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虓冽
高中历史课程由于内容繁多,很多事件距离我们现在很遥远,理解与一定的难度,而且需要学生背诵和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成为学生学习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独自思考,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采用“四步走”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课程为例来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听课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为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是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在讲授《辉煌的灿烂文学》这节课程内容之前,要求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诗经、宋词、唐诗、元曲、汉赋、楚辞等方面的文学成就进行了解,并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要求学生对于每个阶段的的文学典型代表作品进行简单的汇总。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教材产生困惑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内容勾画出来,并独自思考形成自己的问题,待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性的对自己的疑难部分进行认真的听讲,从而提升听课的有效性。此外,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预习这个环节不认真或者是敷衍的情况,讲课前进行检查。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形成书面的文学作品汇总,通过提问“楚辞的特点是什么?”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语音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学习中,之后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分别对各种文学成就进行分类讲解,运用结构图的方式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每一阶段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教师在讲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节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历史演变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每一时期的重大事件以及特点,掌握历史变迁的核心要素,从而便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根据教师运用图表比较的方式对各个时期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每一个时期制度的变迁,从而更加深刻的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听课的成效。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第三步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增强学生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性,提升课程教学成效。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对教材深入挖掘的基础上,通过问答的方式与学生形成互动,“中国古代的发明究竟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提问,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总结才能回答出来。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些发明都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进行互相讨论,每个学生都能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再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的讨论就会圆满丰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属于自己的收获,锻炼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思考总结,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内容,最终实现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总结,采用关键词引导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内容的回顾,通过回复和复述掌握课堂内容的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和问题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重心。如总结“唐诗辉煌的原因”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通过提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等时间段让学生说出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在初唐代表作家有王勃和陈子昂;盛唐时期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中唐时期则是反应民间疾苦的白居易;晚唐是杜牧和李商隐。又如“中国的小说经过那几个阶段?”,这种问题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思考,并对接受的知识进行精炼的总结,得出: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时期等四个阶段。同时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几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升华,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层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四步走”的策略能够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内容的主动性等目的,帮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听课策略上明晰思路,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当然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改进,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在这“四步走”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成效。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种,可以有针对性的切入到教学中,与“四步走”策略进行有机的整合,发挥最大的合力。无论哪种都是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为最终目的,从而为学生日后的深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