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示弱,带来班级管理别样精彩

2016-04-06 16:57沈慧
文理导航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生班主任

沈慧

【摘 要】示弱是一种智慧。本文在阐述什么是“示弱”、为什么要“示弱”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示弱”的策略以及“示弱”过程中应把握的“度”,以期能以适时、适度的示弱,增添一份亲和力,张扬学生个性,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班主任;示弱

春秋时期,鲍叔辞相不就,认为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而举荐管仲当了相国,人们不仅没有小瞧鲍叔,反而为他的胸襟而拆服,此种示弱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体现。无论是留得青山在也好,卧薪尝胆也罢,还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都是在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要避其锋芒,甘于示弱、善于示弱,竟也能有另一番收获。同样,在教育教学中,“师道尊严”的古训记忆犹新,“不甘示弱”的班主任习惯性的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不敢露出自己的一丝弱点,以显示自己强硬的管理作风。其实,有时候适当的示弱也能为我们带来别样的精彩。一个人敢于示弱,就有了弥补的机会和可能。示弱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和清醒。班主任工作在讲究策略和艺术时,若能敢于“示弱”、巧于“示弱”,则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什么是“示弱”——理解“示弱”本质,发挥管理效能

从字面上来理解,“示弱”意为暴露弱点,主动表现出软弱的一面。但这里所说的示弱并不是指一味无原则的的认输、软弱,而是指以一种非常理智的心态做出适度退让,把自己置于“输”的位置,让他人处于比自己高的位置,借助软弱来让自己占于相对主动的境地。正如鸿门宴时,刘邦面对强大的对手的时候示弱一样,转危为安,弱而存,最终转败为胜。

的确,示弱有时候也是一种武器:在商场上,适度的退步和示弱,能树立出诚实守信的儒商形象;在战场上,示敌以弱能够麻痹敌人,以退为进,取得克敌制胜之效;在唇枪舌剑的竞选中,可以帮助竞选者树立坦荡诚恳的亲民形象,赢得选民支持。在人际交往中,“示弱”是一种心理效应,在各类组织中,一般被运用于领导与下属之间:如果领导能够放下面子,适当地向下级请教问题的话,反而能拉近员工与自己的距离,促进组织关系的和睦和发展。

二、为何要“示弱”——了解学生现状,关注成长需求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小学时期处于中下游的学生,这些学生习惯了被批评、被冷落,他们的内心常常是失望的、消极的,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面对班级事务,总认为与自己无关,事不关己,对于老师给予的教育,也容易有叛逆、抵抗情绪,心情好的时候就听进去一点,心情不好的时候,便充耳不闻,总觉得校纪校规的存在就是为了控制他们、约束他们,老师的教育更是老生常谈,打动不了他们,如此种种,使得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面临很大的挑战。

成就需要是提高中职学生产生积极动机的重要因素。这些处于16周岁-20周岁间的青春期学生,在生理需要、安全需求方面已经得到满足,他们更需要的是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他们与普通高中生一样,都期望着自己能够在学业、外表、行为举止等方面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他们越来越渴望独立自主、尊重理解和成就需要。而班主任借助示弱,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由此一来,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股激励力量,加以合理引导,这样的内驱能量往往是无穷的。

三、如何“示弱”——增强成就感,拉近师生距离

1.主动示弱,拉近师生距离

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的定位都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应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才能树立威信和尊严。但是,如果平常教师懂得在一定程度上“示弱”,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层次上,由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例如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我总会加上这么一段话:“虽然教学多年了,有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但是,正所谓“人无完人”,现在的学生也是一届比一届厉害,各有特长,暗藏高手,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自愧不如。所以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如果有哪位学生有明显特长的都请主动告诉老师,互相学习,配合老师,与老师一起共同管理好班级。”这样的开场,在一定程度上“示弱”,一下子消除了学生的防范心理,学生纷纷在课后自告奋勇的告诉我自己的特长,如“我喜欢体育,擅长打球和跑步”,“我喜欢计算机,还帮着我爸爸在家做PPT呢。”“我从小练习钢琴”、“我会画画”……这不仅能打开学生心扉,有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让我知道每位学生的喜好和特长,做到知人善任。

2.真诚示弱,增强学生自信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个快节奏、高信息量的现代社会,老师想要事事、处处都强于学生,那是不可能的。教师不好向学生真诚的示弱,放手给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象是一个“小老师”,满足自己内心的成就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还记得在学校曾经组织的一次合唱比赛时,正巧班上一向活跃的文艺委员请了事假,这可急坏了五音不全的我。在班会课上,我主动向学生示弱,请同学们帮忙一起出主意。这时,班上原本一向默默无闻的宋同学却站了出来,勇于接下这“活”,从选歌曲、租服装、精心排练一手操办,精彩的演出博得了阵阵喝彩。过后我诚恳的说: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怎么办。宋同学听后一脸开心。自那以后,她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一旦有什么比赛或活动,她总是极富激情,敢于创造。可见,教师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勇气和坦诚,这样的示弱给了学生信心,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这种示弱又何妨?

3.巧妙示弱,引导学生主动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中职学生们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特点,他们自我意识强,却又缺乏必要的理智,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作为班主任,往往会以个别谈话的形式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学生叫到跟前,把脸一板,训斥一番。可是如此教育,学生只是表面迫于老师的威力接受了,老师教育的话实则根本没听进去几句。在一次的自习课上,我发现有位同学在玩手机游戏,甚是投入。个别谈话时我这样说到:“你说……老师真没本事,你这么聪明的孩子,老师也没教育好,你说说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开场白没有学生预期中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批评,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惭愧,他会比老师更惭愧。可见,班主任巧妙地向学生“示弱”,是一种激将法,这样的谈话方式更能让学生主动敞开心扉,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明白是非,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反思“示弱”——张驰需有度,信任与指导并重

1.示弱不“弱”

示弱不是妥协。示弱时,要因人因事。如果一味的退缩,无条件的示弱,反而会适得其反,让有的学生“欺负”到老师头上来。因此,班主任首先应做到对学生了如指掌,有些学生无须“示弱”,还有些学生则不能“示弱”,要威严与慈祥同在,做到张驰有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敬你又畏你!

2.示弱要有“度”

示弱是一种策略,但也不可滥用,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教育策略也是不尽相同的。班主任应结合对象、时间、地点和事情的不同而把握好“度”,才能成为一剂良方妙药,用它来教育好大家眼中的“差生”,同时也能大大增加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但若用不好则会起反作用,违纪学生会更加有恃无恐。

总之,示弱是一种智慧。在学生面前,班主任不妨有意识地蹲下身子,适时示弱,放下架子,这不失为一种胸襟,通过智慧地退让,增添一份亲和力,张扬学生个性,只会更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做个善于示弱的班主任吧!

【参考文献】

[1]王迎燕.示弱?不弱!——论示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巧用[J].科技信息,2011.28:213-214

[2]张吉凯.心理学效应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5.3:50

[2]王红冉.浅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J].人间,2015,10:197-198

猜你喜欢
中职生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