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问题研究

2016-04-07 01:40曹夏鸣
山西建筑 2016年36期
关键词:辅路快速路匝道

曹夏鸣

(大同市政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山西大同 037000)

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问题研究

曹夏鸣

(大同市政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山西大同 037000)

介绍了快速路的定义、设计标准和基本组成,从出入口匝道、辅路、衔接段、连接处出口和地面交叉口衔接等方面,分析了快速路与常规道路的衔接问题,对提高整个城市道路系统的运行效能有一定的意义。

快速路,常规道路,出入口匝道,交叉口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环保轨道交通体系是各中大城市的发展任务。本文对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城市快速路与常规路衔接区域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愈发严重。伴随经济飞速发展,人员和交通工具的数量急剧增加,从控制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和电子交通信息、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层次结构等方面入手来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道路骨架,发挥城市路网功能,提高城市路网的功能效率。

1 快速路概述

快速路是在城市中修建的、用较快的车速为长距离交通服务的重要道路。其中央分隔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并且划分单向双车道或单车道以上的多车道,同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

1.1 快速路的定义

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城市快速路是城市路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在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设计时速一般为60 km/h~100 km/h的道路。近几年随着对快速路的理解不断深入和加强,人们对快速路定义有了更加丰富的认知。

1.2 快速路的设计标准

行业标准与道路设计规范中对快速路的设计标准作了相应规定。快速路设计车速适宜采用60 km/h,80 km/h,100 km/h,一般为80 km/h。快速路的规划要求有60 m~100 m左右较宽的红线,按照城市道路交通和红线宽度的规定,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辅路设计车速为30 km/h~40 km/h,在道路设计改变速度时一般应设置过渡段。在快速公路线性设计中,平面和立交应进行综合设计,满足纵向表面平衡,平面顺适,横面合理的标准,确保线性流畅,给人视觉上的舒适和安全。此外,城市快速公路的设计应与道路绿化景观、排水、城市环境和照明的设计相结合,这样在整体上才能展现出最好的效果。

1.3 快速路形式和基本组成

快速路形式较多,可分为高架式、隧道式和地平式等,一般根据区域地形特点来因地制宜选择性布置。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快速路根据横断面形式大致分为地面整体式和地面分离式(高架快速路)两种。高架快速路一般是在市区用地比较窄而交通达到饱和的状态下优先使用,尤其适用于路网密度高且用地紧张的特大城市。这种多空间层次的道路系统由交织区,基本路段和匝道连接点三种不同类型的路段组成,既可以提高城市的车辆行驶速度和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也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快速路由路段和出入口匝道组成。匝道又称引道,是专门连接两条道路作用的一段专用道路,是构成道路交通流的主要交通建设,匝道包括快速路与辅路的连接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道路,高架式路或隧道式路,一般是单向交通。通过对入口匝道进行控制来调节进入高速路的交通量可以有效控制高速路上的拥堵。

2 快速路与常规道路的衔接问题

城市快速路的一般设计车速在80 km/h以上,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处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快速路辅路系统的连接,横向道路之间通过匝道的连接以及交通执法者现场的疏导和交通标线的诱导;在快速路和常规道路交叉相邻处相邻交叉能力不匹配,连接段几何设计、交通流组织管理方式不合理等。

2.1 出入口匝道

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使部分交通量从快速路转向常规路从而减少或消除交通拥挤的发生,使快速路的交通路网运行在最佳状态,有效使用道路容量,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路网系统。匝道位置和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速路疏解,分流地面交通的能力,也决定了匝道地面交叉口,主线与匝道服务区交通量受冲击的程度。从另一方面讲,匝道的线形设计还应该从平面线形、横断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这三个方面考虑。假如在匝道设计时考虑不周全,会出现转角过大,车道过窄的问题而导致驾驶者操作慌乱,行驶受阻更严重的会引发交通事故。

