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玲 胡士林 郭建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牛常见条件性致病菌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措施
柳美玲 胡士林 郭建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能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性致病菌。
近年来,牛只的引进和调运日趋频繁,给条件性致病菌的发病创造了条件,由于该类致病菌容易被忽视,往往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临床常发的牛条件性致病菌主要有牛巴氏杆菌、牛绿脓杆菌、牛化脓隐秘杆菌、牛附红细胞体。
(一)牛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共患传染病称为巴氏杆菌病。1887 年Oreste和Armanni发现了水牛疫,后证实是由巴氏杆菌引起。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动物的致病性与菌株毒力强弱以及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有关。毒力较强的毒株感染抵抗力弱的动物体,细菌较易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特别是突破淋巴系统屏障而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发病动物常因败血症于24小时内死亡,死前很难见到明显的发病症状。引起败血症的原因是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这种内毒素是不含蛋白质的脂多糖。
如果机体的抵抗力强或侵入的细菌数量少或毒力弱,可使病程延缓到1~2 d,这期间发病动物体温上升,细菌侵入的局部呈肿胀高热,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由于机体抵抗力的作用,细菌被阻止在侵入部位一段时间,因此病变先局限在局部,之后再蔓延到其他部位。
如果菌株毒力弱,机体又有很强的抵抗力,则病变只能局限于局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局限性病变区。有时,细菌也可能仅存在于局部病变部位,而不能引起出血性败血症。在生产实践中,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常因环境条件、动物免疫状况及饲养状况而异。
(二)牛绿脓杆菌病
绿脓杆菌为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所有菌株都能运动。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动物肠道和皮肤,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菌是奶牛乳房炎、子宫炎的继发菌,同时也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
绿脓杆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注射污染、环境破坏、营养不良、运输等应激因素是造成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激因素使机体对本菌的入侵缺乏有力的抵抗力,从而引起发病。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医院内环境中较多见,绿脓杆菌一般不对健康的动物和人致病,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发病是由外毒素A、胞外酶S和菌毛等多种毒力因子参与而引起的。其致病性与多种细菌成分和分泌产物密切相关。其感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粘附和定居;局部入侵;多样性系统疾病。感染也可在任何一个阶段终止,而毒力因子决定着疾病的症状和特点。
(三)牛化脓隐秘杆菌病
A. pyogenes 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无运动性,无芽孢,短的棒状细菌, 是隐秘杆菌属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奶牛、肉牛和猪等重要经济动物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于这些动物体内几乎所有的黏膜中,从健康动物体内的乳腺、泌尿生殖道和上呼吸道中该菌的分离率达到100%,作为肠道共生菌,A. pyogenes 感染的源头往往是内源性的。
A.pyogenes 是奶牛和肉牛子宫炎的一种主要的病原体,已经报道 A. pyogenes 与牛子宫感染的相关度在27%~69%,它能导致繁殖能力下降。此外,A.pyogenes可以引起奶牛的乳房炎,最大经济损失的疾病是犊牛的肝脓肿,常常导致坏死梭杆菌和 A.pyogenes 的协同感染。
(四)牛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感染比较普遍的条件性致病菌,健康牛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由于宿主和附红细胞体之间能保持一种平衡,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的数量常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往往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当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时,附红细胞体大量增殖。红细胞被附红细胞体感染后,红细胞膜发生内陷和空洞,从而发生结构和形状的改变。由于红细胞膜的改变,导致红细胞膜表面隐蔽的抗原暴露或者原有的抗原发生改变而被自身免疫系统视为异物,从而导致机体产生抗体—IgM型冷凝素,并攻击被感染的红细胞,引起Ⅱ型过敏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减少应激,提高牛体免疫力是根本的防控措施。由于多数养殖业者以前从未接触过养牛业等相关工作,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培训,从项目筹备到场址选择、栏舍建设、配套设施及疾病防治等方面非常盲目,养殖观念也亟待改变,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为条件性致病菌的发病提供了机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控措施。
1.做好场址选择及栏舍布局。
按照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的要求。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场地开阔,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栏舍与栏舍之间的距离最少在10 m以上,牛栏舍附近种植速生杨等高大乔木,空闲场地要进行绿化,可起到防暑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此外,还应建有草料加工、调制、贮藏的车间仓库、消毒间、青贮窖、氨化池以及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等。不断改善饲养管理水平,给牛群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
2.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做好良种选育和免疫预防工作。改善牛的遗传品质,提高牛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做到不去疫区引种,对牛群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对条件性致病菌检测呈阳性的病牛应坚决淘汰,彻底治疗原发病,减少继发感染,不断净化牛群。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开展抗体水平监测,确保牛体健康。
3.加强日常管理,保证牛体充足的营养。合理搭配日粮。育肥牛引进初期日粮中精饲料与粗饲料比约为30%~40%∶60%~70%即可。精饲料中能量饲料(玉米、麸皮、米糠等)约占70~80%,而蛋白质饲料(棉粕、豆饼、菜子饼等)约占10%~20%。此外,青粗饲料要供应充足,做好青粗饲料的加工调制,确保青粗饲料四季均衡供给。这样不仅能满足育肥牛营养需要量,而且还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牛效益。
4.减少应激因素。在饲养上要采取循序渐进,逐渐过渡的方式。尤其在引种时,牛体经过长途运输,体力严重透支,且饲养环境发生了改变,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极易使上述各类条件性致病菌引起发病。第一次饮水要控制40%左右,不能让其充分饮水,同时,饮水时要添加少量的食盐或麸皮以补充体力,饲喂少许青绿多汁饲料,让其充分休息,间隔5~6 h后,再让其充分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