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华
(云南省巧家县红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巧家 654606)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李贵华
(云南省巧家县红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巧家654606)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世界范围内流行,又称格拉泽氏病,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文章在介绍此病典型症状和流行特点的基础上,自预防和治疗两个角度,就综合防治此病做要点性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预防;治疗
近些年,随养猪规模的扩大,生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诸多规模猪场出现了一系列,类似:体温骤升、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呼吸急促、被毛杂乱、皮肤苍白、极度消瘦、关节肿痛、严重跛行、拉黄稀、衰竭致死等典型症状,为特征的疾病。针对此病的出现,有的认为属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综合危害的结果;有的认为属猪流感在作怪;有的认为属附红细胞体感染;有的认为是链球菌感染。针对此问题,说法不一,施治方法多样,但是不见成效,多数以失败告终。而如果按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加以处置,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可见,此为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所致。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表现为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这种细菌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甚至是在健康的猪群中也可以发现,给养猪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没有免疫过的猪场,更容易受此病威胁,初次感染后的后果更严重些。
猪为此症易感群体,青年猪2周龄到4月龄,最易受影响,常见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在此阶段,5~8周龄猪只,易感性最高,发病率达10~15%,严重感染时,病死率达50%。致病菌为上呼吸道内常见的共栖菌,长期寄生猪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正常情况下,不发病未见症状。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或,转群、断奶、混群、变换饲料、通风不良等不良应激下,猪体免疫受到抑制,将加重此病的发生率。
国内有报道的病例,可导致病猪引发浆膜炎和关节炎。各地除云南省外,广东、黑龙江、辽宁等地,均有分离出致病病毒的报道。检查血清型,以4、5、12型和13型的流行最为广泛。
一般在仔猪保育阶段多发,往往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生长情况良好,但经过2周~3周后相继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短促咳,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喘气加剧,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多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饮欲废绝。有的皮肤潮红而后紫蓝,耳尖或边缘发绀,有时突然死亡。偶见脑膜炎,出现神经症状。本病多因被PRRSV等病毒类和霉形体感染后猪场的仔猪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
转入慢性后,多见厌食,咳嗽喘气日见加重,呼吸困难,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发绀,便秘下痢交替出现,四肢无力或跛行,最后终因衰竭而死亡,部分耐过的猪也因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此病得到确诊后,或出现疑似病例,应立即用特克喘配血虫清,0.2ml/kg,肌肉注射。同时,全群注意药防,达到有效预控此病的目的。具体防治方案,参照如下:
(1)隔离猪舍内所有病猪,严格消毒管理制度。
(2)发病初期,用多利,100g/次;阿莫西林,100g/次,兑水,500kg,灌服,连用1周。或,用氟苯尼考,100g/次;磺胺六甲氧嘧啶,100g/次,拌料250kg,连用1周。
(3)重症感染病例,尽量不要用本场常用抗菌类药物,避免已产生耐药性影响用药效果。可尝试用,电解多维,100g/次,兑水100kg;阿莫西林,100g/次,兑水500kg。混合饮水,自由饮服。或,用强力霉素,200g/次;磺胺六甲氧嘧啶,200g/次;利巴韦林,100g/次,混合拌料500kg,连续用药1周,治愈效果不错。
(4)康复治疗后期,注意加强护理。饲喂期间,适量加黄芪多糖,做好防继发感染的准备。
(1)严格消毒管理,搞好圈舍卫生,改善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2)加强饲料监管,禁饲霉变饲料。尤其霉变饲料对猪体免疫的侵害,应时刻提防。可长期饲料中,添加除霉剂。
(3)提早预防免疫,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抗病水平。根据使用说明,严格接种剂量。早期免疫母猪,通过哺乳保护仔猪,能起到很好的防病效果。研究证实:母猪为此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落实好卫生消毒管理的同时,注意对种猪的免疫,切实保护好仔猪。后备母猪,配种前6周、前3周,分别接种1次;初免母猪,产前6周和3周,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分别接种1次;经免母猪,产前4周,免疫接种1次,即可。仔猪出生后,1~2周、3~4周,各接种免疫1次。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尚且没有1种灭活苗,能对此病所有致病菌株产生交叉保护能力。由此,更建议用自场血清制备自家苗,切实提升免疫效力。自备的接种苗,仔猪15日龄,接种用2ml。母猪配种前2周,接种用3ml,颈部肌肉注射,预控效果不错。
(4)上述临床防治适用的药物,均为敏感性药物。同样,适合用于日常药防,连续用5~7d,防病效果较好。
我们相信,各基层养殖户主能充分了解该病,严格按照科学饲养管理的方式,实施科学化养殖。猪副猪嗜血杆菌能造成的损失将被控制在最低,养殖户主同样能获得最大的养殖收益。
[1]黄延招,陈美足.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6,(2):10-11.
[2]郭伶,吴明谦,文艳巧.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2):62-64.
[3]陈金山,李任峰,马金友,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