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雷建国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湖北 雷建国
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峰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自然带分布的最低海拔南坡较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坡气温较低 B.北坡光照充足
C.南坡降水丰富 D.北坡热量充足
2.该山北坡自然带种类明显少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北坡( )
A.降水少 B.纬度高
C.气温低 D.相对高度小
3.推测该山体( )
A.乙为高寒荒漠带 B.位于亚洲东部
C.丙为热带雨林带 D.处于热带地区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据此回答4~6题。
4.图示甲、乙、丙三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
B.热带沙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C.热带沙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5.导致乙、丙两处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热量 D.水分
6.若在甲处修建拦河大坝,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海岸线内退 ③土地盐碱化④地下水位上升 ⑤阻止了该河定期泛滥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箭头示意的地理规律是( )
A.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②: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③: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④: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8.乙自然带南北范围较小,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 B.海陆位置限制
C.地形阻挡限制 D.西风漂流影响
9.甲自然带的成因是( )
①受赤道低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②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 ③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 ④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⑤受东南信风和地形影响,多地形雨 ⑥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⑦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②④⑤ D.②④⑥
下图为中国河套平原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 0~1 2题。
1 0.图示地区河流改道的主要原因是( )
A.裁弯取直 B.河道淤积 C.地壳变动 D.风沙侵袭
1 1.推测图示地区如今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黄河向东改道 B.土地沙化
C.次生盐碱化 D.地下水位上升
1 2.图中河套平原的形成及变化主要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独立性
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共5 2分)
1 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 6分)
咸海是世界四大湖泊之一,自1 9 6 0年以后,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开垦和灌溉了6 6 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使该流域成为新的粮棉生产基地。兴建的调水工程,灌溉了3 5 0万公顷的荒漠草场和1 0 0万公顷的新垦农区,改善了7 0 0万公顷草场的供水条件,从而使得该地区农业丰收。农业生产的丰收促进了人口也迅速增长,已由2 0世纪2 0年代前7 0 0万人猛增到3 6 0 0多万人。下图示意咸海的地理位置和咸海的面积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自然带类型,并简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指出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并简要分析其面积变化的原因。(6分)
(3)分析咸海的面积变化给区域自然环境带来的整体变化。(4分)
1 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 0分)
某科学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地区进行植被调查,发现该地区高山植物区内山顶的雪线高度北部整体较高,南部整体较低,而且南部东西坡雪线高度有明显差异。
(1)说明荒漠带在图示区域的分布特点及成因。(1 3分)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想做但不会做、做不好的站区长,就要“拉一把”。要从公司层面引导其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搭建方法指导的支撑点。
(2)推测在A侧和C侧山坡植被的垂直变化。(4分)
(3)简述南部高山植物区内东西坡雪线高度差异及原因。(3分)
1 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 6分)
2 0 1 5年暑期,小明一家计划乘车从位于齐齐哈尔市的家出发前往呼伦贝尔市旅游,经过如下图所示地区。小明出行前查阅资料发现,经过2 0世纪大规模采伐,目前,下图所示地区森林面积锐减,现存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
(1)简述图示地区主要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点及原因。(4分)
(2)依次写出小明乘车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所看到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简述其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分)
(3)分析该地区森林面积的变化导致的环境整体变化。(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2.D 当山地足够高的前提下,影响山地自然带种类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和相对高度,从图示信息来看,南坡相对高度8 8 4 4-1 0 0 0=7 8 4 4m,而北坡则为8 8 4 4-4 0 0 0=4 8 4 4m。
3.A 山地地形雨量的变化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从南坡植被变化来看,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乙、甲,甲于顶为冰雪覆盖区域,那么乙则为高山荒漠。根据第1题定位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大陆南部,该山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
