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程明华
国家三大战略之长江经济带建设
江西 程明华
【热点背景】
2 0 1 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衔接互动,培育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
3月2 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经济带包括沪、苏、浙、皖、赣、鄂、湘、渝、川、滇、贵9省2市,土地面积2.0 5×1 0 6k m2,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5强。2 0 1 4年G D P占全国的4 4.7%,2 0 1 3年人口占全国的4 2.7%,多项经济指标占到了全国的4 0%左右。
【知识链接】
长江连通中国的东—中—西部,丰富的水资源、便利的航运条件、相对发达的沿岸经济及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其奠定了作为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的优越条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如航运建设、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以下针对这些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并分析与其相关命题的地理知识及能力考查。
【热点简析】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水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未形成通畅便捷的综合运输网。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考试命题可以从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网建设角度考查分析水运方式特点、区际联系、评价航运价值,提高考生对空间事物变化归纳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甚至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受资源环境胁迫、人力资本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都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的问题,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沪宁杭核心地带,传统产业转移需求更为迫切、转移的速度也将加快。长江经济带需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引导上中下游间、区域间错位发展,形成分工明确、高效协作的产业经济体系。考试命题可以从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入手,考查分析区域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考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力与调动及运用知识能力。
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人均资源量少、开发强度大、供需矛盾突出,大气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2 0 0 0—2 0 1 3年,PM2.5浓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以上海—杭州—南京构成三角型的高值区,且有向中上游扩展的趋势。全国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南通、武汉、黄石、重庆、成都等,几乎都集中于长江干流沿岸地区。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控制开发强度,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考试命题可以从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考查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高考生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
从长江全域来看,城镇化率并不高,1 1省市的平均城镇化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城市群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方面有一定基础。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对内对外合作与开放的新格局。考试命题可以从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建设角度,考查人口迁移、工业化与城市关系,提高考生对城市化过程分析与阐释的能力。
长江流域是中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每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全国的1/3,水土保持的任务繁重。水土保持需要结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继续实施,同时加大森林植被的抚育,加强对河口湿地、中下游湖区、中上游库区的保护与环境治理。考试命题可以从生态保护建设的角度,考查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强化考生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以及提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计】
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下图为长江主航道各区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沪宁与渝万高铁的运行速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 B.资金
C.地形 D.气候
2.重庆至枝城航道水深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B.人为深挖航道
C.修建水利工程 D.流水侵蚀作用强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长江主航道各区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为背景,重点考查考生读图与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区域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化考生对交通建设的分析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1.C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及区域自然特征。沪宁高铁途经长江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快速运行;渝万高铁途经三峡地区,地形起伏大,因此运行速度慢。
2.C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与区域定位。由图可知,此段航道水深明显高于上下游较多,不可能为自然原因,只能是人为干扰。结合其实际位置,此处有三峡水利工程,因此人为抬升水位,使得航道水深明显。
【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需重点构建以“五大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下图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图。
(1)指出长江经济带建设内陆四个生态保护区共同保护的目标。
(2)说明沿海生态保护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命题意图】本选做题以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图为载体,重点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及针对不同区域生态保护又如何因地制宜,提高考生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2)问题:滩涂湿地开发、滩涂养殖及港口建设、城市化,导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给迁徙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带来很大影响;入海河流污染物严重超标,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保护措施:协调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规定湿地生态红线,控制滩涂开发规模,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快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入海河流流域综合整治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海洋生物资源和重要港湾以及重点海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改善近海海域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