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光
(中江县畜牧局,四川中江 618100)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中江发展争取环境容量调研报告
肖永光
(中江县畜牧局,四川中江618100)
根据县委召开的2013年第一次部门工作汇报会议定的相关事项,由周勇副县长牵头,组织县畜牧局、县环保局、县统计局就“开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中江发展争取环境容量’专题调研”工作进行了协商和安排,并成立了调研专题组。调研专题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通过走访群众、进场入户座谈、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形式开展工作,并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畜牧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业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顶起了农村经济的半边天。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66.38万头、肉牛8.9万头、羊27.03万只、小畜禽3637.73万羽,存栏奶牛119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9.64万t,禽蛋产量5.49万t,奶产量469t,牧业总产值为58.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5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2902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87元。
农村养殖业的粪污排放现状。畜禽养殖年产生粪便约58.8万t,废水约78.4万m3。部分养殖场(户)未实行雨污分流,养殖废水经简易处理后直接排放入周边环境,养殖粪便乱堆乱放。据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044t,氨氮排放量为1601t。其中,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005t、氨氮排放量551t。
我县以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规模养鸭场;规模养鸡场由于鸡粪较干又无液体粪污,商品率高,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其它规模养殖场基本上还未对环境造成污染。我县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达标排放模式
由专业的治污公司设计建设的粪污处理系统,使粪污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由于这种模式投资大,采用这种模式的场主要是通过项目支持建设。
2.2综合利用模式
(1)粪污-沼气-种植模式。干粪收集经腐熟后用于种植业或送往有机肥加工厂,加工成有机肥。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收集于沼液贮存池用于种植业,做到种养结合,综合利用。这种模式是我们推广的模式,是养殖场户易于接受的模式,是我县的主流模式,要求根据养殖量建设沼气池和沼液贮存池,并根据当地种植业情况布局养殖场。
(2)垫料饲养模式(零排放模式)。畜禽养殖过程中,在圈舍地面上铺垫一层秕壳、秸秆等垫料,粪污混于垫料中收集用作肥料等。这种模式在肉鸡饲养中普遍采用,养猪上由于费工费时推广有一定难度,目前只有龙台的青竹养殖小区采用。
(3)粪污-种植模式。畜禽产生的粪污收集后直接用于种植业。这种模式适宜养殖规模较小且有足够的种植空间消耗。如大型果园建养殖场。
2.3简易模式
粪污收集于储存池,溢流向外排放。这种模式是我县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模式,也是我们要求禁止的模式。但由于投资少,且收集处理粪污省工省力,还有少部分养殖场采用这种模式。
规模养殖场对粪污处理设施投入积极性不高。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微利行业,前期投入较大,加之粪污处理设施投入只能增加成本,不能带来效益,所以业主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养殖规模与治污能力不匹配。现有的1599个规模化养殖场中,建有沼气池的共819个,占总户数的51.2%;沼气池容量仅约4万m3,且已有的部分治污设施老化,无法正常使用。1599个规模化养殖场中能达到环保减排要求的废水治理设施不到10%,与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不匹配。
部分规模养殖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现象。随着规模养殖迅速增加,畜牧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加重,特别是传统散养到现代集中饲养的过渡期,在一些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又没综合利用好粪污的规模场和养殖集中区,由于畜禽粪便及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任其随地、随沟、随河、随处排放,四处横流,环境受到了影响。
现代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考评机制存在冲突。现代畜牧业要求发展规模养殖,环境容量要求减少规模养殖;现代畜牧业推广的粪污处理办法,环境容量考评机制不认可减排量,即使按环保要求修建的粪污处理设施,因未经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认可,均不认可减排量。环保部门项目支持的,经环保公司设计修建粪污处理系统的,主要是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而养殖污染源则从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算起。
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能力有待加强。一是种植业推广利用有机肥的力度有待加强;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业主缺乏沟通平台;三是应加强畜禽粪污的开发利用。
为中江发展争取环境容量,在养殖业方面特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新建规模场的管理。适度规划、发展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对新建规模养殖场严格按江府办〔2012〕39号文件进行选址并联预审、投产备案审查、运行监管。
加强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对现有养殖场严格按江府办函〔2012〕106号文件办理,逐步取缔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对限养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取缔。
加大投入,搞好示范。一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二是县环保局积极向上争取畜禽养殖场治污项目,对污染养殖场进行治理。三是县畜牧局积极争取项目,并在2013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染养殖场的治理。治理后及时形成减排资料,争取上级认可,腾出环境容量空间。
增加有机肥厂的建设,扩大种养结合范围。有机肥厂不仅能沟通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使种养结合更科学、更紧密,大大增加结合的范围。建议在全县分片区建立畜禽固体粪污无害化处理厂,生产有机肥。改扩建现有的仓山有机肥厂,同时在中、北片新建设2个有机肥加工厂,使其能有效处理养殖固体粪污。
加强属地管理。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落实专人对辖区内养殖场(户)进行监管。县政府目督办加强对乡镇管理工作的考核,对管理不力的要及时给予通报批评;造成重大影响的,对相关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杨德亮.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3):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