郞世万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4024)
浅析集约化猪场疫病现状与防控措施
郞世万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404024)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养殖模式逐步由散养向集约化养殖转变。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步上升的生猪疫病发病率、死亡率给生猪疫病 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成为每一个养殖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综述目前国内集约化猪场疫病现状,浅析了猪场综合防控措施。
集约化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目前国内的大型规模化猪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相较于前几年有了较大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就目前国内集约化猪场主要疫病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猪场的建设与管理,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以及消毒技术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
2.1非典型性疾病或亚临床感染增多
集约化猪场都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比较完整的防控体系。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猪群中的免疫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疫病出现局部流行或散发。其发病情况多呈非典型化,发病率、死亡率不高,比如非典型猪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母猪死亡率不高,但可降低生长育肥猪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率。
2.2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
由于各种疾病的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也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病原混合感染比较多见,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危害严重且难以控制,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寄生虫、病毒或细菌与霉菌毒素中毒等。猪瘟或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蓝耳和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气喘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肺疫的多重感染同样给猪场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
2.3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猪群病毒性疾病没控制好、存在严重免疫抑制、大量使用及滥用抗生素导致是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依赖抗菌药来控制它们越发艰难,细菌耐药性使许多猪场已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2.4各类“综合征”疾病出现
如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高热综合征等,使治疗难度增加。目前已证实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有关的病原体有30多种,且在不断增加。蓝耳病、圆环病、细小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猪瘟等比例较高。呼吸道综合征是养猪的头号疾病,临床表现为肺炎症状,病猪咳嗽,呼吸加快,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或停滞等。
3.1猪场建设
(1)选址
猪场选址必须综合考虑其卫生防疫条件。避免受周围环境污染,场址应选在居民区的下风向,地势低于居民区,避开居民区的排污口和排污道。猪场应该远离交通干道,屠宰场和其他养殖场。
(2)场内建设
根据利于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进行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并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地势,猪场各建筑物和设施的面积等情况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建筑物的朝向等。集约化猪场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等功能区。病猪隔离舍及粪便堆积处等建筑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其他猪群。
3.2科学管理
(1)猪场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蔓延。具体的消毒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猪场的大门入口处和每栋舍门口设立消毒盆,放盛装2%烧碱溶液。②生产区入口处设有紫外线消毒室、洗澡更衣室。③全场大环境彻底消毒每周至少1次,栏舍、走道喷雾消毒每周至少2次。④猪转群、出栏后对舍内进行彻底清洗,用2~3%烧碱水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猪栏、槽具。⑤定期在舍内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进行带猪消毒。⑥定期防鼠、灭鼠、灭蚊蝇、驱虫和驱赶飞鸟,并对粪便及其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2)人员流动控制
猪场内外人员流动会对猪场内卫生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保证猪群繁育的健康环境,应该采取专门的应对措施。①设专职门卫,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外来人员办事、探亲访友等一律在接待室接洽,不准进入生产区。②不准从场外买肉类及其制品和食用本场的病死猪。③场内工作人员进场也必须沐浴、更衣、消毒,穿已消毒过的工作服和胶靴,戴上工作帽。
3.3卫生防疫
(1)引种与防疫
实践证明,许多疾病的传入都是由于引种不慎所引起。为减少引种的危险性,引种时必须先了解引进种猪来源地的猪场疫情及免疫接种情况,检查每头引进种猪的资料,确定无疫病后才可引进。引种时注意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同时要防止运输工具和运输途中感染疾病。
(2)实施全进全出养殖模式
全进全出制度是集约化猪场的一项基本的管理制度,也是猪场饲料管理、控制疾病的核心。要切断猪场疾病的循环,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是有效预防疾病的根本,能真正做到彻底消毒,可以显著提高猪的抗病力以及最大限度减少应激,把日龄、体况相近的猪集中到一起饲养,便于环境控制,更适合每头猪的生长发育。
3.4免疫监测与预防
防疫的目的是保护整个猪群免受疫病的侵害,采用积极的防疫措施,把疫病防范于未然,是防疫的真正目的。为此必须做好日常的疫病检查和监测工作,掌握猪群健康动态,评估猪的生物学性状与现有猪场环境中真实的发育状况。
集约化猪场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各种疾病的流行,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目前通过国内部分地区猪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发现很多病原体仍然广泛流行,并且近年来呈现出混合感染,非典型症状以及细菌耐药性等特点。集约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贯彻对疾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方针的主要体现,是实现生产绿色、安全、无公害畜产品的必由之路[2]。同时也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贯彻“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的思想,实现畜牧业安全、优质、高效发展。
[1]王洪光,汤德元,罗险峰,等.猪瘟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情况的研究进展[J].中国猪业,2013,8(4):56-58.
[2]吴超.猪链球菌流行病学特征和hp0197基因多态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