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于丽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先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逆行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如果累及直肠,常伴有里急后重、出现黏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1]。临床上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健康宣教,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现将我科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加以总结。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肛肠科就诊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女性28例,男性22例,年龄为22岁~78岁(平均年龄47岁)。60%~75%的患者起病缓慢,症状持续,病程反复发作,5%~10%的患者首次发作。发作诱因一般为精神刺激、饮食失调、过度劳累、继发感染等。
1.2 治疗方法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多选取左侧卧位。患者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15分钟,给予慢溃宁灌肠剂(主要成分:青黛、诃子、黄柏等。功效:清利湿热、收涩止泻、止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方)100ml保留灌肠,让药液直接与病变的黏膜接触,发挥作用,加强疗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指导患者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灌肠后患者需要平卧一小时以上。
1.3 灌肠注意事项
1.3.1 药液温度宜在37℃~38℃。灌肠深度直接影响灌肠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而灌肠液在肠内保留的时间也直接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肛管插入肛内深度约为30cm,使肛管达到乙状结肠中段位置,中药药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
1.3.2 灌肠前需详细评估患者的自身状况,测量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若患者排便失禁则禁用灌肠疗法。
1.3.3 灌肠前应消除患者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情绪。室内温度适宜,以防患者受凉。
1.3.4 在灌肠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协助医生对症处理。
1.3.5 灌肠时应尽量减少患者暴露肢体,以保护患者自尊。
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一次性症状缓解出院。住院时间7~15天,平均10天。患者出院后3个月均未复发。
3.1 心理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常有烦躁、焦虑、失眠、多疑、紧张、恐惧等心理。对患者要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思想疑虑及压力,避免精神刺激及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2 饮食指导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顽固性的慢性病。其病程长,病人机体消耗大,严重者可因失水、失盐而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虚脱。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应给予患者高营养、适量蛋白质、维生素、低脂少油少渣的饮食,必须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少食多餐,饮食易软熟、易消化,新鲜有营养的食物。禁食生冷、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加重病情。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预后一般良好,但反复发作的患者预后较差。本病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检验技术的提升,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呈现增加的趋势,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重视。防止溃疡性结肠炎的自身保健是预防复发和根治该疾病的关键。避免受凉(尤其腹部不宜受冷),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定期复查都会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