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菁
(太原市园林建设开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谈城市绿地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作用
马 菁
(太原市园林建设开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简述了城市绿地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通过对照《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的指标类型,有针对性地梳理了城市绿地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城市绿地对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着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作用,以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城市绿地,生态园林城市,市政设施,局限性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和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2.1 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园林城市应当是一个绿色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当中,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率较高。市区内公园分布合理、街道绿荫成行、小区绿化宜人。市区周围的山区树荫浓密,形成绿色天然屏障。市区河流清澈,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城市生物物种丰富,生态平衡。城市热岛效应也较低。
2.2 生活环境良好
生态园林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空气中污染物少,蓝天多,阴霾少;河流清澈,无污染,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居民用水方便安全,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也要达到100%;城市虽然人口众多,每天车水马龙,但区域环境噪声较低;居民生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居民对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满意度较高。
2.3 基础设施完备
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道路整洁完好,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处理合理,对再生水的利用率较高,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居民出行顺畅。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完备的基础设施会给城市居民带来便捷的生活条件,有了这些基础,才可能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生态平衡。
2.4 景观具有特色
生态园林城市要尊重城市特有的地理条件、经济环境、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将城市特有的文化历史融入园林建设之中。生态园林城市注重保护城市风格的多样性,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有效抵制腐朽文化并迅速传播现代健康文化。
城市绿地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中关于绿地方面的指标比较多;指标多也更能体现出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布局,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方面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涉及到城市多个系统的优化配置,仅仅依靠城市绿地的增量增质就要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一点上,城市绿地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中有8个指标类型,这些类型和城市绿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重点探讨绿地与“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其余的“综合管理”“建设管控”主要涉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而“绿地建设”主要针对绿量的指标规定,本文对这3点不做讨论。
3.1 城市绿地对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直接促进作用
1)城市绿地对于生态园林城市的直接作用就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几年各地城市不断出现“霾”这种天气,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绿地中的植物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尤其是树木,树冠浓密、叶面多毛及分泌油脂的种类,滞尘能力较强。绿地中林下多以地被草坪覆盖,减少了重复扬尘污染。城市也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区域,有害气体相对较多。其中,SO2,Cl2及HF是危害最大的。绿地中的很多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危害。SO2被叶片吸收后,可以转化成硫酸根离子,既达到解毒的作用,又使其不受害或受害较轻。增加绿地量,大量种植植物,可以起到滞尘、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帮助降低空气污染指数。
2)绿地中的植物可以降低噪声,是因为声波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或折射到各个方向,改变了声波的传输方向,同时,声波的能量传输到叶片上,造成叶片振动,削弱了声波的能量,使最终到达地面的声音变小。20 m宽的多层复合植物群落,噪声通过后,与同距离空旷地相比,可减少5 dB~7 dB;30 m宽的林带(林下空旷),噪声通过后,与同距离的空旷地相比,可减少8 dB~10 dB;4 m宽的浓密绿篱,可减少6 dB(陈有民,1990)。
3)在英国曼彻斯特,有研究人员做了树木种植对气温与风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中心高密度绿地较少的地区,增加10%的绿地面积,可以抵消预期在2080年温度上升的4%。美国芝加哥也有类似的研究,以当地的规模来分析,大量的树木和绿地空间能够降低当地气温0.5 ℃~5 ℃。从城市的角度研究,如果想要降低平均温度1 ℃,增加10%的绿化覆盖率就可以达到。研究资料表明,夏季,绿地的温度普遍比裸露地面温度低6 ℃~7 ℃,比沥青路面低8 ℃~20.5 ℃。温度的降低可以减少人们使用空调的频率,这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3.2 城市绿地对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间接促进作用
1)绿地有助于城市节能减排。
英国有一项“经验法则(Rules of Thumb)”表明,3%~9%的能源节省,可以通过大树的荫蔽来实现。在英国,夏日,建筑物周边大树可以减少建筑的热量吸收,节省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如果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即使是落叶后的大树,仍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从而降低风速,建筑物的热量不容易流失。这样就可以减少对空调的使用,从而节能减排。美国有学者研究发现,增加10%的树木植被,可以减少由供热和冷却产生的能源消耗;如果只从供热角度分析,一株成熟的大树对建筑物挡风的作用,就可以减少能源消耗的1.3%。由此,除了依靠节能技术的节能建筑,可以结合周边绿地植物空间,进一步降低能耗,达到总能耗的减少。
