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和发扬

2016-04-06 13:27郝育庭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临汾041000
山西林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郝育庭(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1000)



浅谈中华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和发扬

郝育庭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中国园林凝聚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通过对中华文化、园林的回顾评价,探析了现代园林的时代特征,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师应具备的设计素养以及对中华文化传承发扬的职责。

【关键词】中华文化;园林文化;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华民族的强盛又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全体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的灵魂,是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创造璀璨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园林文化,可见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根”和“魂”。中国园林是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代表。

1 中华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中国园林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盛衰曲折。中华大地上自有园林雏形,中华文化就随之融入各朝各代园林的发展中,包含了诗琴书画、戏谱影拳、佛道儒教、唐装汉服、织瓷扇纸、茶艺乐雕以及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等传统文化表现元素。中华文化与中国园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机结合、互为表里、潜移互渗,使中国园林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意识形态中理想的生活艺术模式,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

“天人合一”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从历史上看,中国园林的主流一直在探索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或存在状态,并在实践中创造出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颐和园内掩映在昆明湖和万寿山之中的亭台楼阁,还是沧浪亭内将自然山水之情景融于殿廊画扇、梳窗竹影,或是《园冶》中阐述的造园思想和技术,究其根本莫不在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人化和人自然化的艺术方式是“天人合一”的实践,也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技术上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讲究的是诗情画意和师法自然,以创造意境为核心,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体现了先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将人工美融入自然美,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的“天人合一”园林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沧浪园、寄畅园、网师园等现存古典园林均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2 现代园林的时代特点

当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性,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园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现代园林的时代特征逐步形成。现代园林是将植物和现代建筑物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旨在建造出生态、环保、实用、怡人的生产生活空间。

2.1功能齐全

现代园林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借鉴前苏联与美国的先进造园理论,结合现代园林绿地建设理论、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及现代工艺,注重园林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讲,其核心是将园林与建筑融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满足人们改善生态环境、亲近自然、安全舒适、景色美观、运动休闲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生活工作环境。

2.2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园林充分利用金属、塑料、玻璃等新材料,利用造景新工艺,设计出丰富多样、充满激情和趣味性的园林景观形式,丰富了中国园林内容。比如,苔藓墙的应用是立体绿化的新方法,在城市高耸的楼阁之上充分利用墙面资源,将苔藓种在瓷砖上,去创造更多的自然绿化,达到了预想不到的绿化效果。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园林设计被重新定义,已经不是简单的自然再现或者自然提炼,而是带给人们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共鸣,使人们用前所未有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大自然的美。

2.3融入新的造园思想和文化元素

当代发达的信息技术使现代园林广泛借鉴了世界先进的造园思想和技术,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现代园林文化更加多元化。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可食园林”设计理念诞生并引入国内。“可食园林”不是简单的对绿地进行造景绿化,而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改造绿地,使园林绿地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同时使人们的饮食越来越健康和生态。它的出现完美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状态下蔬菜种植和园林绿化之间的矛盾,同时丰富了现代园林内容。

2.4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的

传统的园林虽然不再像古典园林那样仅为少数人服务,但仍相对独立,且与城市设施没有统筹规划使用。相对于传统园林服务方式局限性,现代园林更加开放,更加强调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有一些住宅区不仅拆墙透绿,而且开放内部道路作为城市路网的微循环,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小区”,开创了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的先河。

2.5以生态文明为根本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和“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号召全社会珍爱自然。十八大后,生态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引导着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方向,将对中国园林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产物,并被寄予厚望,将丰富现代园林建设内容。

3 现代园林设计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3.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

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身体力行,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践行者。融合了文化的园林设计比单纯的景观设计更有生命力。要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融入更多的中华文化元素,使现代园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载体,使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同胞在享受中国园林带来的美好意境和实用便捷时,更能见景生情,心中荡起绵绵的乡愁。

3.2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坚持包容的态度,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广泛借鉴、洋为中用、兼容互补、融会贯通,结合现代造园新工艺、新技术和当代文化主流,开拓创新,更好地繁荣我国园林事业。始终抓住园林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代表先进文化方向,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禁止滥用文化元素,乱贴文化标签,避免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属性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滥用、随意堆砌和拼凑。

3.3重视生态文化的发扬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是人类价值取向的质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规划绿地,用生态思维去解决园林造景矛盾。在实践中,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能够熟练掌握园林文化表达方式和景观表现手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情景交融、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园林环境。要重视生态文化的发扬,积极促进社会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使全社会在不同行业领域和生产创造中逐步增加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3月.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707(2016)02-034-02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4.014

【作者简介】郝育庭(1979-),男,2003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6-03-10;【修回日期】2016-03-25。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中华文化反思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