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生态经济条件下牧区改革与草原畜牧业发展建设

2016-04-06 05:37:44
兽医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巴塘牧区牧民

李 娟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四川巴塘 627650)

巴塘县生态经济条件下牧区改革与草原畜牧业发展建设

李 娟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四川巴塘627650)

生态草原畜牧业是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及资源条件。通过现状分析,采取调整结构、人才引进、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完善服务体系等加快巴塘县牧区产业发展,探索生态经济条件下草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生态;草原;制约;三牧;思路对策

1 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

巴塘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以藏猪、藏鸡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规模化经营,全县畜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多年来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草原生态建设等大力实施,巴塘县草原畜牧业生产取得了良好成绩。

2015年巴塘县牛(牦牛、水牛、偏奶牛)合计234.99万头,马驴骡合计38.30万头,羊(山羊、绵羊)合计108.51万头,地区总产值93380万元,总增率为25.74%,出栏率为26.06%,商品率为19.64%;肉产量为2229t,奶产量为4085L。农业总产值30804万元,牧业产值12421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58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为2063元。

2 制约“三牧”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2.1牧民文化落后,干部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牧民长期生产生活在偏远的牧区,受教育、文化条件的限制,造成牧民相对文化培训不够,生产技能差;干部的业务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老化,技术水平和实践技能较差,难以满足基层技术服务的需要。畜牧科技人才短缺;近年来巴塘县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人员未能得到及时补充,现有技术人员培训又不到位和老龄化,加之部分流失,造成基层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和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2.2牧区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牧区水利基础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人畜饮水和草原灌溉及饲草料基地建设用水都存在很大困难;缺乏牧道建设专项资金,无法开展牧道项目建设;草料储备库建设落后,一旦发生各种灾害,无法保证受灾牲畜饲草料供应;牧民定居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牧民也贫穷,饲草料地配套建设不完善,达不到牧民正常生产生活条件需求;畜牧技术研究推广和办公场所不足是影响巴塘县畜牧业发展的客观原因之一,至今没有畜牧技术科研办公设施,现有的办公条件极差或成危房。

2.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龙头企业空白

部分牧民比较贫困,加之畜牧业本身房贷风险大,所以牧民贷款比较难;各类惠农政策的补助资金大部分涉及不到牧民,如良种补贴等;除生猪可以保险外,其他牲畜都没有列入保险范畴,牧区饲养牲畜主要以牦牛为主;没有上规模的畜牧龙头企业,畜产品产业链条空白,是滞后牧民致富的原因之一。

2.4草原畜牧业布局不合理,超载过牧,草场“三化”现象严重

由于牧区在草原畜群养殖分布上不合理,超载过牧现象严重,草场资源严重退化。尽管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但由于饲料粮补助少,根本满足不了因草场禁牧、休牧后牲畜饲草料补饲需求和牧民生产生活需要,致使草场禁牧、休牧草原保护措施未能很好落实。

2.5生产方式落后,特色畜牧业发展缓慢

牧区草原畜牧业仍以游牧型生产方式为主,大部分牧民仍过着逐水而居、逐草而牧的生活。牧民还普遍存在着“畜多为富”的传统观念。家畜自然繁育和近亲繁育现象突出,品种退化、质量下降问题比较严重。

2.6资源破坏严重,生产条件恶化

由于长期重利用、轻建设,掠夺式经营,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石漠化严重,牧草产量下降、优良牧草比重降低、毒害草比例升高,家畜承载能力不断减弱。气候变化及不合理利用,牧区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所导致的沙水土流失、鼠虫灾害等问题日趋严重。尽管国家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等工程,使局部地区生态有所恢复和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生态恶化的大趋势仍没有根本扭转,生态破坏的压力呈现加强之势。经济发展水平仍很落后。

3 思路与对策

3.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一要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二要加强对草原保护和建设的监管。以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措施为核心,积极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执法手段,依法加大对非法开垦草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三要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逐步从分散的家庭饲养模式向规模化园区养殖模式转变。

3.2加快构建特色畜牧产业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进驻巴塘,将巴塘本土藏猪、藏鸡、西藏山羊等招牌打响,打亮,让企业拉动牧民增收致富。

3.3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基础上,本着实现“让草原绿起来,让牧民富起来”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牧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将巴塘畜牧业推上新台阶,重点搞好2015年牲畜暖棚建设项目;在打贮草基地、卧圈种草、牧道、围栏等基础设施上,尽快完善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3.4加快牧区社会事业建设

全力以赴抓好教育,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政策措施,用好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特别是抓好牧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要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扩大新型牧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牧村基层卫生室建设,解决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牧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

3.5加大生态草原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草原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加强宣传保护生态草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民对生态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认识,增强全民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的关心和支持,动员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保护的伟大事业。要加大草原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全民推进农牧民实现小康社会的新进程,建美丽生态和谐新巴塘。

[1]张殿发,张祥华.中国北方牧区草原牧业生态经济学透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6(1):37-42.

猜你喜欢
巴塘牧区牧民
牧民新生活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草原歌声(2021年3期)2021-03-09 05:10:28
甘南牧民 赵云雁
金秋(2020年4期)2020-08-18 02:39:20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绿色中国(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28
我在巴塘等你
绿色中国(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26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绿色中国(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22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