的一道桥梁,唱歌、听音乐其实是一种灵界的享受。但现在绝大多数的音乐现象都具有使精神内容极端贫乏而且没有促使人更好发展的特点。它们几乎完全服从与一个目的:使听众和观众开心。在不断自娱和娱乐消遣中,使你在不知不觉中,主动脱离周围生活中重要的、迫切的问题,从诗情画意的艺术变成使听众神智不清的某种麻醉剂,使人们沉醉在庸俗、粗野、原始的感情之中。
思考下今天太多的不良音乐在影响侵蚀着我们的年青人下一代,培养着不会思考问题,只会发展邪恶和暴力的情绪。成千上万的摇滚乐团的演出以狂热的听众之间的打斗结束绝非偶然。他们在这些音乐会上得到的兴奋剂超过了正常限度。变成美学上的文盲,不会去了解艺术中真正美好的东西,不去了解真正的音乐及它无价的宝藏,不会去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很容易把内容空洞无聊的当成佳品。更有甚者,“音乐麻醉剂”完全可以被看成是有高度感染力的艺术表演。
今天的太多的不良音乐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们需要和呼求好的音乐。哪怕是只要接触一下那种千百年来使人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精神更丰富的诗情画意的音乐世界,那么,对这种音乐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免疫力,通常这种免疫力是相当耐久的……当然许多问题在这儿归结为儿童、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更准确些说,是全民的音乐教育及普及教育问题。只有它才能保证在音乐急剧传播的时代,使音乐的瑰宝得到普及。同时培养出孩子对音乐的鉴赏力,高尚的情操,这也是我们现代生活中音乐宣传的基本点。它应该是积极的、不妥协的、坚定的,同时又是灵活的。
而且这一过程必须从幼年开始,经常不断,持之以恒的培养。正如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那样孜孜不倦地在小学进行的活动。只有在各地普及音乐教育,才能防止审美方面的无知 低级和被不良音乐包围的现状,在当今环绕着我们的,充满了尖锐矛盾的、喧嚣的音响的海洋中,这种无知是很危险的。在这里不是说不喜欢其它音乐,它们同样也是音乐艺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也不能达到无所不包的优越条件。正如贝多芬所说,真正美妙的音乐,是有比智慧和哲学更高的启示。他的音乐,还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可以说是人类精神最高的启示。所以让我们都以一种百折不挠,谦卑虚心的态度来深入充分地挖掘这些被保留的艺术瑰宝,让更多更好的音乐被大家认知 喜爱 并能被经典音乐里所发射出的积极 正面乐观 美好的价值所深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