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崟
(新疆伊犁霍城县清水河镇兽医站,新疆伊犁 835207)
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疾病预防
陈前崟
(新疆伊犁霍城县清水河镇兽医站,新疆伊犁835207)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以及地区奶牛产业的整体产奶量并做好科学的疾病预防工作,本文立足于这两大工作的中心主旨,围绕具体的解决对策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此来提出更为高效且科学的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具体方法,并针对奶牛的疾病预防方面也指出明确的发展策略。从而在根本上完成奶牛产业的效益指标,并促进奶牛养殖业在更加规范化、集约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
奶牛产业;产奶量;疾病预防
目前,我国畜牧业中的奶牛养殖业从平均产奶量这一指标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对指标仍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奶牛养殖业的平均产奶量达到了8000kg,甚至1000kg;然而我国奶牛养殖也的平均产奶量仅为7000kg,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算术平均值甚至更低,为5000kg。在影响我国奶牛产奶量的众多因素中,关于奶牛的疾病这一因素大大影响了奶牛个体的质量和产奶数量,从而直接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总体效益。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并积极做好奶牛的疾病预防工作,是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促进奶牛养殖业实现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方式的关键。
1.1遗传与生理因素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来说,其主要包括了奶牛自身的品种与个体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品种的奶牛产奶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度,并且针对奶牛群体的培育难度也会有所不同。而奶牛的个体群体之间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比如相同品种的奶牛,在不同个体上也会存在产奶量不同、体格不同等[1]。
从生理因素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站在奶牛产犊状态下对产奶量的影响角度,其主要包括奶牛的产胎年龄、每胎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分泌乳汁的时间规律。在奶牛分娩之后的产奶量会呈现出“波浪状”发展规律,即产奶量会先低、再高、保持高峰期、再逐渐降低的产奶状态。
1.2环境因素
从外界环境因素来看,在影响奶牛产奶量方面主要包括了外界对奶牛群体营养物质的供给、奶牛产犊的季节把控与温度把控以及对于奶牛群体的饲料管理与饲养人员因素。其中,全面的营养物质供给能够保障奶牛饲养的质量和牛奶自身的营养指标,所以需要在喂养过程中为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障营养均衡。并且对于奶牛在产犊期间的季节把控与温度的调节都要做到适宜,控制在10摄氏度至16摄氏度之间最为合理,可以保证良好的产奶量。针对奶牛喂养过程中的饲料管理与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方面,要做到饲料营养均衡、喂养方式科学、挤乳次数正确,才能保障奶牛群体自身的产奶潜力[2]。
针对我国奶牛产业来说,影响其发展效益的最关键因素便是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牛的疾病预防,做好这两点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奶牛产业实现良好发展。下面立足于这两大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2.1提高奶牛产奶量
第一,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首先需要从奶牛的品种上入手。要精心培育和养殖品种优良、基因良好的奶牛种类,这样能够为后续很多年的奶牛群体繁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科学制定奶牛的饲料比例,粗粮与细粮要科学搭配,充分为奶牛补充全方位的钙、铁、锌、硒、维生素。同时,可以根据奶牛的进食状况适当提高粗粮的饲料比重,挑选有利于奶牛营养均衡的粗粮种类,比如羊草、苜蓿、全株玉米等。这样将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证奶牛饲料的优质性,能够促进奶牛的产奶量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3]。
第二,加强对奶牛的饮水管理,保障奶牛的饮水是安全、清洁且零污染的。同时也要保障奶牛能够保持在一个标准的饮水量范围区间,以此来防止产奶量下降现象的出现。更要注意的是,如果当室内温度低于12℃时,要禁止对奶牛进行冷水饮用。因为奶牛引用冷水不仅会降低奶牛自身的体内1~2℃的体温,更会在恢复体温恒温的过程中消耗掉很多能量与体内养分,这样不利于奶牛的产奶,会造成产奶量的明显降低。因此当室内环境温度过低时,建议为奶牛提供温度适宜的温水进行饮用,以此来保证奶牛体温维持在固定水平。
第三,要给予奶牛群体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当的运动。针对苏联报道,如果保证奶牛坚持每天运动两到三个小时,且每个小时走3~3.5km的距离,奶牛的产奶量不仅会比以往提升10%~15%的产量,同时也会推动奶牛群体的繁殖速度。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要为奶牛提供充分的阳光和充足的运动,并搭配科学的乳房按摩,为奶牛的乳房做好保养工作。
奶牛的健康是保障牛奶的质量以及提高产奶量的必备保障,因此做好奶牛疾病预防工作对奶牛群体保持健康生长状态的重要基础。在针对奶牛进行疾病预防的过程中,重点防护时间是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因为春季和秋季是防护牛结核病与布氏杆菌并检疫工作的最佳时期。在进行病菌检疫的过程中,一旦确认某个奶牛个体携带病菌,必须将同一空间内的奶牛全部扑杀,以防止牛结核病或者不是杆菌病扩散的范围和面积更大[4]。
与此同时,地区的奶牛养殖户更要按照国家下达的统一标准,做好防护奶牛群体感染上口蹄疫病菌,做好科学且完善的奶牛口蹄疫免疫工作。并且,针对挤奶操作而言,由于挤奶操作和挤奶流程的失误会提升奶牛患上乳房炎的几率。因此,奶牛养殖场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规范挤奶手法,在科学正确的挤奶操作下完成挤奶工作,并在挤奶前后给奶牛进行乳房淋浴和擦药,用纸巾擦干后正式进行挤奶。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并有效预防奶牛患上乳房炎。
综上所述,我国的畜牧业较为发达且普遍,在很多省份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撑地区人民的收入。但是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业来说,产奶量较低且奶牛群体的疾病侵害,是严重影响且制约奶牛产业整体效益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上通过站在提高我国奶牛产奶量的对策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同时并站在有效预防奶牛疾病的角度,为奶牛群体营造良好且绿色的生活环境,高效防范奶牛疾病,以此来为提高奶牛产奶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保障奶牛个体在健康的状态下成长。
[1]张吉鹍.创新奶牛养殖技术转变奶牛经营模式——奶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新技术[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4,(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