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霞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痈32例
陈玉霞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口服中药汤剂和外用鲜蒲公英捣烂外敷。结果:治愈25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9%。结论:中药治疗乳痈疗效确切。
乳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观察
笔者用消痈散结汤内服及蒲公英外敷治疗乳痈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共3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哺乳期患者。初产妇28例、经产妇4例,年龄22~36岁,发病时间为产后2~4周,病程5~10天。初起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皮温高,触之有边界不清的硬结,压痛明显,或伴发热、恶寒、头痛、乏力纳差、大便干,小便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全身症状。腋下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或正常。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现代中医乳房病学》[1]。①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②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③患侧腋下可有晷核肿大疼痛。④患侧多数为哺乳期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
用消痈散结汤。柴胡、金银花、连翘、全瓜蒌、川芎、肉桂、牛蒡子、鹿角霜、白芍、青皮、炮姜、甘草。肿痛明显加乳香、没药,乳汁不通加王不留行、路路通,口渴加芦根、天花粉,恶露不净加益母草、当归,大便不通加芒硝、火麻仁、桃仁,硬结不消加穿山甲,浙贝母。水煎服,1日1剂。外用鲜蒲公英(冬天无鲜品时用金黄散调敷)捣烂外敷于乳房肿块皮肤上,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红肿消退,局部肿块消失无压痛,全身症状消失,体温、血常规正常。好转:红肿疼痛减轻,局部肿块变小有轻度压痛,体温正常,血常规基本正常。未愈:肿痛不减,肿块增大或溃脓,全身症状加重。
治愈25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9%。疗程最短3天,最长14天。
乳痈为哺乳期的乳汁蓄结,胃热壅盛,肝气郁结及外邪侵袭所致。
乳痈治疗初期宜解毒散结,内外合治,正如《疡科纲要》指出“治痈之要,未成者必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于无形”。中药柴胡、青皮、白芍、牛蒡子疏肝解郁,全瓜蒌、连翘、金银花、甘草清热通乳散结,川芎、乳香、没药活血行气、化瘀止痛。因产后气血俱虚,用药不可过于寒凉,故鹿角霜、炮姜、肉桂温经通乳。炮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其水提液和醇提液具有抗炎、升高白血球作用[1]。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乳痈疗效显著。
R271.445.58
B
1004-2814(2016)08-0778-01
2016-04-03
[1]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