在美国,大部分的再生水用于灌溉和景观;在以色列,接近1/2的再生水直接用于灌溉,1/3排入河道和回灌地下间接回收利用;在日本,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城市生活杂用的比例很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但是目前对再生水的利用率很低,即使是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于再生水的利用率也只规定了30%,远远低于国外一些城市的标准。从国外实践可以看出,国外绿地灌溉用水占再生水利用的比例都不低,以此为鉴,建设城市绿地的同时,利用符合标准的城市再生水浇灌绿地,既可以满足绿地景观和养护的要求,更能够大幅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这也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一个途径。
到2013年一季度,中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接近60辆,由此造成的道路拥堵、能源短缺十分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PM2.5的浓度居高不下。如何让人们少开车,多采用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是城市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交通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可达性而非机动性(Cullingworth,2011),便捷的到达目的地才是人们最终的目标。城市绿地可以用其良好的生态空间,成为建设城市慢行系统的载体。人们在欣赏优美景观、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就可以很便捷的到达目的地,而且不会堵车,从而将这种方式作为日常出行的首选。形成如此慢行系统,就可以减少汽车的出行,既提高了绿色出行分担率,又降低了PM2.5的浓度,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可以从中真正得到身心的愉悦。
2)绿地是辅助的市政设施。
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发现,在城市增加10%的绿地,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6%,在市中心全部楼顶上增加屋顶绿化,能够减少地表径流近20%。美国波特兰市的绿色街道是雨水径流管理的优秀案例,街道利用洼地、绿化带、渗水铺装等,从源头上管理雨水径流,减少受污染的雨水直接进入市政管道,使雨水能深入地下并补充地下水,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了管道维护费用。从以上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出,绿地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的风险,同时也是辅助的城市排水系统,减少雨水对排水系统的依赖。
城市绿地分类中的湿地是近几年讨论的热点,许多城市都利用一些成片的浅水区建设人工湿地。从人工湿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可以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上海世博绿地水体的案例印证了这一点,工程人员利用生物调控技术,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形成生物链,使原本污染的水体具备了自净能力,逐步实现人工生态向自然生态演替的过程;通过对水面植物的景观组织,选用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起到了水景绿化的作用。所以城市绿地中的湿地可以为水环境质量加分,更是自然的“污水处理厂”。
3)绿地是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居环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所居住的空间环境。目前在我国,城市绿地已经是人居环境总社区配套设施必须项,相应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的总体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绿地也是其中的重要项目。社会保障主要涉及的是城市弱势群体,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也必须考虑行动不便的群体,为他们提供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游览通道等。
3.3 城市绿地对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局限性
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多部门共同参与、多方面协调的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甚至是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参与努力的。城市绿地可以起到上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城市绿地只是城市众多基础设施之一,仅仅依靠城市绿地的达标,就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不可能完成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侧面也体现了生态园林城市的综合性。从国家标准体系来看,工业废物、废水的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景观照明、节能建筑、市政设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等一些指标,绿地的建设对于这些方面几乎是没有作用的。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00-101.
[2] 崔心红,张 浪.上海世博绿地水体修复的生物调控技术[J].中国园林,2011,27(3):24-26.
[3] 邓丹平.试论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788-790.
[4]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5):46-47.
[5] 王书宏,陈陆琴.太原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园林科技,2010(2):38-4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Z].20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Z].20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Z].2010.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urban green land upon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Ma Jing
(Taiyuan Garden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Center, Taiyuan 030002, China)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s of urban green land and ecological garden city. Through comparing indicator types ofEcologicalGardenCityEvaluationCriteria,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green land and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green land plays direct or indirect role in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unavoidable limitations.
urban green land, ecological garden city, municipal facility, limitation
1009-6825(2016)30-0204-02
2016-08-13
马 菁(1982- ),女,工程师
TU9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