4.B 读图可知,甲处年降水量小于1 0 0mm,且位于北纬2 0°~3 0°之间,可推测甲为热带沙漠带;乙处年降水量介于1 1 0 0~1 2 0 0mm之间,且位于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故为热带草原带,丙处年降水量介于1 9 0 0~2 0 0 0mm间,且位于赤道附近,故为热带雨林带。
5.B 据上题可知,乙为热带草原带,丙为热带雨林带,二者均位于赤道,但乙位于东非高原上,丙位于刚果盆地,二者降水差异主要由地形所致,因此导致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也应当是地形。
6.A 根据“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提示可知,甲处建坝会导致下游来水量减少,河水携带泥沙量减少,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下游水位会下降,导致海水倒灌,海岸线内退,由于水量减少,沿岸土壤盐碱化加剧。大坝建成后对下游地区流量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阻止了该河定期泛滥。下游河水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7.C 该区域为非洲南部,①箭头沿线由雨林到高山植物区、到草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②箭头沿线由沿海地区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增多,其中沿海为热带荒漠,内陆为热带草原;④箭头沿线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沿海),无法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来解释。③箭头由北向南依次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8.B 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3 0°~4 0°之间,但是图示区域该范围内陆地范围较小,造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范围较小。
9.C 甲自然带位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为热带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考虑纬度位置,该范围内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加之纬度低和地形阻挡,形成热带雨林。
1 0.C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西北部狼山发生地壳抬升运动,导致西北部地势较高,河流向东改道。
1 1.A 考虑图示地区人类活动,生产上以灌溉农业为主,加之气候干旱,极易导致盐碱化和地下水位上升,加上周边沙漠的影响,土地沙化也是可能的。由于该地区西北部地壳抬升,鄂尔多斯高原也在抬升,黄河目前位于高原边缘,继续向东改道的可能性不大。
1 2.B 河套平原的形成受地壳变动、水文变化、泥沙堆积、风沙、黄河河道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河套平原,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1 3.(1)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分)。
原因: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距海较远(2分);下垫面以陆地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2分)。
(2)河流水补给,冰(川)雪融水补给(2分)。
面积变化的原因: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1分);区域内人口增长迅速,生活用水量大(1分);调水灌溉量加大,使河流补给减少(1分);水库大坝建设拦蓄河水,使咸海补给水源减少(1分)。
(3)使区域气候变得更加干旱(1分);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土地增多(1分);植被覆盖度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河流水量减少,含沙量增加(1分)。
1 4.(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高山植物区的东侧和西侧(1分);东侧荒漠带分布纬度较高,为温带荒漠(1分),且东西范围较大,南北狭长分布(1分);西侧荒漠带分布纬度较低,为热带荒漠(1分),且南北狭长分布,东西范围较小(1分)。
成因:东侧荒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且山地南北狭长分布,阻挡了盛行西风的深入(2分)。西侧主要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减温减湿(1分),且南北影响范围广(1分),同时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1分),且受离岸信风影响,降水少(1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1分),气候干旱,形成荒漠;东西范围较小主要是因为山地南北狭长分布,阻挡了荒漠的东进(1分)。
(2)A侧: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高山阔叶林、高山针阔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荒漠、积雪(冰川)(2分);C侧:温带荒漠、温带草原、高山阔叶林、高山针阔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荒漠、积雪(冰川)(2分)。
(3)差异:东坡雪线高度高于西坡(1分)。
原因:西坡位于山地迎风坡,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1分);东坡位于山地背风坡,受西风影响小,气流下沉,降水少(1分)。
1 5.(1)分布特点:主要沿河谷分布(2分)。
原因: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小(2分)。
(2)类型:温带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草原带(2分)。
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
影响因素:水分(1分)。
(3)森林面积减少,造成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腐殖质减少(2分);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薄,肥力下降(2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减弱,导致河流流量变化增大,雨季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易断流(2分);同时,水土流失使地面侵蚀加剧,沟谷纵横,岩石裸露,加快岩石风化(2分)。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高中文化补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