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阳
十八大以来,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加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预决算公开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新常态下国家治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预决算公开对策和建议。
一、关于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重要性
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改革,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廉洁政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法治政府的现实需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财政收支情况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预决算信息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这使得公开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信息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预防腐败违纪的客观要求
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能有效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中的薄弱环节,提高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从根本上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促进政府行为的廉洁高效。
(三)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的前提条件
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有利于政府按照老百姓的意愿来管理财政资金,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预决算公开本身就是民主互动的过程,有助于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利于实现老百姓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预决算公开能有效加强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资金收支监督,确保资金科学有效使用;能健全内控机制,规范政府采购及结算行为,严控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促使预算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学习培训,更好地为领导提供经济决策。
二、现阶段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已进入全面深化推进阶段,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公开主体不够主动
过去很长时间里财政预决算信息都属于“国家机密”,不少政府部门已习惯密而不宣的工作模式,这种状况虽已慢慢改善,但仍对信息公开较为排斥,持有观望和谨慎态度。另外很多人认为公开就是亮家底,有“家丑外扬”的错误情绪,信息公开时能拖就拖,能不公开就不公开,公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公开内容不够细致
预决算公开信息不够细化,公开的内容局限于类,并没有细化到款和项,使得公开的诚意与意义大打折扣。公众只能看到一个区会议费预算有上百万元,但是看不到 “天文数字”背后的“来龙去脉”, 笼统的数据所掩盖的恰恰是关键性问题,因此公众就无法知道资金谁在使用,具体用在哪里,也无法评判这些支出是否必要和合理。
(三)公开方式不够通俗
预决算报告有很强的专业性,难懂又枯涩,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公众看起来很吃力,很难从复杂的预决算报告中解读出有用的信息,其实这隐含着政府是否愿意向公众出让预决算监督权的问题,让百姓看得见却看不懂,更也谈不上监督,预决算公开就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四)公开互动性不够强
公开本应是一个互动过程,但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政府对公众的关注、质疑、批评不能及时交流和回应。同时从社会公众角度看,也存在积极性不高、权利意识不强以及舆论环境不成熟等等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思考和建议
(一)转变理念、主动公开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府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付诸于行动,真正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破除主观不愿公开的错误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公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公开机制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同时要确保人员配备精良、业务培训到位,建立自上而下并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度要规范化。各级政府应制定与本地区相适应的《预决算公开细则》,明确公开的总体和具体要求,包括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间、网址及问责制度,为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注重公开方法、内容通俗易懂
预决算公开要注重方法,增强预决算信息的可读性。公开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的有效性,如果公开的只是单纯的数字,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公开的意义便大打折扣,因此应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表来表述,以便人大代表审议和公众的监督,可以委托专家认真研究预决算公开的技术和方法。
(四)加强宣传、全方位监督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预决算的监督意识,积极扩大社会公众对政府预决算的参与性。二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使人大参与政府预算的程度和水平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和提升。三要加强预决算公开的信息平台建设,让公众能进行长效监督,促进财政资金运行更规范。四要加强审计部门监督,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强化预算决算管理。五要加强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理性认识预决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