2.2 辅路在衔接处的联系作用

辅路作为辅助性道路常和城市快速路组合出现在人们脑海里,其道路特征为全封闭,限制出入。主路和辅路分别承担不同性质的交通功能。辅路通过匝道直接和快速路相连并和常规道路通过平面交叉口衔接,因此,辅路系统不仅是城市快速路网提速的前提和保证,而且更是快速路网和城市常规路网之间的连接纽带。其主要作用是分担主路的交通流,缓解同时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的机动车造成的交通压力。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可以将辅路设置分为两个互通式立交间间断的辅路或者通过立交的连续辅路。相比较高速路主路而言,辅路的车速较低,因此主辅路在衔接时应设置供车辆加速或减速后汇入和驶出主路的变速车道,以此达到更好地控制交通流的目的。辅路系统最重要的作用是拦截和缓冲非主路的交通流量;减少或者解决公共车和机动车临时停车而导致的交通阻塞。

2.3 衔接段的改善方法

衔接段的道路设计在道路中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如果快速路主路的车流量较大,会造成入口车辆进入困难的现象,如果入口车辆排队受阻,就会影响到地面的交通,导致交通瘫痪甚至更恶劣的影响。衔接段的设计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交织段的时间长短,交通诱导工作的进行等,有些地区因为衔接区域车流控制失误而出现车速下降,互相挤撞,交通严重拥堵,追尾事故等交通问题频发而影响快速路的主路、辅路及相邻常规道路网车流顺畅的现象。通过重新调整出入口匝道和周边用地,保证出入口与交叉口足够的衔接长度来缓冲交通流。或者通过实行区别禁行制度实现单循环系统,采用交通组织方案,根据交通供需平衡的原理保证出入口流量和衔接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使间断车流和连续车流有机结合,使时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城市快速路网系统达到最好的状态。

2.4 连接处出口和地面交叉口衔接

在城市快速路连接出口和地面交叉口经常会发生拥堵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和两者交叉口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太接近造成的。快速公路系统与相邻路网的连接作为一个整体,车辆通行在两个系统之间通过入口和出口互相过渡,车辆从出口匝道进入城市的道路需要进行汇入的一个过程,汇入的车流在运行时与主线车流的运行状态是相互影响的。间接流设施的交通相对脆弱,交通阻塞和碰撞等问题很容易出现在出入口与交叉口距离较近处。通过物理分隔,增设右转车道和标志标线来减少交织,或者结合一些工程措施如采用车道功能划分等交通管理的方法等。周围土地利用与环境,立交桥式,匝道接入方式,到达车辆速度及流量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等。

3 结语

使快速路与城市道路系统更好地匹配融合,发挥快速路的优势和效益是所有城市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大部分城市利用建设和发展快速路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快速路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一种道路形式。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问题牵涉的范围广,要解决两者衔接的问题,首先要从规划阶段入手,再从交通管理控制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交通组织方法及集成控制问题的研究。对城市快速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缓解道路拥挤阻塞等情况,减少交通瓶颈,提高交通安全。

[1]和坤玲.北京市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节点分析与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1):11-15.

[2]崔 叙,晏克非,叶彭姚.城市高架系统匝道与地面路网衔接评估理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2(6):59-61.

[3]应子龙,韩可率.大城市快速交通与快速公共交通的组织[J].北京规划建设,2002(2):37-40.

On connection of expressways and regular roads in cities

Cao Xiaming
(Datong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Ltd,Datong 03700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design standards,and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expressway,and analy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xpressways and regular roads from the entrance ramps,side roads,connection sections and the connection at the entrance of the joint and the ground intersections,so 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urban road system.

express way,regular road,entrance ramp,intersection

U412.3

:A

1009-6825(2016)36-0167-02

2016-10-13

曹夏鸣(1985-),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辅路快速路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快速路出口匝道与衔接辅路区域协同管控方法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设置辅路的城市主干路交叉口设计方法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主干路辅路设计探讨
基于LS-SVM的快速路入口匝道预测控制
立交匝道设计探讨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探讨
塘汉快速路永定新河特大桥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