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功林胡 平
(1.自贡市沿滩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030;2.荣县水产站,四川荣县 643100)
鱼病的日常检查及诊断
阳功林1胡 平2
(1.自贡市沿滩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030;2.荣县水产站,四川荣县 643100)
鱼病的正确诊断是鱼病能否成功治疗的关键,不仅要从鱼体本身着手,还要从养殖环境及养殖状况等各个养殖层面着手,切实弄明白鱼病发生的确切因素,对病鱼对症用药,对未发病的鱼做到科学预防。
及时;诊断;对症
及时诊断鱼病,并做到对症下药,是搞好鱼类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鱼病的检查与诊断要做到全面、细致。一旦发生鱼病,要从水质,水体环境,周边环境,养殖模式,天气状况,鱼自身的基本情况等方面查看。
看水质,水色是怎样的;闻水体是否有腥臭味,底质是否有酸败味;上游及周围是否有污染;放养的品种、密度、比例搭配合不合适;饲料品质如何,投喂量及饲料的选择合不合理;施肥量及比例搭配合不合适;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和鱼群活动情况,特别是病鱼在池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及死亡率等。对鱼体要仔细检查。
从池塘内捞几条将死未死的病鱼,或刚死不久的鱼,仔细检查。
(1)先检查体表,看体质、体色、头、嘴、眼、鳃盖、鳞片、鳍条、肌肉、病灶等部位有啥异常表现。是否充血、溃烂、发白或变黑。
(2)观察鳃盖是否张开,打开鳃盖检查鳃片颜色,是否有淤泥、粘液多不多,鳃丝末端是否肿大或缺损,鳃盖内是否打孔。
(3)仔细观察内脏,特别是肝胆外表、颜色是否正常,肝胆是否变大,变脆;腹腔内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有小白点等。
(4)用显微镜检查病鱼的体表、鳃和内脏器官组织的病原体,根据病原体来诊断鱼病。
鱼类发病的原因较多,归根到底,是环境、鱼类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环境发生了不利鱼类生存的变化时,鱼体抵抗力减弱,病原体的感染侵袭,易引起鱼患病和死亡。
(1)环境因素
鱼类是变温动物,因而水体的各种理化因素对鱼类的生活、生长、繁殖具有特殊作用。影响最大的是水温、溶氧、PH值以及水中的化学成分,有毒物质及其含量的变化等。水体中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硫化氢、氨、农药等均较易引起鱼患病和死亡。
(2)病原体
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鱼体后,即可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是鱼类的主要疾病。
如锚头鳋、中华鳋、小瓜虫等各类寄生虫感染侵袭鱼体后,可引起各种侵袭性疾病,习惯称寄生虫病。
龙虱、水蜈蚣、水生昆虫及幼虫等敌害生物,均可伤害幼鱼;青泥苔、湖淀等亦可困死幼鱼;浮萍等水上漂浮植物过多,造成鱼类缺氧。这些都是养殖鱼类的敌害,同时又是多种致病菌的携带者。
(3)鱼类内在因素
鱼种优良,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就少患病。相反,鱼种不好,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鱼体受伤,抗病力减弱,外界环境变化剧烈,病原体侵袭的情况下鱼就易患病。
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鱼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情况平时不易觉察,鱼生病被人发现时,大多已到了病情比较严重、开始死亡的时候;鱼类用药受水体环境的影响,受天气的影响,而水体环境、天气都是比较复杂的因素,这些都加大了治疗鱼病的难度。定期对整个养殖状况进行评估、定期对鱼体进行检查,在鱼病发生前期或可能出现病害发生状况时及时处置,切实做到“鱼病防重于治”。
[1] 王冰锋.鱼病的检查与诊断[J].养殖技术顾问,2014,(11):325.
[2] 辛玉文.浅谈鱼病的检测与诊断[J].科学养鱼,2008,(11):24.