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原及病理特征研究

2016-04-06 05:37:44李成应焦伟丽
兽医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呼肠雏鹅坏死性

孙 迎 李成应 焦伟丽

(佛山市南海东方溴龙制药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34)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原及病理特征研究

孙 迎李成应焦伟丽

(佛山市南海东方溴龙制药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34)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发生于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常发生于1~10周龄的雏鹅和仔鹅,最早发生于约日龄雏鹅,最晚发生于10周龄仔鹅,2~4周龄雏鹅多发。患鹅以肝脾脏出血性坏死为特征性病变,其发病率为20~90%,死亡率差异大,最高可达70%。该病流行趋势日趋严重,且死亡率高,已经给养鹅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呼肠孤病毒;肝脾脏出血性坏死;病毒性传染病

1 禽呼肠孤病毒概况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鸡病毒性关节炎和腔鞘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直径75nm左右,内核直径约50nln,呈二十面体对称。病毒基因组为双股RNA(dsRNA),有十个节段,编码10个结构蛋白和2个非结构蛋白。ARV对热和PH3有抵抗力,对脂溶剂不敏感;室温下HZOZ作用1h不能使其灭活,2%苯酚灭活部分病毒,2%甲醛在低温(4℃)无效;对DNA代谢抑制物、放线菌素D和5-氟脱氧尿核昔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灭活该病毒。ARV可在鸡胚卵黄囊、绒毛尿囊膜上及原代鸡肾细胞培养物内增殖,并对细胞有致病作用及产生细胞内包涵体,包涵体的病毒粒子呈晶格样排列。随着养禽业的蓬勃发展,ARV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引起的疾病发病率上升,复杂性增大。

2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发病情况

此病多数发生在一月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可高达70%以上,死亡率达60%,用各种抗菌素、磺胺药和抗小鹅瘟血清均无治疗和预防效果。

2.1症状

患病雏鹅精神萎顿,食欲大减或废绝,羽毛杂乱无光泽,体弱,消瘦,行动缓慢或跛行;病情严重者瘫痪在地,排白色稀粪,两腿呈划水状,仰头张口呼吸,一侧或两侧跗关节或跖关节肿胀。

2.2大体病变

剖检病死鹅可见患鹅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紫红色或鲜红色出血斑和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或灰黄色坏死斑,小如针头大,大如绿豆大;脾脏稍肿大,质地较硬,并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胰腺肿大,出血,并有散在性坏死灶,肾脏肿大,充血、出血,有弥漫性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心内膜有出血点;肠道粘膜和肌胃肌层有鲜红色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脑壳严重充血,脑组织充血;肺充血。

2.3显微病理变化

分述如下:

(1)肝脏:大片实质发生坏死,切片中几乎看不到完整的肝腺泡,坏死区范围较大,相连成片。坏死区中的肝腺泡结构完全破坏,肝细胞崩解,成为一片淡红染色的蛋白质性细网状结构物,充满坏死肝细胞形成的空泡和残留的核碎屑,坏死区周围有大片出血区,其中腺泡组织也已破坏或完全消失。在坏死出血区周围及残存肝组织间质中有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散在浸润。

(2)脾脏:与肝脏病变相似,整个切片成为大片充血、出血、坏死区,脾髓结构完全消失,淋巴组织大部分萎缩消失,仅见在出血区内散在分布的残存淋巴细胞集落,已不见完整的淋巴小结。坏死区形态不规则,有的相连成片,染淡红色,其中可见到成片的浆液状物质浸润和散在淋巴细胞及核碎屑。

(3)胰腺:胰浆膜疏松,组织水肿扩张,小血管出血,淋巴管扩张,水肿液中有少量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腺小叶内散在出现腺泡坏死小灶,有的相互融合成索状,灶内腺泡上皮细胞崩解,可见到成团的红染酶原颗粒,有的仅剩空泡。坏死灶内也有单核细胞浸润。

(4)肾脏:肾小管上皮广泛发生严重浊肿,有些上皮细胞已破坏崩解,实质中有小出血灶,在间质内及肾小管间散见淋巴细胞增生浸润。

(5)肠管:小肠浆膜均见炎性水肿,扩张,有散在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粘膜层很多绒毛上皮脱落,浅层多已发生坏死。

(6)心脏:心内膜炎性水肿,扩张,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深入浅层心肌间质,心肌纤维浊肿,肌间有小出血灶。

(7)肺:很多肺泡充血,有些副支气管腔内含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肺小叶间明显水肿,淋巴管扩张,水肿液中混有红细胞和少数单核细胞。较大支气管周围出现出血坏死灶,灶中肺泡组织破坏,充满红细胞,其中含有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

(8)脑:大脑有小胶质细胞散在增生浸润,并见数个或十数个胶质细胞聚集成团。神经细胞大多发生变性,周围水肿形成扩张的空腔,其中的神经细胞发生浓缩或溶解,仅见一些红染的胞浆物质。切片中见实质内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张,有的血管周围有少数胶质细胞增生,显现不完整的(管套)。小脑髓质中有小出血灶,脉络丛有出血和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

3 胚胎实验

(1)胚胎致死性

鹅胚:鹅胚分离株分别在鹅胚传代均能引起规律性胚胎死亡和特征性病变。

鸭胚:鹅胚传代毒株接种鸭胚均能引起鸭胚死亡和特征性病变。

鸡胚:鹅胚传代毒株接种鸡胚均能引起鸡胚死亡和特征性病变。

(2)胚胎病变

鹅胚、鸭胚和鸡胚大体肉眼病变比较一致。绝大多数胚胎全身胚体皮肤严重充血、出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胚体。一些胚胎皮肤不充血,但胸部、头部和大腿等不同部位肌肉和皮肤有大小不一鲜红出血斑。心外膜有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状鲜红出血斑;肝脏肿大,较小胚龄有散在呈淡黄色和红色相交病灶,较大胚龄的肝脏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肾脏肿大,有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有紫红色和鲜红色黄豆大至小蚕豆大出血性坏死斑,膜有出血点;其他部位水肿。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5-548.

[2]陆承平.禽呼肠孤病毒[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7,(67):60-61.

[3]王永坤,周继宏.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初步研究[J].中国禽业导刊,2002,24(18):9-11.

猜你喜欢
呼肠雏鹅坏死性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0
草鱼呼肠孤病毒096 vp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肾细胞中的表达
喂雏鹅 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